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天量M2折射經濟病症

 2013-03-26 11:4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2013年2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提到2012年中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51.9萬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8.2萬億元,同比增加7320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為97.4萬億元,同比增長13.8%。

中國以佔全球10%的GDP卻對應著全球1/4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與GDP的比例高達1.87,高居全球主要經濟體榜首,這個現象自然引發市場人士和財經類媒體解讀的興趣,各種觀點眾說紛紜,但是一個共享的結論是,中國M2世界第一肯定不是什麼好跡象,它必然折射了中國經濟體的某種病症。

M2飆升軌跡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媒體的反覆傳播,M2這個專業詞彙已經進入大眾話語,成為人們探討經濟趨勢的重要指標。

根據中國央行統計口徑,M2包括流通中的現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和住房公積金存款等,這些都構成了一般意義上的廣義貨幣。

中國經濟體M2/GDP數據一路走高,其最直接的涵義,就是同樣單位的GDP,對應著更多的貨幣供應,這固然有中國經濟貨幣化的內在需要,但是M2供應量超比例投放,已經不是單純的經濟貨幣化過程能圓滿解釋的。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M2/GDP之比也可以反映貨幣流通速度,M2高企意味著金融體系存款增加,貨幣流通速度下降,投資不活躍,同樣多的GDP,需要更多的貨幣作為交易媒介,這間接說明瞭經濟存在結構性問題,尤其反映了金融體系的效率低下。

如果說這些分析判斷過於一般性,其提供的涵義過於抽象的話,那麼觀察大陸21世紀網統計的中國天量M2形成的軌跡,我們可以發現更多實質性的內涵信息。

根據上述M2增長數據,2008年12月份,官方統計M2是47.5萬億元,而2008年後,每年M2的增幅都遠遠快於GDP增幅,以致到了2012年,短短四年時間,增加的M2接近50萬億,也就是說,最近四年以來中國政府基本上依靠天量的貨幣發行來拉動經濟增長,這就是所謂的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實質含義。

如果對比最近十年的數據,可又發現2002年以來,M2快速放量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進出口帶來的巨大外匯順差,大部分都被央行收購,帶動基礎貨幣投放,這些貨幣投放是建立在真實的貿易基礎上。

而2008年—2012年之間,官方統計加總的貿易順差不過1萬億美元,即使全部結匯,對應的人民幣餘額不過6萬多億而已,而同期廣義貨幣卻增加了50萬億元,可以看出,大部分M2的投放是沒有真實貿易作為基礎的。

央行政治化

《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貨幣政策的目標是保持貨幣幣值的穩定,並以此促進經濟增長。而在實際上,這兩個目標是經常衝突的,自然,在中國現有的政治架構下,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往往犧牲了貨幣幣值穩定的目標。

中國政治體制的合法性建立在經濟發展績效之上,因此為了確保經濟增長,決策層可以罔顧基本的經濟週期,濫用貨幣和財政政策,來強行刺激經濟增長,天量M2的產生基本上就是這個過程的產物,而這同時也是央行獨立性角色的淪陷過程。

具有十足諷刺意味的是,央行主要掌舵者的周小川,卻獲得了頗多讚譽,比如說他懂業務,善於和國際同行交往,他曾經獲得美刊評選的「全球最具影響力金融人物」,並榮獲《歐洲貨幣》2011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長」獎。

周小川任職中國央行行長十年,在推動金融創新,推動利率市場化等方面有所建樹,但是在他的任期內,央行資產負債表膨脹,成為全球最大的印鈔機,這其中的責任固然不能由他個人承擔,但周小川作為天量M2發行者角色將被歷史記錄,因為天量M2將成為今後經濟發展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天量M2的後果

隨著國家壟斷貨幣發行,金本位退出歷史,貨幣變成一種信用安排,央行的角色越來越獨特和重要。如果央行本身沒有獨立性,就會被特定的利益結構/政治結構所俘獲,成為服務特定群體的工具。

