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紫禁城裡的宗教:儒家聖殿(組圖)

 2013-07-15 16:2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看中國2013年07月15日訊】北京故宮是我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清兩代的皇宮。當時,它叫紫禁城,又名大內,是「真龍天子」--皇帝號令天下、稱孤道寡的地方,平民百姓不得靠近半步。

今天,作為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世界現吁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故宮正以它雄闊、恢宏、磅礡的氣勢,瑰麗、輝煌的建築藝術,獨具特色的宮廷史跡陳列和極其豐富的歷代文物珍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成為舉世矚目、令人神往的藝術聖殿。

步入故宮,遊人無不為那昔日皇宮所獨具的藝術神韻和赫赫帝王之氣所感染。那沉沉的殿海,那漫漫的宮牆,那深深的甬路,那幽幽的庭院,那威儀天下的金鑾寶殿,那太后聽政的玉座珠帘,…無不令人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然而,又有誰會想到,在這滿眼的輝煌和詩意外,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神秘世界與你同在,那就是遍佈宮禁的大大小小數十處神殿佛堂。在那裡,端坐著被帝后們恭謹供奉的各路神祇,折射出我們的先人對天地神明、聖賢祖宗的一如既往的高漲熱情與虔誠。


雨花閣一層內中央佛龕


梵華樓二層明間內景


養心殿西暖閣小佛堂內景 劉志崗 攝影

故宮裡的神殿佛堂,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種類齊全,可說是儒、道、釋「三教」並吁,聖人、天尊、佛祖同在。此外,一些所謂民間俗神和清代滿族人所特有的薩滿祭祀,也都佔有一席之地。紫禁城裡的神佛世界,堪稱「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畢集,神勢浩大,蔚為壯觀。

儒家思想是以「仁」為核心,以「禮」為規範的一種道德哲學。而這種「禮」又規定了對天地、祖先、社稷、山川、古代帝王、古代聖賢等的祭祀活動,是封建帝王日常必做的功課,馬虎不得。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祀」指的就是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最高級別的官方祠神文化活動。而老北京的「九壇八廟」,就是明清時期由皇帝倡立和親祀的最高級別的官方神祠。

八廟中的奉先殿、傳心殿在紫禁城內。前者祭祖,後者祭古帝王。另外宮內的祀孔處、齋宮亦屬儒教內容,現一併介紹如下。

奉先殿--皇帝宮內祭祖場所

奉先殿即內太廟,位於干清門廣場東端景運門外,是明清皇帝在宮內祭祖的場所。古云:「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十分重視對祖先的祭祀。特別是皇帝的祭祖活動,屬於上古五禮之首--吉禮中的「大祀」。何況周禮明確規定:「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

奉先殿位於紫禁城外東南隅的太廟和宮內,明初營建北京城時,與皇宮同時建造。

奉先殿為「工」字殿形式,前、後兩重殿堂由中間的穿堂連為一體。前殿面闊九間,進深四間,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為最高級別的殿頂規制。殿內原設列聖列後龍鳳神寶座、籩豆案、香帛案、祝案、尊案。清制,凡朔望(每月的初一、十五)、萬壽聖節(皇帝、皇太后生日)、元旦(農曆正月初一)、冬至及國有大慶等,祭於前殿。

後殿面闊九間,進深二間,黃琉璃瓦廡殿式頂。殿內每間依後檐分為九室,供奉列聖列後神牌,為同堂異室規制。每室各設神龕、寶床、寶椅、楎椸(衣架),前設供案、燈檠。清制,凡遇列聖聖誕、列聖列後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歲除等令節,於此致祭;凡遇上徽號、冊立、冊封、御經筵、耕耤、謁陵、巡狩、迴鑾及諸慶典,均告祭於後殿。

據《欽定總管內務府則例》記載,每年在前殿大祭有26次,在後殿致祭有33次。這樣,不算不定期的臨時性的告祭,已有59次之多。一年到頭,皇帝出出入入奉先殿,也夠忙乎的了。

