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蘇東坡50歲的時候,奉命率全家從湖北黃州移居河南汝州,路抵南都(今河南商丘)。此前他兩次上書宋神宗,請求允許在常州居住。不久好消息傳來,朝廷允許他在常州居住。
當載著東坡全家的船剛離揚州要渡長江,鎮江金山寺的佛印法師以扁舟親自相迎。兩人雖然去年才在金山寺相識,卻一見如故,很快成為好友。在金山寺住了幾天後,佛印又陪送蘇東坡回常州。
一來是情意難舍,二來也順便拜訪師弟——常州報恩寺長老;第三則為請常州的佛門弟子以後對蘇東坡生活上多多關照。兩人來到常州東門外的報恩寺,長老十分熱情地將他倆迎進方丈室,並恭敬地奉上香茶。品茗中的東坡想到即將安度晚年,心情極佳,便想贈送點東西給報恩寺,也算對常州收留他全家定居的一點感謝。送什麼呢?東坡將目光落到腰間繫著的玉帶。那是他14年前從京城調往杭州任通判時,神宗皇帝御賜。
價值之貴重,東坡自己所鍾愛,不言而喻。但為了報答常州第二故鄉,東坡幾乎不假思索,便向長老表示要捐贈一件寶物。在一旁的佛印傻眼了,同樣是寶物,同樣是佛門,東坡的寶物為何不贈金山寺,偏捐報恩寺。
這時報恩寺長老合掌低首道:「欲聞寶物詳情。」東坡的手下意識地落到腹部,佛印頓然醒悟,寶物就是玉帶啊!他只能暗暗祈求,東坡晚些亮明寶物,借這幾秒鐘空隙想出奇招。長老見東坡手按腹部,以為他肚子受寒或吃了不潔之物,便關切地問:「施主是胃不太舒服吧!」已經手足無措的佛印象撈到一根救命稻草,不停地輕輕低哼,裝著肚疼作出痛苦的樣子,「罪過,罪過,果然是剛才我倆用齋之故。」佛印向長老合掌「失敬、失敬」後,便強拖狠拽,把莫名其妙的蘇東坡硬拉出了方丈室。
稍遠,他才迫不及待地問:「你的寶物是否為玉帶?」東坡這才明白了佛印的用心,哈哈大笑:「佛門無爭,我已決心捐給報恩寺。誰叫你不早提,總有個先來後到,就隨緣吧。」佛印一臉嚴肅:「當然無爭,可你已捐給了金山寺,怎能轉送?」東坡一頭霧水,佛印點撥道:「就在幾天前,你不是親手將玉帶拋在金山寺中的溪水裡?」東坡恍然大悟,連拍腦袋。
那天佛印陪他在寺院遊玩,走到白龍洞前,東坡左右觀賞,連呼:「好景,好景!」宋代金山寺在江中心,白龍洞在後山。後山下有座小山,叫山中山。山旁有條小溪,叫水中水。見這兒綠樹婆娑,水澄山靜。正好有點熱,陶醉中東坡不禁開懷解帶,不料玉帶一下掉到水中。佛印把僧鞋一甩,一下跳到水中,將玉帶撈上還給東坡。因為東坡的玉帶是從這裡掉下的,後人就在此造了座小石橋,就取名「玉帶橋」。「所以這才是佛緣。」見東坡猶豫,佛印又補上一句:「我不強求,還是隨緣。過一會兒我出個題,你能答出來,玉帶就與金山寺無緣。」東坡心想,難道還有什麼問題能難倒我,一口答應。
兩人返回方丈室,佛印故意逗他:「這裡可沒有你坐的地方。」東坡也打趣道:「既然沒坐的地方,那我就暫借方丈的‘四大’為坐。」但「四大」是佛家語,怎麼能坐呢?「那我就要出題了。」佛印笑著逼問:「出家人四大皆空,五蘊非有,請問東坡居士何處坐?」這下蒙了,分明跌進了佛印的語言陷阱,東坡想了半天,還是答不上來,只得認輸。報恩寺長老在旁瞧他倆鬥嘴,似懂非懂。見東坡沉吟半晌不語,長老有意打破僵局,便問東坡所贈寶物為何。東坡一時語塞,佛印趕忙手做執筆狀在空中揮舞。東坡方恢復常態道:「自然是詩贈報恩寺長老加墨寶。」長老喜不自禁,令人磨墨攤紙。東坡則瞬間詩成筆落:「碧玉碗盛紅瑪瑙,井華水養石菖蒲。也知法供無窮盡,試問禪師得飽無。……」
現在鎮江金山寺仍珍藏著蘇軾捐贈的「東坡玉帶」,它與金山圖、周鼎、銅鼓被稱為「金山四寶」。尤其東坡玉帶,堪稱國寶。玉帶寬約7厘米,長約70厘米。上面綴著24塊米色的白玉。清代初年被焚燬四塊。乾隆皇帝到金山寺時,見殘缺,令人將玉帶補齊。上面刻有乾隆五言詩一首,跋言23字,為「玉帶曾遭回祿,缺數版,為補足制匣,仍置鎮山門以成佳話」。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