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擷圖
中國的曆法裡面,可分為二十四節氣,不同節氣有著不同的天地氣候。人們順之,生活起居皆有常,則得以養生。在冬至,辛苦的人民白日勞動,容易積累疲勞,若再加上外在氣候寒冷,便容易使人體產生疾病。也因此便有了冬至進補的概念。
食材也被運用在中醫方劑之中
此外,食療不僅用在平時的飲食上,在中醫方劑的某些藥帖中,也可以見到它的影子,像是會在藥帖內加進一些平常就吃得到的食物以增強療效,比如像歸脾湯,它裡面加了我們常吃到的龍眼乾。歸脾湯可以補養心與脾,用在像是失眠等心脾血虛的疾病,都有不錯的效用。而龍眼乾在此刻便起到了補養心的功能。
煮食者境界超脫能為健康添力
然而,在煮食方面也有講究,除了素材的真材實料外,調理這道菜的廚師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這裡麵包括了廚師的刀工、廚藝等,還有中國人講究的天人合一的內心境界。在莊子的〈庖丁解牛〉一篇,可知刀工的精湛,最後絕非單靠眼睛的利銳,還必須兼有內心的精神感官搭配才可達到庖丁般的技藝。廚師的用心調理、烹煮,將食物的原味保留下來,讓佳餚不僅美味,也能起到對身體的正面效果。
中國古代的醫藥,除了有實證的智慧積累外,也蘊含著道家修煉的哲學觀,將身心靈視為一個整體,維持其自然的平衡。每一個食物的元素,都有其不同向度的作用,能夠在無形中就將偏離最佳健康狀態的身體調整回來。醫者的用心,加上食材料理者的誠意,透過食物毫無保留地傳遞給每一個人,真正的中國古代的飲食文化,其實遠遠超出現代人的想像!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