明清皇帝祭祖分為時享、薦新、祫祭、禘祭幾種。

時享即四時之享,於每年春、夏、秋、冬的第一個月(孟月),由皇帝親行(有時也遣大臣恭代)的祭祖活動。所謂「因時變,致孝思,故備三牲黍稷品物以祭」,故名時享。此外,年終也要祭祀一次,稱「蠟祭」,後亦被歸入時享之列,「四時之享」遂為一年五次。祭祀時,每對帝后神御前供設登二(實以太羹)、鉶二(實以和羹)、籩、豆各十二(籩分別實以形鹽、稿魚、棗、栗、榛、菱、芡、鹿脯、白餅、黑餅、糗餌、粉糍,豆分別實以韭菹、醯醢、菁俎、鹿醢、芹菹、兔醢、筍菹、魚醢、脾析、豚胉、糝食)簠、簋各二(簠實以黍、稷,簋實以稻、粱);並通設酒尊九、金爵十七、瓷爵三十四,甚是齊整。

薦新是於每月的初一日向祖宗祭獻新鮮時令食品的禮儀。明代由太常寺卿主祭,清代由內務府掌儀司供其事。各廟(一對帝后為一廟)共設羊一,豕一,籩、豆各八,簠、簋、登、鉶各二,酒尊三,以及常饌鵝羹飯。

其每月薦新食品規定得很具體,明、清亦有不同,以清代為例:

正月--鯉魚、青韭、鴨卵;
二月--萵苣菜、菠菜、小蔥、芹菜、花鱖魚;
三月--黃瓜、蔞蒿菜、芸薹菜、茼蒿菜、水蘿蔔;

四月--櫻桃、茄子、雛雞;
五月--杏、李、蕨菜、香瓜子、鵝、桃、桑葚兒;
六月--杜梨、西瓜、葡萄、蘋果;
七月--梨、蓮子、菱、榛仁、藕、野雞;
八月--山藥、栗實、野鴨;
九月--柿、雁;
十月--松仁、軟棗、蘑菇、木耳;
十一月--銀魚、鹿肉;
十二月--蓼芽、綠荳芽、兔、鱘鰉魚、其豌豆、大麥、文官果。

此外,若臨時奉旨特薦新品,則派遣內監貢獻行禮。此外,清帝每年到木蘭圍場打獵,凡是親自射獲之鹿、獐等,必及時驛傳至京,薦新於奉先殿。清帝尊祖之悃誠,於此可見一斑。

祫祭即集合皇帝遠近祖先的神祖(牌位)於太廟合祭。古時五年一祫祭,漢代三年一祫祭。明清一般於歲暮舉行,也有春秋兩祭的。祫祭所用禮器、供品,較時享略有增加。

禘祭是祭祀始祖、遠祖的禮儀。如清代立國後追封的太祖之前的肇、興、景、顯四祖。明代無法考知始祖是誰,故明前期無此禮。後嘉靖時始議行,祭祀時設虛位,稱皇初祖。

唐代以後,還有所謂「配饗」的制度,即祭祖時,以功臣祔祭於祖廟。明初曾以徐達、常遇春等12位開國功臣配饗。清代據《燕都叢考》記載,配饗文武並福晉(滿族稱親王、郡王等的妻子)共有26人(其中福晉3人),此不備錄。至於具體的祭祀儀程,純屬繁文縟節,囉嗦得很,此不贅述。

奉先殿現建築完好,內部陳設已無吁。原為鐘錶陳列館,現正整修,擬改它用。

傳心殿--具帝王廟、孔廟功用

傳心殿位於東華門內文華殿東,面南五間,黃琉璃瓦硬山式頂。是宮內祭祀三皇五帝及孔子的場所,兼具帝王廟、孔廟二者功用。對古代有德帝王的祭祀,是官方祠神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一般歸入吉禮中的中祀。「三皇繼天立極,功在萬世」,故後世帝王為「明正統之有自」,多建廟祀祭,並擇歷代賢明之君主從祀。