當中央銀行偏離了維護幣值穩定的正當目標,而服務於政府的各種短期目標,比如更高的GDP增長,特定行業的復興計畫,特定地區的開發等等,政府之手需要央行的貨幣政策做潤滑,才能如魚得水。

如果在自由匯率制度下,國民還可以通過兌換成其他國家的貨幣,來間接約束央行濫發紙幣的行為,在人民幣匯率被嚴格管制的情況下,貨幣價值的競爭機制被抑制,持有人民幣資產的公眾根本無力對抗央行的濫發貨幣的過程,因此M2的快速飆升過程,本質上是對公眾財富的一種掠奪。

廣義貨幣快速增長,最大的受益者自然是那些佔據壟斷地位的銀行類金融機構,他們利用巨大的存貸差,賺得盆滿缽滿。

最近十年,中共當局在經濟結構的改善方面無所作為,央企,國企和地方政府背景的公司開始大量繁衍,他們利用獲取金融體系資金的便利,也分享了天量貨幣投放帶來的盛宴。

但長期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融資困境,並沒有得到有效化解,在江浙地區,民間融資的成本依然高達月息3分到4分,大量的中小企業依然因為融資困難而倒閉。

根據貨幣學原理,超額的貨幣投放必然帶來通貨膨脹。有大陸生活經驗的人們,都會驚訝於人民幣的不斷貶值。

從日常的生活開支,到勞動力和服務價格,到房產等大宗消費品,最近這些年基本上漲聲一片。在全球生活成本排行榜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都已經進入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百名榜單中。

2012年官方正式公布的CPI數據是2.6%,這是一個十分誤導人的數據。很多評論人士把統計局公布的CPI數據當成物價上漲的指標,或者把CPI數據當成通貨膨脹指數,得出中國經濟體沒有通貨膨脹的結論。

統計局本身對CPI的操控由來已久,其統計數據缺乏公信力,這毋庸置疑。

事實上,2012年以來,公眾對物價上漲幅度的感受,遠遠超過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官方也知道物價上漲帶來的社會壓力,因此通過對市場的干預,來延緩生活必需品的漲價壓力,同時通過對統計數據的修飾,麻痺公眾對通脹的緊張。

對中國經濟發展有記憶的人,都聽說過貨幣老虎的說法,借用這種比喻,可以說目前近百萬億的M2是最大的貨幣老虎。

如果因為某些預期,貨幣流轉速度加快,大量貨幣很容易形成某種搶購風潮,這就是通常說的老虎出籠。老虎何時出籠,這是誰都無法預判的事情,不過說M2是懸在經濟運行上的堰塞湖,恐怕不算過分。

M2與未來發展模式

天量M2客觀上對決策層已經形成某種警示,壓縮他們的政策選擇空間,合理的選擇是央行資產負債表必須開始收縮,緩解通貨膨脹的壓力,同時打破行政性壟斷,對國企進行改革,讓土地,礦產等關鍵資源更快的進入市場,吸收和對沖洶湧的廣義貨幣,使經濟縱深化發展。

從目前公開信息尚無法形成對李克強的經濟政策的完整判斷。但是沒有疑問的是,城鎮化將是李克強的重要選項。

表面看來,城鎮化是符合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合理選項,不過不同路徑的城鎮化,喻示著完全不同的後果。

一種路徑是通過降低政策壁壘,包括廢除過時的戶籍制度,土地壟斷等等,讓市場機制起作用而演變出來的城鎮化,這意味著體制內部痛苦的政治博弈。

另外一種路徑就是繼續通過地方政府主導,通過積極財政來搞大量的城鎮建設和所謂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經濟增長,這種城鎮化意味著需要更多的貨幣投放來維繫這個過程,以飲鴆止渴的方式來滿足地方政府的融資需求,無疑這將繼續推高中國M2/GDP的比重,意味著更劇烈的通貨膨脹的到來,從而導致更大的風險。

無論如何,天量M2已經警示依靠政府投資,依靠貨幣投放帶動經濟增長的模式即將走到盡頭,中國經濟發展到了不得不變的十字路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BWCHINESE中文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