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開盤報6.1540,跟隨中間價再次雙雙創下匯改以來新高。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2082,較前一跤易日繼續大漲126個基點。
截至2013年4月,人民幣2013年已升值0.7%。而從2005 年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至2012 年年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累計升值31.68%。
進入2013年之後,伴隨越來越頻繁刷新的匯改記錄,外貿企業的利潤不斷被「蒸發」。在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雙重壓力下,出口企業大面積受創。
有專家認為,接下來人民幣走向可能將由升值轉為貶值,外貿企業的日子有望好轉。然而,央行副行長易綱近期在華盛頓表示,從市場形勢來看,目前適合考慮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區間。這意味著,未來國內出口企業面臨的風險可能將從人民幣升值轉為匯率雙向波動的不確定性。
外貿利潤「蒸發」
「紡織業做出口沒有什麼利潤了,我們公司只得停了加工貿易生產。」4月28日,三維數碼紡織公司董事長曾祥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曾祥是最早一批到東莞經營紡織業的香港人,在紡織行業從業40多年。由於在紡織技術領域的權威性及江湖地位,業內人尊稱為「曾爺」。
「我們公司做了10多年,這幾年紡織業出口賺不到錢了,大家都虧本。」曾祥告訴記者。
而讓出口企業日子難過的最大問題正是人民幣不斷升值。「人民幣升值太快了,不停地升,紡織出口企業不敢接單。」
經常來往於香港與內地的他回憶,以前用100港幣可兌換120~130元人民幣,而最近一次他用100港幣只能兌換77.8元人民幣,人民幣兌港幣升值30%以上。
而人民幣的升值在今年更是重拾高歌猛進的聲勢,讓外貿企業大呼受不了。2013年4月26日是「五一」假期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出6.2208的高價。這個4月,人民幣9次刷新歷史高點,升值幅度超過0.45%。今年前4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累計已升值0.7%。
對於出口企業來說,這意味著,年初下的訂單,到現在以美元結算的話,利潤直接縮水0.7%。為此出口企業叫苦連天。
「去年10月至今人民幣升值近3%,人民幣升值使利潤減少了很多,現在我們只敢接3個月內的短單。」4月23日,做了20多年禮品外貿生意的吳先生在第113屆廣交會上告訴記者:「由於人民幣的升值和成本提高,我們提高了10%的價格,但不知客戶能不能接受提價。」
提價後,吳先生對今年公司的收益預期沒有信心。「去年公司的毛利率是20%,淨利率是7%,今年估計毛利率是15%,淨利率就很難說了,這跟人民幣升值幅度和國內的通脹情況有很大關係,我估計今年會比去年差。」
「如果美元兌人民幣繼續升到6.0,我們公司就得關門了。」吳先生估計,國內的外貿企業能接受的美元兌人民幣升值極限是5.8。
人民幣雙重擠壓
在人民幣對外升值的同時,它同時卻在對內貶值。其結果是導致國內通脹,物價上揚,出口企業的成本隨之上漲,其中人工成本是上漲最快的一環。
黃先生是某外貿公司進出口部的業務員,他告訴記者,由於通貨膨脹,該公司傢俱生產的人工成本比去年上漲了三成,傢俱行業的工人月薪,由去年同期的2000元/月上升至今年的3000元/月。在這一勞動密集型的傢俱產業,人工成本能佔到企業成本的1/3。其他傳統出口企業情況也類似,曾祥介紹,紡織行業的熟練工人月薪甚至超過了傢俱業,在東莞已漲至4000元/月。
隨著人民幣的對內貶值,另一成本「大頭」——原材料也同樣在上漲。黃先生和吳先生都表示,行業裡的原材料今年同期比去年有小幅上漲。
紡織行業的日子更苦,因為它們根本無法控制原材料成本。由於國家實行棉花進口配額限制,以限制大量的海外棉花進口衝擊到國內棉花市場,所以國內紡織企業主要使用的是國內棉花,目前,國內棉花高於國際3000~4000元/噸,這造成出口企業生產成本壓力極大。由於在紗線等紡織產品中,主要是採用「成本加成」定價模式,出口訂單在定價時所參照的成本基準為較低的國際棉價,因此紗線訂單價格在低位徘徊。用國內高成本的棉花生產國際上不斷跌價的棉紗,這意味著企業生產量越大,被吞噬的利潤就越多。大量的紡織企業不得不關門。
曾祥告訴記者:「公司出口的產品用美元結算,但出口企業要換成人民幣來發工資,人民幣升值間接增加了成本。」
