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在兩會代表進京的同時,一部剛剛獲得三項奧斯卡獎項的大片《悲慘世界》在國內開始公映,該片自2012年底在海外公映以來,全球票房已經突破4億美元,票房和影評俱佳。
1862年,法國大文豪雨果發表了文學經典《悲慘世界》。1980年,法國音樂劇作家根據小說《悲慘世界》創作了同名音樂劇。時至今日,《悲慘世界》已在全球42個國家,用21種語言,完成了超過10,000場演出,超過6000萬人已看過這部經典音樂劇。
這部新版《悲慘世界》由英國著名導演湯姆•霍伯(Tom Hooper)執導,2010年其執導的影片《國王的演講》曾獲得第83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主角四個大獎。
這是一部佳作,百姓們若是厭煩了鋪滿頌歌的兩會,不妨去欣賞一下這被搬上銀幕的經典,影片中歌聲和音樂優美百倍不說,重要的是這歌聲出自於人物的心底,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在表達個體的尊嚴,此外影片的場景也宏大細膩兼而有之,不少鏡頭就像是在呈現一幅幅油畫。該片採用原聲格式引進,不進行中文配音,保持歌劇原汁原味。
《悲慘世界》描寫了19世紀前期法國社會一些人物,有囚犯,主教,警察,工人,妓女,貴族等,那是一個制度和民意強烈矛盾,屢有衝突的時期,從這個角度上說,和當今的社會很像。兩會代表們若是還有行動自由的話,也不妨坐進影院,讓自己思緒萬千幾個小時。
這部影片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三處。
徹底改變人心的信仰力量
影片開始不久,因為幫挨餓的外甥偷了一條麵包而坐了19年牢獄的男主角冉阿讓在假釋期間處境艱難,無人肯給他一份工作或者收留他。他憤恨不平,山窮水盡之際幸遇一名主教,不但飯菜招待,而且以平等的尊嚴待他。但自暴自棄的冉阿讓卻在半夜偷走主教的銀器離開。當冉阿讓被警察抓住,押到教堂讓主教指證時,主教卻說銀器是自己送給冉阿讓的,並當著警察的面,再拿起一對燭臺,問冉阿讓為何忘帶走自己送的銀燭臺。
冉阿讓由此逃離了滅頂之災,主教對他講:「你再也不屬於魔鬼了,用這些銀器,我已經買下了你的靈魂,我已從恐懼和仇恨中贖回了你,現在我把你交回給上帝。」 愛心和寬容瞬間融化了冉阿讓,從此,他也是這美德中的一員,人生隨之改變。
良心復甦後自殺的政法委官員
故事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沙威,可能類似今天的某位政法委官員,他鐵石心腸,手腕嚴酷,認為舊制度天經地義。由於冉阿讓隱姓埋名,逃脫了假釋,沙威持續追捕了冉阿讓近二十年。但在巴黎革命混亂中,沙威被起義者抓住,冉阿讓彼時可以輕易殺死他而擺脫似乎是無窮無盡的追捕,但冉卻選擇放沙威走。後來冉阿讓為救起義青年和自己義女的心上人馬洛斯,寧肯放棄逃生機會。這讓沙威終於看清自己原來一直是在充當著迫害善良的角色,無法接受這一切的沙威在放走冉阿讓後,跳水自盡。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這是影片中一首著名歌曲的前兩句,歌聲中蘊藏的力量有力之至,這歌聲是民眾在向高高在上的當權者和舊制度的最後訴說,當這首歌得不到答覆後,起義就爆發了。從一小群青年唱著這首歌被鎮壓在巴黎一角到後來城市中心搭起的巨大高臺,數不盡的反抗百姓和滿城的歌聲,今日的當權者看這部電影時,對這首歌當是感慨萬千。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你可聽到人們在歌唱
Singing a song of angry men?
人們在歌唱一曲憤怒的歌
It is the music of a people Who will not be slaves again!
這是再也不願被奴役的大眾之音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e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當你的心跳在回應鼓聲的敲擊
There is a life about to start When tomorrow comes!
新的生命馬上就將在明天開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兩會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