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人移民潮折射什麼?
【看中國2013年08月06日訊】近期公布的《中國國際移民報告(2012)》的內容未必有多新,但它契合了當下移民這個最熱的話題。2012年,中國對世界幾個主要的移民國家永久性移民數量超過 15萬人,其中在美國獲得永久居留權的人數達87017人,在中國國際移民總數中排名第一;然後是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面對中國富人移民潮,包括飽受財政危機困擾的歐洲在內,世界很多國家都為吸引中國富人而大幅放寬了本國公民權和簽證發放條件,試圖通過吸引中國資本刺激經濟並獲得財政來源。許多國家開始面向一些想保護家人和財產以應對緊急情況的中國富人擴大投資移民規模。其中最積極的便是面臨嚴重財政赤字的南歐和加勒比海國家。
地處地中海的塞普勒斯沒有多少資源,卻是很多中國富人快速擁有外國身份、並自由進出歐洲的捷徑。獲得該國綠卡後,即可自由出入27個歐盟成員國。該國要求申請者家庭擁有資產30萬歐元以上,在塞普勒斯投資30萬歐元以上的房產,無移民監管,無需商業背景,無需資產來源證明,6個月左右即可獲得綠卡。
然而,也有的國家,不僅沒有降低門檻,反而提高了門檻。澳大利亞便是一例。澳大利亞對投資移民需要企業提供3年盈利的審計報告,還要擔保費用50萬澳幣(折合人民幣350萬元)。一旦去了澳大利亞,中國富人移民95%以上選擇一次性付清購房款,而在澳大利亞購置一套房子,少則幾十萬澳幣,多則大幾百萬澳幣。
因此,如果身家僅僅千萬的富豪,移民的可能性並不大,能實現移民的富人,身家至少在5000萬元人民幣以上。儘管移民澳大利亞的門檻如此之高,投入資金如此之大,但也沒有難倒許多中國富人。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2年,有17580名中國富人移民澳大利亞。
一個基本事實是,當中國富人越來越多時,流向海外的財富也越來越多。中國富人移民潮的背後,或許折射出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在諸如發展環境、投資安全、公平競爭、私人權利保護以及優質公共服務等方面,有能力移民的人往往有更高的要求。
2012年11月,俏江南創始人張蘭加入外國國籍引發社會熱議,抨擊謾罵她的人不在少數。撇開是非對錯不談,其改變國籍也存在為了公司融資上市和國際化發展考慮。無論是張蘭改變國籍還是企業主移民海外,都從不同側面證實他們對於更優越發展環境的渴望,也表明一些企業家對國內發展環境的不滿意。
中國富人的大規模移民,在中國的總人口中比例有限,但是,對社會各階層的衝擊是巨大的,會對民眾產生「預警」效果,以致動搖本來對這個「和諧社會」已經十分脆弱的信心。當然,中國富人大量移民海外,其實是社會貧富兩極分化的必然結果。在獲得了更多的社會財富之後,一些富人卻選擇離開生他們養他們的中國。
其實,移民是中國人的基本權利,對於富人也不例外。政府不應對之硬行禁止,輿論對此也不必非難指責。中國異常的富人移民潮,就像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大規模滯留海外所產生的「智力外流」一樣,對於中國未來的發展,卻不是一個好徵兆。
值得注意的是,約60%的高淨值人士表示自己正在考慮或已經完成投資移民,這一比例在超高淨值人群中超過70%。因為在中國富人移民的同時,中國喪失的不僅是財富,還有寶貴的人才資源,後者的價值很難計量。
據悉,在新一波移民潮中,移民者多為30至40歲的高淨值人士,他們中的許多人擁有熟練的專業技能,積累了比較豐厚的資本,他們在移民時也將這些「資源」帶去了國外。
我們相信,中國富人群體是社會中堅,並不希望與這個給他們帶來財富和榮耀的國家同歸於盡,共存亡。但這些富人的外流帶走的是大量資金,如果資金因全球經濟不景氣而無法回流到國內,那麼,對中國經濟是一個沈重打擊。豈止如此,這些富人還有「落井下石」之嫌,因而他們的離去就是財富流失,而財富的流失卻是一個國家失敗的標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