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佔有黃金,誰就能獲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
如果哥倫布活在當代,該如何向他解釋黃金市場發生的一切?在經歷了五月初的小幅反彈後,黃金近期遭遇八連陰,今年以來已下挫17%。
現在的問題不僅僅是黃金是不是步入熊市或將下跌多少的問題,而是到了反思這種金光閃閃的金屬到底有多大投資價值的時候了。
歷史經驗表明,號稱是避險、抗通脹的黃金並不總是安全的投資品。它有時能帶來讓人暈眩的收益,就像過去十二年的黃金牛市和1970年代末那樣。但1970年代的暴漲後面緊跟的是狂跌,實際價格降低了2/3以上。在1980到2000年的二十年期間,它又陷入了熊市格局不可自拔。
「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這是再長線的投資者都等不起的。」海通證券經濟學家李迅雷這樣表示。
和其他投資存在的暗箱操作相比,黃金市場的優勢是公開透明。特殊之處是,受到美元、石油走勢和各國貨幣政策等諸多因素影響,它又有著更獨立、複雜的走勢。
金本位主義在全球仍然很有市場。他們相信,如果發生戰爭、動亂,黃金將是最後的衛兵;當政府大量發行貨幣使他們的財富大幅貶值時,黃金是抗擊通脹的利刃。
期望用黃金賺一筆快錢的人可以聽聽以下幾個人的意見。宏觀經濟學之父凱恩斯認為把現代工業財富和一種裝飾性金屬掛鉤是很荒謬的,雖然他同時也承認:「不要期待人們可以拋開偏見來處理這個問題。」
另一位著名的看空黃金者是巴菲特。他聲稱黃金是不下蛋的雞,無法帶來復利;即使金價跌至1,000美元、甚至800美元,他都不會心動。在1972年的投資生涯裡,他從來沒碰過黃金。「不管100年後的貨幣是以黃金、貝殼、鯊魚齒,還是以一張紙為基準,人們還是樂意每天花幾分鐘的勞動成果來交換一杯可口可樂,或一些糖果公司的花生糖。」
2010年就聲稱黃金是「終極泡沫」的索羅斯則在最近一次的公開評論中表示,雖然不能看到黃金的長期趨勢,卻認為黃金的避險地位已經被毀滅。「抗通脹功能」則更像一個傳說,尤其對個人投資者而言。假如你不巧在1980年時在高點850美元/盎司買入,通脹調整後相當於現在的2,300美元/盎司,而2011年底金價最高點也只有1,934.60美元/盎司,即使暴漲十二年,黃金顯然還是沒抵過通脹。
它的實用價值則更弱。除了少量用於工業領域,黃金在現實生活中更多的是裝飾性作用,而這種裝飾性其實還是來源於古老的財富象徵。要看到的趨勢是,作為黃金大國,在中國,很少有年輕人是黃金的狂熱愛好者,而半個月前的搶購黃金狂潮中參與者也多為「大媽」級。長期看中國的實物黃金需求可能會趨於疲軟。
如果那些前不久搶購了實物黃金的中國、印度大媽是想把黃金當做投資品來抄底的話,事實可能會令她們失望。這種本身無法產生投資收益的金屬存儲不易、出售更不易,銀行、金行都為黃金回購設置了苛刻門檻,除了要收取一定的折舊費,還規定涉及實物金交易需徵收17%的增值稅,黃金零售又要徵收5%的消費稅,這些稅費都大幅壓低了黃金回收價格。
未來黃金繼續下跌將是大概率事件,而投資者也在加速逃離這一市場。4月初以來的黃金ETF持倉數據顯示,投資者持倉流出呈加速態勢。全球最大上市交易基金的SPDR黃金信託不斷減倉,重壓黃金市場下行。
市場沒有絕對保值或者安全的品種。儘管21世紀初以來表現強勁,但它仍舊是一個大起大落、喜怒無常的投資品,無論人們多喜愛它或超越理性地號稱它有多麼安全,但作為一種兼具商品和投資功能的金屬,更凶狠的下跌可能還在後頭。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