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大漠,滾滾沙海,不見鳥獸,難覓人煙……表面上這裡是貧瘠、荒涼的土地,似乎連上帝也忘記了給這裡點綴點什麼,然而,只要翻開這層層黃沙,將時間倒回到數千年前,你的眼前便是車水馬龍、樓臺殿閣、商賈雲集的邊陲貿易城市,繁華程度有的可望京都項背。時間流轉,滄海桑田,曾經的繁華盡數掩埋於沙下,留給後人無盡的遐想和探索疑團。下面是我國境內沙漠中已發掘的古代名城,今昔迥然,令人嗟嘆。
NO.1 樓蘭古城
樓蘭位於東徑89°22′22〃,北緯40°29′55〃,地處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縣北境,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處。樓蘭古城與附近城鎮的直線距離為:西北距庫爾勒市350公里,西南距若羌縣城330公里。古城現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略呈正方形,邊長約330米,用泥土、蘆葦、樹枝相間修筑的城牆任依稀可辨。一條大致西北東南走向的古河道斜貫城中,將古城分成東北、西南兩區。乘東則是羅布泊/整個遺址散佈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群中。
據《史記大宛列傳》和《漢書西域傳》記載,早在2世紀以前,樓蘭就是西域一個著名的「城廓之國」,有人口一萬四千餘,士兵近三千人,可謂是一個泱泱大國
古樓蘭又是古絲路上西出陽關的第一站,當年在這條交通線上是「使者相望於道」,交通繁忙,城市經濟繁榮。奇怪的是,聲名赫赫的樓蘭王國在繁榮興旺了五六百年以後,卻從4世紀之後,史不記載,傳不列名,突然銷聲匿跡了。
7世紀時,唐玄奘西遊歸來,看到樓蘭國「城廓巋然,人煙斷絕」,其蕭條之景,使人頓生滄海桑田之感慨!
19世紀末,斯文赫定率一支龐大的駝隊來羅布泊考察,深入羅布泊不足10公里就遭風沙襲擊,百十號人幾乎喪失殆盡,僅一人倖免於難。從此他定稱:「這裡不是生命所能涉足的地方。」是可怕的「死亡之海」。
1980年5月,我國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羅布泊的蒙難失蹤,探險家余純順在羅布泊遇難,更給這座古城蒙上了神秘可怖的面紗。樓蘭究竟是怎麼消失的?樓蘭一直是為中外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地理學家們憧憬的神秘之地。
19世紀初斯文赫定發現古城後,引起世人極大的關注,大批的考古學家、地理、地質學者接踵而至。他們是:1905年美國的亨廷頓探險隊;1906年英國的斯坦因探險隊;1908--1909年日本的大谷光瑞超探險隊;1910--1911日本的大谷光瑞、枯瑞超第二次探險隊。
這些探險隊在樓蘭古城及羅布泊地區發掘出的文物其價值之大震驚世界,其數量之豐富難以數計。除新石器時代的石斧、木器、陶器、銅器、玻璃製品、古錢幣等等,文物品種極其繁多。
NO.2 統萬城
統萬城,位於靖邊縣東北約80公里處,公元413年,它就已經屹立在這片沙漠之中了,它是東晉時匈奴族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的都城,因取「一統天下,君臨萬邦」之意,命名為統萬城。
從大夏到西夏,這裡孕育了近600年的歷史,一直到公元994年,北宋為防止黨項人「據城自雄」而毀城,遷民20萬於今橫山、米脂、綏德。從此,統萬城才日漸淪為廢墟。
如今身處廢墟之中,仍可感受當時的繁華熱鬧。高大的城牆,雄偉的廢墟,遍地的瓷器碎片、瓦當磚塊,面對這繁榮了600年又荒棄了千年的古城遺址,思古幽情恣意氾濫,歷史的變遷讓人感慨,雄渾沙漠和滄桑廢墟的組合震撼人心。
雖然這裡是在漫漫沙漠中,沙丘之下卻有一條奔波不息的無定河灌溉兩岸,這裡種玉米和水稻,綠油油的一片,如此養眼的景色在沙漠之中殊為不易。
統萬城是在一個很大的沙丘上,問每一個碰到的村民,都能問到不同的上去的路,其實,把握住大致的方向,你根本不用顧忌,往上走就是了,那斷牆會給你指路的。
遺址裡可以看到一些窯洞,保存得很完整,其實那都是後來的村民修建起來給自己住的,現在沒人住了,便也成了遺址的一部分。
最壯觀的遺址是一處殘存的宮殿,有著桂林像鼻山的形態。數百年的滄桑讓牆面坑坑窪窪,許多燕子宿於裡面,看上百的燕子圍繞著那昔日的輝煌飛著叫著,又是一種感懷。來這裡,本來就不是一趟可以輕鬆的觀光。
