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貓論」、「鞋論」看輿論
1992年初,已經全面卸任的鄧小平在被中國媒體稱為的「南巡講話」中重申他的改革開放理論,這對中國九十年代的經濟改革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而對中國改革開放時期起到極其重要作用的「貓論」則是鄧小平早在文革之前就提出的。
這個「貓論」的完整說法就是「不管白貓黑貓,能捉老鼠就是好貓。」鄧小平的「貓論」在當年是與毛澤東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理論相對立的,因此在文革中成為鄧小平的十大罪狀之一。「貓論」實際上允許通過一切形式發展經濟和解放生產力,因此成為市場經濟應用於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之一。
然而,分析人士指出,「貓論」是一種實用主義哲學。中國近30年來的國家政策基本上是以它為綱的。隨著時代的推進,「貓論」的弊端凸顯出來:「發展是硬道理」、GDP第一」,其他都不重要,結果造成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等等一些列問題日益嚴重。
「貓論」出現半個世紀之後,新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俄羅斯的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時又提出了一種「鞋論」。
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說:「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著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
「鞋子論」一出,立即受到中國官方媒體和一部分網民的熱捧。環球網刊登的一篇文章稱,網民認為「習主席的‘鞋子論’」不僅道出了中國新任領導人對於各國發展模式差異的認識和國際秩序的主張,也彰顯了中國的制度自信和對實現中國夢的堅定信念。
網民「木林森」在騰訊微博發帖稱:特別是習近平那段寓意深刻的「鞋子」理論,莊重中含有幽默,平實中又見風趣,既十分生動形象,又非常通俗易懂,感染力很強,給世人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
網民「夢想時代」評論說:鞋子是緊是松,是軟是硬,最有發言權的當屬我們的腳,因為腳的存在,我們可以更好地判斷一雙鞋子是否合適,是否耐穿。因此別人說的不算,只能腳說了算,我們要重視腳的感受。只有走中國人民自己選擇的道路,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最終才能走得通,走得好。
「網路新聞聯播」則稱,有網友分析說,某些西方國家的某些領導人從不懂得尊重他國,始終妄想稱霸世界,總認為別人的鞋子不好看,總認為自己的鞋子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總想向全世界推銷自己喜愛的鞋子。
然而,也有許多網民對習近平的「鞋論」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網民從歷史的角度評「鞋論」說:一個姓馬的德國人造了一雙「破鞋」給俄國人穿,俄國人感覺穿著不舒服,就把這雙破鞋送給某國,幾十年後,穿著新鞋子的俄國人看見某國人還穿著他們送的那雙「破鞋」,用嘲諷的口吻問某國「人民」為什麼還不換新鞋子,某國「人民」竟然鎮定自若以「我的腳告訴我,套著這雙‘破鞋’舒服極了」作答。
法國塞爾奇.篷多瓦茲大學副教授張倫在新浪博客發表了一篇題為「從‘貓論’到‘鞋論’」的博文,他認為:「鞋論」不是沒有道理,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誰有資格來評定穿在中國人腳上的這鞋?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賀衛方在新浪微博貼了一張鞋圖,並且評論說:「鞋看上去自然是破得很嚴重了,但那並不表明不合腳,破鞋很合腳也未可知。另外一種情況是評論是否合腳是否舒適的人不是穿這鞋的,因此你們是否舒適不干我事,我的皮鞋柔軟華貴,因此大家都必須說我們的鞋真是大大地好。」「桃谷散人」在跟帖時譏諷說:「先有貓論,再有鞋論,鐵鐐手銬再合適,它也是桎梏。」
網路評論人「五嶽散人」表示:誰花錢買鞋誰說了算,老百姓納稅了,有權表達鞋是不是合腳,以及鞋子的款式。選好了鞋還要有三包服務,也要有退換貨的權利。鞋子本身沒有說自己是不是合腳的資格,有這個資格的不是鞋子,往往都是腳鐐。
一位網民戲稱:這無疑是歷史上最完美的鞋,那些膽敢對鞋子說三道四的人都在監獄或去監獄的路上。網民「擼智深」說:合不合腳,你都得買俺梁山牌的鞋,否則就是顛覆宋江哥哥,灑家便要拿你治罪。
歷史學家章立凡在4月1日愚人節這天發表了一首「蛇年竹枝詞 新婦」:「洞房初夜銷魂度,織夢萱堂拜舅姑。裹足嬌聲問夫婿,金蓮三寸合鞋無?」他還配了一張名為「愚人節的夢幻美女」的小腳女人圖,藉以調侃「鞋論」。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原中共中央委員、趙紫陽的政治秘書鮑彤對「鞋論」持積極的看法。鮑彤評論說,習近平最近關於國家發展道路的「鞋論」遠勝鄧小平的「貓論」。他認為,對習近平的「鞋論」,應理解為旨在提倡以民意為導向,而不是號召人民去順應領導的需要。
「鞋論」貌似簡單,實則不然。從習近平的講話原文來看,對「鞋子」(發展道路和制度)合腳還是不合腳的發言權似乎是掌握在中國人民手裡。問題在於中國民眾在國家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問題上究竟享有多大程度的發言權。事實上,就連穿新鞋還是穿舊鞋這個問題在有代溝的人們那裡都存在著不小的分歧,更不用說對於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來說,鞋子是否合腳的問題就更加難有定論。看來,有關「鞋子」的這場爭論還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