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畢業生鄒子龍在珠海已種菜三年。
名牌大學畢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當你擁有這些耀眼的光環時,會將菜農作為未來的職業嗎?三名來自北京大學和人民大學的大學生做出了這一出人意料的選擇。他們各自放棄優越的工作,三年前千里迢迢跑到珠海承包土地當菜農,種有機菜至今。
他們將社區支持農業的經營理念引入珠海:顧客提前預付買菜費用,收成後,由農場定時配送到客戶家,其間顧客與農場共擔種植風險。
父母投30萬元啟動資金
金灣區三灶鎮欖坑村後山,鄒子龍和雇佣的幾名農業工人一起在地裡勞作。黝黑的皮膚,不講究的穿著,除了一張知性的年輕面孔,他跟農民已經沒有太多區別。
2010年冬天,即將從北大畢業的鄒子龍放棄了金融機構提供的高薪崗位,說服在人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讀書,並已被一家電視臺錄取的女友陳羿好跑到這裡承包了一座山頭,創建了名為「綠手指份額」的農園,開始菜農生涯。鄒子龍說,中國的農業發展還不理想,很多人對食品安全有顧慮,自己希望闖出一條路,給菜農們做出一個成熟的農業經營模式,然後推廣。
鄒子龍從小在城市長大,當他把自己的設想告訴父母時遭到了反對,但他打定了主意。事實上,大一時他就開始制訂農場創業方案,並在北京的農場實踐。父母勸阻不成,反而選擇支持他,還借了30萬元給他作為啟動資金。
鄒子龍和女友最終將創業陣地選定在珠海,「珠海的定位是生態文明,又是特區,與自己要從事的綠色農業相吻合。」鄒子龍說,此外,珠海是個移民城市,消費者的素質比較高,容易接受新事物。
2011年,鄒子龍從北大畢業,因成績優秀,他被保送讀研,目前正在人民大學學習農業推廣專業,一邊創業種菜,一邊深造。
當身邊的同學紛紛湧向政府、事業單位和金融機構時,鄒子龍的創業夢想顯得很另類。但他不僅得到人大的技術支持,還有學生自發組團到他的農場當志願者。這一年,鄒子龍結識了校友、正就讀人大農業經濟管理專業攻讀碩士的鐘小貓(網名)。「鐘小貓當時也是志願者,後來產生了興趣,帶著資金來入股。」
如今,鄒子龍和女友及鐘小貓成了這個農場的三名管理者。三人中,只有鄒子龍的女友已經畢業,鄒子龍和鐘小貓還得兼顧學業。
消費者共擔風險共享收益
不同於一般的農民,主修經濟的鄒子龍借鑒了歐美等國的經驗,採用了全新的「CSA」(即社區支持農業)模式來運營農場,嘗試在種植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一種共擔風險、共享收益的關係,「別老是把顧客當成上帝,我覺得他們應當是夥伴和朋友。」
「消費者提前一年或半年預付買菜的費用,我們負責耕作、生產,負責每週按固定時間上門給客戶配送當季蔬菜。其間,消費者與生產者共同承擔在農業種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鄒子龍解釋,比如消費者預訂了一個季度的菜,但這個季度如果遭遇颱風等不可抗力造成蔬菜損毀,農場可不用退錢,這樣一來,生產者降低了風險,而消費者多數注重的是能獲得安全健康的有機食品。
鄒子龍說,目前農場只提供一季度、半年和全年三種訂單模式,也就是消費者要購買該農場的蔬菜,最少也要提前預付一個季度的買菜費用,「一季度訂購,每週送兩次,一次6斤左右蔬菜,費用1240元,包含了上門送菜的路費,全年訂購的價格是4000元。」
實踐夢想並非一帆風順,鄒子龍和其他兩名管理者在創業中也遇到了不少難題。有些客戶抱怨菜的出品不如市場上好看,還有蟲眼,價格也貴。鄒子龍一遍遍地解釋,說沒有施肥和使用農藥,這些都是正常的。
有客戶擔心這菜不是真正的綠色菜,擔心他們會不會在背地裏偷偷用農藥等。由於請檢測機構代價昂貴,鄒子龍只能採取笨辦法,他請每一個在農場訂貨的消費者務必找時間到農場實地抽檢,「我們現在選客戶有一個標準,你必須來農場實地檢查後,我們才給你配送蔬菜。」還有客戶覺得他們的菜貴,鄒子龍挨個解釋:「我們現在一斤蔬菜平攤下來是六七元錢,比起市場上的普通蔬菜確實貴,但比市場賣的有機蔬菜卻要便宜很多。」
最初,農場只有10個家庭客戶,都是親戚和朋友,而現在農場的客戶群已經發展到了300多個家庭。由於農場的蔬菜供不應求,目前只能滿足其中70多個家庭,剩下的還要排隊。
經過三年的運作,農場面積已經從原來的50畝擴展至300畝。「300畝是承包的面積,現在實際開發了七八十畝。」鄒子龍說,他的農場還雇佣了10個菜農,種植的蔬菜品種超過20個,還飼養有豬、牛、雞、鴨,牲畜產生的糞便則被用於施肥,「整個農場都是純天然的。」
願景:希望中產階級能消費得起
儘管農場有了起色,不過鄒子龍承認,由於前期基礎設施投入太大、颱風的破壞以及蔬菜的價格被控制在較低水平,目前農場還在虧本。「畢竟我們的農場和經營模式都屬於新鮮事物,把價格做高不利於推廣,也許有不少人又會以為這是奢侈品,其實我們的模式是希望中產階級都能負擔得起」。
「根據目前的成本和走勢,我們計算過當訂戶發展到100個時,農場才能實現收支平衡,之後將迎來收穫期,隨著規模的擴大、設施的完善,將逐漸盈利。」鄒子龍樂觀地說,自己對未來很有信心。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