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
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得茶而解之,從而發現了茶的藥用價值。從此,茶從我國西南莽莽原始森林中走向世界。 後來有一個叫祁葉的人,他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發現茶葉的,那個時候茶不是像現在一樣經過翻炒的,是從茶樹上摘來放進茶具裡面就泡的!
茶也是一個姓氏,這個姓氏跟茶有很大的關係。今雲南省、浙江省、臺灣省、日本、朝鮮、韓國、印度、孟加拉、伊朗、新加坡等地,均有茶氏族人分布。
茶姓淵源
第一個淵源:出自上古神農氏炎帝陵寢,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神農氏炎帝發明瞭茶,他逝世後,人們便將其葬於茶陵(今湖南茶陵),護陵族人因地為姓氏,稱茶氏。
第二個淵源:源於姜姓,出自西周初期齊太公姜尚(姜太公、呂尚)之後,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漢朝時期學者王符在《潛夫論》中稱:「茶氏,殷舊姓。齊太公之後有茶氏。」西周初期,齊太公之後有在周王朝和齊國為茶師者,專職制茶並侍奉國君、主公用茶,後逐漸成為各諸侯國中的茶大夫,喚茶正。其後因以為姓氏,稱茶氏。茶氏族人在西漢朝中期有渡海赴扶桑倭國者,扶桑倭國在東漢時期歸附漢王朝,受封倭奴國金印,茶氏族人後在倭奴國生息繁衍,成為今日本國中的大姓家族,分衍為樽茶氏、博茶氏、吉茶氏等。
第三個淵源:源於開明氏,出自戰國時期蜀王之弟葭萌。在遠古的四川盆地,巴族、蜀族曾有兩次大的融合。一次是魚鳧巴人在公元前七世紀前,溯長江而上進入成都平原邊緣,在商末周初建立了魚鳧蜀國;另一次是荊人鱉靈,蜀國最後一代王朝開明氏的創始者。據巴蜀歷史學家徐中舒考證,所謂鱉靈,是鄨令的音偽,鄨是鄨縣,靈是縣令。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設牂牁郡,鄨為郡治,開明氏是巴族中的一支苴部落,在長江、赤水河一帶溯江而上,先在岷江下游宜賓、樂山一帶生活,因治水有功,受到杜宇王朝臣民愛戴,接受蜀國的王位,成為叢帝。開明氏傳位十二世,亡於秦國。在巴蜀被秦國所亡的過程中,茶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明朝學者楊慎在《郡國外夷》中說:「漢志、葭萌,蜀郡名,萌,音芒」。在典籍《方言》中,蜀人謂茶曰「葭萌」,蓋指茶氏郡。「葭萌」,原是戰國時期蜀王弟之名。周昱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47年),蜀王曾封弟葭萌於漢中,號苴侯,並把他的郡國名也稱做葭萌。當時,葭萌與巴王友好,巴蜀互為敵國,蜀王怒伐苴侯,苴侯逃奔巴國。而巴國當時因受強大楚國的不斷攻擊已退守閬中,無力再同蜀國抗衡,故求救於秦國,因此促使秦惠王採納了司馬錯「先滅蜀繼滅楚而得天下」建議,派兵滅了蜀國,繼而滅了苴國和巴國。蜀國對國君常以其擅長而以其號取地名,如蠶叢氏擅長養蠶,在今茂汶一帶西漢曾設蠶陵縣,至今還有蠶陵山;魚鳧氏善於捕魚,川西至今還有用鳧捕魚的。因此,蜀王弟名葭萌,並把其郡國名稱為葭萌(今四川廣元昭化區),可見葭萌氏是善於種茶飲茶的。
由此朔測,源於巴族的開明氏,在沿岷江定居活動期間,將茶的利用習慣傳入蜀,開創了蜀地利用茶的歷史。到開明王朝後期,各地不但野生茶樹得到利用,還人工栽培了許多茶樹,如葭萌等地方,至今仍在發展茶葉。從遠古神農氏發現茶葉到巴族有目的地利用茶葉,再到巴蜀共創利用茶創建中華四大文明之一的輝煌,經歷了約五千年的時間,這是巴蜀兒女對人類的偉大貢獻之一。葭萌國之地,即秦、漢兩朝時期的茶氏郡,其國被秦國滅亡後,國人多有以「葭萌」、「苴」為姓氏者,後簡化為「茶」,統稱茶氏。特別是在後來的彞族人群中,茶氏更是為多,如在明、清時期雲南大理府保山縣魯掌土千總的茶氏,即系彞族人。
茶姓名人
茶話:(生卒年待考),漢朝人,見《江都易王傳》。
茶昱:(生卒年待考),福建武平人。明朝洪武中期洛川縣訓導。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