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佛陀的眼淚與慈悲

 2012-06-24 19:4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曾幾何時,我聽到歌曲「當海水變甜的時候」時總是不禁潸然淚下,舒緩中的樂曲中蘊含著佛陀熱切的期盼與悲憫天下蒼生的慈悲,就如歌詞中演繹的「海水為什麼那樣咸,相傳中聖人留此真言:那是佛陀流下的慈悲的眼淚,那是因為天國兒女墜落在塵凡……」

佛陀的眼淚與大海原來竟有如此深的淵源,如此這般,那麼千百年來文人墨客所讚頌的大海的美德是不是也值得我們用一顆純淨的心去從新審視與醒思呢?

老子曾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大善之人必定有如水一般的境界,水無私的滋養著萬物卻不與萬物發生矛盾和爭執,江海處於最下游的位置,所以是一切河流的歸宿,因此而稱之為百谷王。謙卑、深沉、低調並接近於道(產生天地萬物的總根源)的大海,或許正是佛陀給人類「無言」的教導,深水無聲卻飽含著無限慈悲

談及大海,人們第一印象往往是大海的廣袤無垠,寬容大度。然而又有幾人能領略其中的真諦呢?《尚書•君陳》曾說:「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事情的成功的基礎是隱忍的意識,而海納百川的度量則是成就道德之根本,亦是人之修養的一種表現形式。寬容之心需要有博大的胸懷,唯有寬容,人的心境才能更接近美好與人生的真諦,這何嘗不是佛陀以慈悲之心啟迪著芸芸眾生呢。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大海與智慧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朱熹的《論語集注》中對「知者樂水」有這樣的解釋「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智者涉海而行,望海而思,以澄澈之流洗濯自己的靈魂,最終思想如大海般寧靜、澄澈、真實、理性。不僅如此,水亦是生命的源泉,有了水的滋潤,生命才得以欣欣向榮。

佛陀的慈悲是世間最大的力量,這種偉大而聖潔的力量能融化一切,變壞為好,更負為正,將仇恨轉化為博愛,將醜惡演變成善良。傳說當年釋迦牟尼成佛之際,在降伏群魔時,所有惡魔射來的毒箭都在其慈悲心的感染下,化為美麗花朵緩緩落下,這個故事至今仍然感動著所有心存善念的心靈,只因我們都是神的子民。

(文章有刪節)

来源:明慧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