NO.3 黑水城
黑水城,蒙古語稱為哈拉浩特,又稱黑城,位於乾涸的額濟納河(黑水)下游的巴丹吉林沙漠的邊緣地帶,距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旗政府所在地——達來庫布鎮東南方向25公里,是居延文化的一部分。黑水城是西夏在西部地區重要的農牧業基地和邊防要塞,是元代河西走廊通往嶺北行省的驛站要道,西夏十二監軍司之一黑山威福司治所。黑水城之所以稱為「黑水」,是因為在元之前有黑水河流到這裡,形成內陸湖名居延海,漢朝時,趕走匈奴後就有屯田駐兵,現今額濟納成為居延遺址和黑水城保護基地,成為旅遊風景區。
城為長方形,全城面積超過十八萬平方米。城分為東西兩部分,西城為軍政官署和寺廟等宗教活動場所;東城則為吏民和軍隊居住區及倉庫等。城東西各有一座城門,門寬四米五。建有瓮城,瓮城門南向。城牆高十一米,牆四角加厚,成圓錐形,頂部外側建有女牆一道。城中有一條大道貫穿東西。城東南有一座方形堡子,堡東有一座高土臺,臺東又建有兩排房屋,外有圍牆。城外是居民的宅院。黑水城在元朝為亦集乃路,蒙古語稱哈拉浩特(黑城)。明以後城漸廢,遺址曾出土大量西夏文獻資料。
傳說過去黑水城是西夏都城,最後一位君主號稱黑將軍。他英武蓋世,所向無敵,在與漢族爭霸中原時,出師不利,退守孤城。中原大軍久攻不克,見城外額濟納河流貫其間,便以沙袋塞其上流,斷絕城中水源。守城者於城內掘井,至極深而滴水未見。黑將軍被迫全力出戰,未戰前,以所存白金八十餘車連同其他珍寶傾入井中,又親手殺死自己的妻小,以免落入敵手,然後率士卒出戰,終因寡不敵眾戰敗身亡。
中原軍隊攻陷黑水城後,大肆搜尋而未能得見寶藏。關於這段歷史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黑將軍戰敗後並沒有死,而是向東南方向撤退。在距今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巴音浩特不遠的地方,曾留下了他的盔甲和戰袍。這一有傳奇色彩的故事與歷史事實相去甚遠,但其中藏寶的傳說卻吸引著不少人。
NO.4 且末古城
在新疆若羌縣的米蘭古城和且末縣的且末古城,我們能看到2000多年前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人們在此生活、棲居的痕跡。據當地的嚮導講,米蘭古城在2000多年前,居住著約9萬人。這裡也是絲綢之路上的貨幣和珠寶的重要交易地;而且末古城,則是重要的居住區。在且末縣西南約10公里處的扎滾魯克墓群,出土的乾屍數量14具,除男、女及小孩外,還有石、陶、木、銅、鐵、棉、毛服飾織品和殉牲等隨葬品。當地人據此推斷距此地3公里外的斷壁殘垣就是且末古城。
NO.5 高昌古城
高昌古城維吾爾語稱亦都護城,即「王城」之意,曾是高昌王國的都城,位於吐魯番市東面40多公里的三堡鄉。高昌古城規模宏大,十分壯觀。總面積200萬平方米,是古代西域留存至今最大的故城遺址。1961年高昌古城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高昌(維吾爾語:Qara-hoja),西域古國,位於今新疆吐魯番市東偏南(約27公里)哈喇和卓(Karakhoja)之三堡鄉和二堡鄉之間(312國道火焰山風景區南4公里),是古時西域交通樞紐。地當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線,為東西交通往來的要衝,亦為古代新疆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地之一。高昌歷史文獻,有《新唐書·高昌傳》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公元5世紀中葉至7世紀中葉,在這個狹窄的吐魯番盆地中,曾先後出現四個獨立王國,分別是闞氏高昌、張氏高昌、馬氏高昌及曲氏高昌。
高昌故城奠基於公元前一世紀,是西漢王朝在車師前國境內的屯田部隊所建。《漢書》中最早提到了「高昌壁」。《北史·西域傳》記載:「昔漢武遣兵西討,師旅頓敝,其中尤困者因住焉。地勢高敞,人庶昌盛,因名高昌」。漢、魏、晉歷代均派有戊己校尉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稱為「戊己校尉城」。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