在日益惡化的生存環境下,近年來大量的港資紡織企業不得不外遷,外遷路線是從珠三角——長三角——山區,如今已沒法再退了,整個產業鏈不得不移往越南、緬甸、印度等東南亞,以降低人民幣升值、人工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響。「在國內做一件衣服成本,跟在越南不是一個價。比如李寧在國內做一件衣服要30元,在越南可能20元就行了,國內的品牌也不跟國內生產商下單了。」曾祥感慨地說,國內的紡織出口企業價格上已無法和東南亞的企業競爭,國內紡織企業的訂單因此大量流失。
「紡織產業在國內生命週期只有20多年,太短了,如果人民幣平穩,紡織企業做出口還有得做,但人民幣升值,人民幣波動也在擴大。」他無限感慨。紡織行業轉移到一個國家和地區後,往往有30~50年的旺盛時期。
就在近幾年,國內經濟大起大落,人民幣不斷升值,而國內外貿政策也頻繁變換,曾祥不得不隨之調整公司策略。在苦苦守了3年,看不到什麼好轉的變化後,現在他不再做加工貿易出口,反過來做起了進口貿易。無疑,在人民幣升值時,對出口不利,但對進口有利。
「現在歐日貨幣貶值,所以反過來是我們買它們的東西進來國內銷售。比方說,我們用美金結算,從日本、韓國、臺灣買功能性纖維棉料,從義大利買羊絨,再賣給國內品牌生產企業。」曾祥介紹,普通的原料進口沒有利潤空間,必須做高端的原料進口,這些材料從前很貴,但現在人民幣升值,等於比原來降價10%。
「政府曾經想了很多辦法為外貿企業找出路,如轉型升級,打品牌,轉移到內地,但這些都是‘扯淡’。只要控制人民幣升值幅度,把國內的通脹控制住,外貿出口就好做了。」吳先生指出,「其實國內的外貿企業都很強,不用政府操心。」
走向懸念
4月10日,海關總署發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3月當月進口大幅回升,而出口增速放緩,逆差8.8億美元,這是我國外貿13個月來首現逆差。迄今,我國貿易順差佔比連續2年低於3%的國際公認的貿易失衡邊界線。
不過,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6.12萬億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13.4%。其中出口3.2萬億元,增長18.4%,進口2.92萬億元,增長8.4%。貿易順差2705億元(折合430.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僅6.7億美元的順差相比大幅擴大。
總體來看,我國一季度外貿向好,但3月份出口增速有下滑。而4月27日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發布的數據也顯示外貿仍未樂觀:第113屆廣交會二期,廣交會前3日,輕工工藝館成交額僅較第112屆微升3.9%,較第111屆則下降了4%。
業內認為外貿出口問題癥結是,一方面外需仍未企穩;另一方面,在美元日元等主要貨幣持續寬鬆背景下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大,給今年出口企業形成新的壓力。
不過,對外貿界擔心的人民幣升值迅猛趨勢,專家並不擔心,並警示,在不久的將來,人民幣將可能貶值,資金流向不排除突然逆轉的可能。這意味著出口企業的人民幣升值惡夢將可能結束。也因此,相對於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迭創新高,專家們近期更為關注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改革。
回顧最近的一次匯改,央行在2012年4月14日人民幣啟動第三次匯改,將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0 .5%放寬至1%。只是這並沒導致人民幣短期內升值加劇,2012年的人民幣升值幅度由2011年的4 .5%收窄為0 .25%。
而這一匯改進程在近期可能將繼續——近期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目前的市場條件讓考慮再次放寬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變成一件「恰當」的事情。對此,業界解讀為,這可能意味著央行正在考慮將人民幣匯率交易波動區間在1%基礎上再度提高。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微博)認為,人民幣匯率波幅有望在今年8月份之前擴大,而幅度可能至2.5%。
在下半年美元可能加速升值的背景下,提高人民幣匯率彈性,對於減少我國經濟和金融風險,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匯率彈性增加可能使出口企業的成本和收益波動增大,進而給企業帶來不確定性。這意味著,未來國內出口企業面臨的風險可能將從單向人民幣升值轉為匯率雙向波動的不確定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