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反日遊行中用自行車鎖砸傷一名開豐田車的中國同胞,現年21歲的蔡洋於今年9月被捕。蔡洋被捕後,他母親試圖為他的行為辯解。
楊水蘭說:「學校教他‘日本人是壞人’,打開電視,大部分電視劇都是關於抗日的。怎麼可能不恨日本人?」
楊水蘭的話似乎有些道理,只除了一點:被蔡洋砸傷的是一名50歲的中國人,而非日本人。
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和蘇聯解體使當時的中國領導人意識到:中共必須改進「思想工作」。因此,他們發起了一場持續至今的「愛國主義教育」運動。
這種有選擇的歷史教育一方面突出外國侵略者的殘暴,一方面忽略中國領導人自身的一些暴行和錯誤,其目的在於培養一種民族主義的、反西方的受害者心態,從而增強中共執政的合法性。
以往的歷史敘述著重刻畫中共最終取得階級鬥爭的勝利,愛國主義教育運動則把敘述的重點轉向中國與外國侵略者之間的鬥爭,中國的角色由一個光榮的勝利者變成了一個孱弱的受迫害者。
中國與鄰國的關係日趨緊張,其中最令人困惑、也最令人不安的一點是,世界對中國的看法與中國人(上至最高層領導人、下至普通百姓)對中國的看法迥然不同。
對世界其他地方而言,中國就像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龐然大物,一心想欺侮那些小一點的國家。而在許多中國人心目中,中國仍然是一個貧窮、孱弱、屈辱的國家。一個老被找麻煩的國家怎麼可能欺負別國呢?
20年愛國主義教育的成果,從中國對鄰國外交政策立場的迅速轉變中可以看出。
長時間以來,中國一直奉行一種外交政策,這種政策的意圖就是將其鄰國納入自己的羽翼。但實際上中國與幾乎每一個重要的地區合作夥伴都存在領土爭端,如今,中國政府只剩下兩個盟友——巴基斯坦和朝鮮。這兩個國家都處於一團糟的狀態。
與日本的爭端是中國最嚴重的地區爭端。而對中國咄咄逼人的態度感到緊張不安的日本民眾,剛剛以壓倒性多數票選出了一屆右翼的政府。
一年前要是有人說中日之間可能爆發戰爭,這個人肯定會被當成瘋子。
但如今,西方外交家、甚至中國政府的一些資深顧問都擔心,如果中國船隻或飛機在東中國海爭議島嶼附近與日本船隻發生衝突,戰爭可能一觸即發。
在中國官員和普通民眾當中,戰爭之說流傳頗廣。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是,一場「有限的戰爭」對中國政府有利無害。中國政府可以通過這樣一場戰爭顯示其決心,並鞏固國內對習近平領導的新一屆政府的支持。
這種觀點目前還不是主流。持這種觀點的人主張,美國是一隻「紙老虎」,其在中東的行動以及金融危機都極大地削弱了美國的實力。他們斷言,如果中國能夠從日本手中迅速地奪走幾個無人居住的島嶼,美國政府不會干涉。
另外一些頭腦比較冷靜的中國戰略家對這種觀點嗤之以鼻。他們認為,美國政府會被迫向亞洲地區的盟友們表明姿態,以示美國有意願、也有能力為這些國家出頭。
就目前而言,關於戰爭的言論仍只是一些老將軍和蔡洋這樣的年輕人的空談。這些年輕人從小接受民族主義教育和毋忘國恥思想的熏陶。
別國無法改變中國的教育體制,也無法改變中國根深蒂固的世界觀。但至少,外國領導人必須瞭解中國領導人的心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