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蘋果遭炮轟 事出有因(圖)

 2013-03-31 16:4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蘋果連續數日遭到中國媒體集體炮轟,真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還是另有緣由?《南德意志報》有自己的答案。

近日,中國多家媒體連續刊文批評蘋果售後服務採取‘中外雙重標準’。《南德意志報》注意到這場圍攻,發表文章《說謊和貪心——蘋果遭中國媒體炮轟 或政府操控》,文中提到中國中央電視臺和《人民日報》對蘋果的以下指控:

蘋果公司對中國客戶的售後保修服務比對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客戶要差。例如,蘋果在中國修理iPhone時不像其在其他市場所做的那樣更換整個後蓋。因為後蓋沒有換,所以不算是「整機換貨」。而根據中國法律,手機換貨後,商品三包有效期自換貨之日起重新計算。後蓋成為蘋果不執行手機三包規定的擋箭牌。」

對蘋果來說,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1月份,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在訪華期間表示,他預期中國將在未來某個時候成為蘋果的最大市場。《南德意志報》猜測,這次的媒體集體「圍剿」事件受中國政府操控:「中國官方應該不是要防止消費者的權利受到西方‘剝削型’企業的侵害,而是要支持聯想、華為、中興等國產企業。這批企業至今無法成為美國蘋果或韓國三星的競爭對手。就算國產企業憑藉大量生產而可以提供超低價智能手機,蘋果門前依舊經常排有長龍。」

《人民日報》撰文,「如果非要挑戰中國消費者的愛心和耐心,非要繼續無賴下去,再風光的企業、再牛的大牌,也會有盛極而衰的那一天。」在《南德意志報》看來這只是中國官方的美好願望,因為「不少中國網民表示,中國本國企業服務態度更差。」

非洲敢問中國

美國的蘋果在中國熱銷的同時,非洲的原材料正大量售往中國。奧地利《標準報》發表文章《非洲敢問中國》。文中認為,習近平新任中國國家主席後把非洲三國納入其首次出訪目的地並不只是個象徵性的決定,其背後的原因有:

「2011年中國每天從非洲進口一百萬桶油,佔該國石油進口量的四分之一。非洲研究機構的報導結果顯示,非洲向中國出口產品中90%都是能源、原材料和金屬。由於中國對原料的需求,安哥拉、日利亞、剛果的國民經濟長勢良好。……2004年以來非洲人均收入由於中國的經濟活力和原材料需求翻了一倍。」

但是這種發展卻無法持續,新德里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發展經濟學專家羅登(Rick Rowden)接受《標準報》採訪時提醒說,

「原材料的熱銷並不是保證經濟發展的長久之計,非洲各國發展本國工業建設方為上策。光靠出口原材料雖可帶來暫時的盈利,但卻不利於經濟長期發展。……」

「目前非洲自身的製造業依舊發展低迷的原因,也是因為中國在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偏好雇佣中國工人。除個別成功案例(肯尼亞、坦尚尼亞、納米比亞),非洲多數國家都無法建立自己的工業實際操作知識體系。

迄今為止,非洲國家難以執行保護和資助本國企業的產業政策。羅登表示,之所以造成這一局面,是因為如果非洲國家做出類似嘗試,‘就是和中國對著干’。但如果非洲真想富強的話,就不應該只扮演亞洲的供應商,而是要參與真正的市場競爭。」

来源:德國之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