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盤點自己的移民之路,但是這一次有點例外。
本週一晚上天下著雨,我參加了大女兒的高中畢業典禮。一晃來到加拿大已經第九個年頭了,來的時候孩子只有九歲,如今出落成一米六七的大姑娘了,謠傳還有了男朋友。當我坐在家長席上,瀏覽著那一張張天真爛漫的青春的臉,我感到若有所失又無限寬慰。
因為,和許許多多中國家長一樣,為了讓孩子遠離大陸乏善可陳的應試教育,為了躲避中國教育臭名昭著的潛規則,我們中的許多人勇敢地用犧牲自己仕途、事業、理想的方式,換回了自己孩子本色的童年和跳動的青春。
孩子在臨畢業的時候一本正經地對我說:「謝謝你把我帶到了這裡。」有這句話墊底,一切辛苦都煙消雲散了。
我對加拿大的教育制度沒有做個仔細觀察,我把孩子帶到這裡基本上屬於「放養」。因為語言和文化的關係,基本上做好了準備受孩子「忽悠」的準備。說白了,孩子到了這邊讀書,父母也只能乾瞪眼。所有情況都只能靠孩子通報。而孩子一貫的特點是只報喜不報憂。
有的時候,家長也想挑挑刺,結果發現大多數屬於「烏龍」,以後就不敢再亂說亂動了,不然,會遭到孩子的奚落和挖苦。可見,「文盲」在任何地方都不受待見,還是要有自知自明。其實,即使孩子學業上真有什麼問題,每個做父母的也沒辦法幫著解決。孩子也基本上也抓住了大人的這個弱點,經常在關鍵時刻吐出一堆英文嘰裡哌啦,徹底把大人搞蒙掉。所以,放養才是上策。任其自由發揮吧。
晚上七點鐘儀式正式舉行。400位畢業生加上至少600位家長把會場塞得滿滿的。畢業生們穿著畢業衫、戴著「畢業帽」,那範兒好像是大學畢業的樣子。畢業生們列隊陸續走進會場。落座後聆聽師長們的講話,學校歌詠隊演唱了歌曲。校長和學生代表分別上臺講話,格式和中國中學裡面估計也差不多。最後的環節,是所有畢業生排著隊分別上臺和校長握手。當每個畢業生走上臺的時候,都會介紹一下各自的情況。比如考取了什麼大學或者個人有什麼規劃。那些沒有繼續升學的畢業生們的計畫也五花八門。有的說要開餐館,有的說要旅行。無論考入常春籐學校的孩子或者準備個人自謀職業的畢業生,都一樣得到了大家的掌聲鼓勵。我覺得這就是最讓人感到欣慰的地方。
一個社會在鼓勵年輕人學業的長進的同時,絕對包容孩子們自我的選擇。社會對所有人的多元化成長,都打開了寬廣的跑道。這樣的氛圍才最人性化。不像中國大陸,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之後,又人頭攢動地擠進千里挑一的公務員考場,搞得年輕人根本無所適從。
中國式的青年人成長環境,既無法培養獨立的人格,又因個人遭際的問題常常對社會和人生充滿怨憤,特別是青年人成長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會遭遇公權力的一次次傷害,而這些是很難在短時間內復原的。慶幸我們在加拿大,讓自己的孩子把這種人為的風險降到了最低。
少了些迷茫,多了些期待;少了些焦慮,多了份淡然;少了些苦讀,多了點快樂。這就是我們第一代移民給孩子們的青春獻上的最珍貴的禮物。是的,我們是做出了個人的重大犧牲,可是,任何索取都是有代價的。畢業典禮上看著孩子們在人群中快樂穿梭的輕盈腳步,我感到自己是個功臣,雖然沒人給我頒發證書,但孩子的明天就是一個最好的獎品。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