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稅前月薪萬元工薪族為例 為你詳解生活中的稅
買100元的衣服,裡面有14.53元的增值稅,到餐館吃飯花了200元,為餐館「分擔」了11.2元的營業稅及附加……前幾天的「街坊兩會」中,不少市民感慨,除個人所得稅外,其他稅都不甚了了。其實除了所得稅等直接稅外,伴隨著我們生活的,更多的是增值稅、營業稅等間接稅。以稅前萬元的工薪族為範本,嘗試計算他一個月到底貢獻了多少稅款。
月銷7500元 稅款近千元
早上起來,朱毅打開水龍頭刷牙洗臉,他和家人一個月的水費大約50元,其中就包含了增值稅5.75元,同時還為城市建設貢獻了水資源費、城市污水處理費、城市附加等費用。假如他一個月花6元買牙膏,這裡面可能包括了0.87元增值稅。接著他吃了從超市裡買來的麵包和牛奶,共花費4元,其中又包含了0.58元增值稅……
朱毅開車上班,他的1.6升排量的小車每個月的加油費大約要1100元,這包含了159.83元的增值稅和140元的燃油消費稅。每個月,朱毅的停車費700元,這裡面又分擔了停車場35元的營業稅。
中午,朱毅跟同事在餐廳吃飯,花了100元,當中營業稅及附加5.6元。朱毅還「好幾口」,每個月「酒錢」(白酒)約200元,當中包含29.1元的增值稅和34.18元的消費稅。
晚上朱毅在家吃飯,油鹽醬醋、大米、蔬菜等花銷中,包含了增值稅、城建稅、教育附加等,如果大米和蔬菜在超市買的,要納增值稅。鹽除了增值稅外,還有資源稅(忽略不計)。粗略計算,假設米、菜都在超市買,一個月花銷1100元、油鹽醬醋花費100元,米菜增值稅為126.55元、油鹽醬醋增值稅為14.53元。
記者嘗試以朱毅提供的賬單,算算他一個月的花費中,到底「貢獻」了多少稅款(假設商家都把稅收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朱毅除了小孩的教育費用是老婆支付外,他負擔了家裡柴米油鹽、用車等費用。家庭花銷中,他一個月共支出了7580元,而經粗略測算,7580元的支出中,含有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共981.86元,大約佔開銷的12.9%。計算中還沒有包括增值稅的城建稅及附加等稅費。
稅前一萬元 到手7000多元
上述例子中的朱毅,其實是稅前一萬元的「白領」。但每次談起收入,朱毅依然不滿意,「是稅前一萬,實際到手不過7000多元,要養一大家子,實際是個月光族。」
為什麼稅前一萬,到手卻只有7000多元,中間的2000多元到底去了哪裡?原來交了社保、公積金和個稅。
原來,除了個稅365元外,每個工薪階層都要參加社會保險,其中個人繳納的部分包括,養老保險8%,醫療保險2%,失業保險 1%,這樣一算,朱毅的工資就少了1100元。朱毅還需要繳納公積金,當前的規定是單位可以按照工資的5%~12%的比例進行繳納,朱毅的公司選擇的是8%,這樣一個月又有800元入了公積金賬戶,不過公積金最終屬於朱毅自己。
也就是說,共計扣除的2265元中,是三險一金外加個稅的錢,其中三險一金佔了八成多。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