紫禁城內的傳心殿始建於清代康熙二十四年,其正中禮皇師伏羲、神農、軒轅,帝師堯、舜,王師禹、湯、文、武,南向。東有周公,西有孔子。祭器與帝王廟相同,太子春秋會講,派遣大學士先行祭告,祭傳心殿自此開始。每月朔望遣太常寺卿供酒果、上香。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諸帝均曾親詣傳心殿行禮,後不復實行。今該殿建築完好,內部原狀無吁。

紫禁城內其他祀孔處

祀孔處位於乾清宮東廡南端,僅一間面積。內供孔子及諸先賢先儒神位,懸乾隆御筆「與天地參」匾。清制中每歲元旦皇帝至此行禮。其西鄰為皇子、皇孫讀書的上書房。皇子、皇孫六歲入上書房讀書時,也要先到祀孔處孔子神位前行禮。眾所周知,孔子作為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已成為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秩序的化身和象徵。歷代統治者都爭相推崇孔子,並逐步把他捧上了「至聖先師」、「萬世師表」的至高神壇,祭孔活動遂成為官方祠神文化中的重要內容。

明清兩代,除按「左廟右學」之制,在京城太學(即國子監)之東建有孔廟,並由皇帝春秋兩次親往致祭外,全國各地的府、州、縣學也都奉詔建有孔廟,並規定由各地方長官親自主持春秋兩次祭典活動。此外,每遇大事,皇帝還要親自或遣官恭代去孔子老家山東曲阜的孔廟致祭。孔子禮遇之隆可見一斑。紫禁城內的祀孔處雖面積不大,但級別不低,風光不差。來祭獻的,不是九五之尊,就是鳳子龍孫,可謂榮顯已極,寵渥有加。今祀孔處原狀無吁,已成青銅器館之一隅。

齋宮位於東六宮南,清雍正九年建,是自那以後清帝每年大祀前在宮內齋戒的地方。應屬於儒家聖殿的附屬性建築。《日下舊聞考》中記載,每當南郊、北郊及祈谷、常雩等大祀,皇帝齋戒於齋宮。

南郊,即每年冬至日皇帝到位於都城南郊的「圜丘」--天壇祭天。
北郊,即每年夏至日皇帝到位於都城北郊的「方澤」--地壇祭地。
祈谷,每年孟春上辛日皇帝在天壇內大祀殿(今祈年殿)祭祀穀神,祈禱豐收。
常雩,雩是求雨的祭祀。明代四月大雩,清代仲夏而雩,均於天壇內舉行。明代於圜丘東建有崇雩壇,清代則於圜丘行雩祭禮。

這些都是皇帝親行的重大祭祀活動,屬於吉禮中的大祀。所以,雖貴為天子,但在天父地母面前,也不得不屈尊俯就,按古禮規定於大祀前離開皇宮,到位於所祭壇廟內的齋宮齋宿數日,以整潔身心,恭謹俟祭。

具體齋宿時間,各朝有所不同。明初定大祀齋戒三日,清沿明制。這期間,皇帝隻身居宿齋宮,不茹葷,不飲酒,不聽音樂,不近妃嬪,不理刑名、喪事,專心致志地齋心靜慮,準備祀典。對於養尊處優、專橫任性慣了的皇帝來說,這三天無異於關禁閉,當然不堪忍受。所以齋戒的規定地因時因人而異,有所鬆動。雍正九年於紫禁城內建齋宮。從那時起,清帝祀前齋戒便改在宮內進行,並美其名曰「致內齋」;而只在祀典前四五個小時才到壇廟內的齋宮去做個樣子,名之曰「致外齋」。這樣一來,嚴格意義上的齋戒名吁實亡,壇廟中的齋宮也變成皇帝祭前的臨時休息室了。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分工明確,各尋方便。今齋宮建築完好,內部原狀無吁。

来源:文化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