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27日訊】近期,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課題組對12個省區的調查顯示,12個省會城市,平均一個城市要建4.6個新城新區;144個地級城市,平均每個規劃建設約1.5個新城新區。
中國究竟需要多少「國際化大都市」?記者在多地調研發現,一些地方貪大求快,卻沒有考慮到地方實際能力和民生服務配套,不僅造成了巨大資源浪費,更潛藏著系統性風險。
打城鎮化旗號建造新城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在對遼寧、內蒙古、河北、江蘇、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廣東、貴州、陝西等12個省區調研發現,近幾年,一些地方打著推進城鎮化的旗號,紛紛打造新城建設模式,並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一些專家質疑,如此大規模造城運動,會帶來多少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
記者調研發現,城市規劃發展三大突出問題。
定位過高。直轄市提出規劃建設國際大都市、國家中心城市;省會城市提出建設國際化城市,大區域中心城市;一些中型城市也提出建設區域金融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
速度過快。西南一個縣級市,在建的房地產開發麵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可以提供超過10萬套住房,而目前市區總人口才30萬出頭。消化現有住房的週期就超過15年。
用力過猛。江蘇一個鎮,政府財力不足,征地速度卻不降,直接給農民打白條,言稱征地補償「過兩年再給」。
前期缺調研就投八九億
記者在西南一個縣級市採訪發現,由當地政府主導,在一座山上規劃建設了一個商業城,320棟數百平方米的民族風格三層小樓密密麻麻排列在盤山路上,有的規劃賣茶、有的規劃賣民族銀飾、有的區域規劃做餐飲。當地政府負責人表示,政府出全資,希望打造成民族風情文化園,總投資額「八九億元」。
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三四公里長的盤山商業街,就兩個車道,車多了怎麼辦?這麼遠的山路,沒車的市民怎麼上去?連賣什麼都規劃,有沒有市場?一句話,缺乏前期調研。」
當地相關負責人說,為盤活人氣,政府規定所有政府組織的大型活動都來此舉辦,商戶入駐第一年免租金,且每間房政府還補貼5000元。但他也承認,「平時人很少,一有活動車就堵到市區」。
拍腦門決策拍屁股走人
一些專家提醒,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押寶」城鎮化,地方融資平臺「主要抵押靠土地,還債付息靠賣地」,一旦新城成空城、土地出讓斷續,極有可能出現地方債危機。
一家知名房地產企業高管說,中央對新型城鎮化的方向描述很清晰,但是各地認識不一,隨意性很強。「原本準備投資某個國家級新區,該區前一任領導表示,要重視風險,吸取教訓,從容開發,我們覺得很對,準備觀望。但下一個領導到任又提出加快建設速度,我們只能趕緊準備參加土地拍賣。」
這位高管認為,地方政府發展規劃,一定要描繪清楚堅決執行,形成制度約束,不能因為領導更迭就「人走政息」。
專家觀點
城鎮化不是建造大都市
專家認為,城鎮化的方向絕不是片面造大城、建大都市,必須剎住部分地方的貪大求快風,提高中小城市對人口的吸引能力,合理調節各類城市人口規模。
現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城市病不斷凸顯,新型城鎮化應該避免再走類似的彎路。而國內一些城市一邊高喊與國際接軌,卻不傾聽百姓心聲,基礎設施不到位,城市規劃不合理,連百姓都走不進,談什麼走向國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