中國勞動力短缺越發嚴重

考慮到現如今的國際經濟形勢,你最不願意看到的當屬中國的企業主不得不為勞動力短缺而發愁。

但是根據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一年一度的調查,相比於去年,中國南方工人的狀況的確變得更糟了。

這並不奇怪,因為拿到的訂單比以往更少。在今年最初的三個月裡,86%的受訪者認為訂單數量減少了或者基本與之前持平,而這一數字在去年還是72%。畢竟,美國和西歐的經濟低迷仍然是他們的生意主要來源。

同時,多於90%的受訪者表示正想盡一切辦法聘用足夠多的工人。平均下來,仍有14%的工人缺口無法滿足,對比去年這一數字是11%。

一個原因在於,去年12月份,廣東政府決定暫緩實施原定的增加最低工資的政策。在當時,2010年政府頒布的最低工資強制上漲了21.2%,已經讓很多企業主疲於應付。政府的這一決定得到了他們的一致擁護。但事情的另一面是,現在沒什麼農民工覺得在這兒工作是件值得的事情,因為廣東的生活成本已經躋身於全國最高之列。

"我的朋友已經開始在工廠裡建電影院和保齡球館以求留住那些工人了。他們用抽獎做誘餌,讓工人們在春節假期之後還回來。但這都沒用,農民工還是不想留在這,"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施榮懷說。他的整個家族都在做紡織品製造的生意。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教育程度不高,卻又想逃離貧苦農村的年輕人湧入廣東省,以求在中國待遇最好的那些工廠裡謀得一份工作。但隨著中國內陸的發展,很多人開始選擇在離家近的地方尋找工作。比如在施榮懷工廠工作的兩萬名工人,這個工廠就位於廣東以北的江西省。

但是對很多中小型工廠來說,遷廠的成本讓人望而卻步,可他們在廣東繼續發展的前景卻也越來越悲觀。

唯一的出路似乎是沿價值鏈的向上移動。擁有自己的品牌會帶來更多的收益以及更好的發展前景,尤其如果這一品牌對中國大陸市場有足夠吸引力的話。一多半受訪者表示他們正沿著這個方向發展。

但是施榮懷警告說,比起以前生產廠家習慣簽訂的傳統合同,這樣一來牽扯到的政府部門和稅收政策會複雜得多。"這是為什麼這些年很多原先的設備製造商開始轉而為其它品牌做代工。這並非因為他們不想有自己的品牌,只是因為別無選擇。"他這麼說。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Enid Tsui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