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9月06日訊】在過去的15年,投資者經歷了一系列的全球投資泡沫破滅:2001年的科技股泡沫、2008年房地產和信貸泡沫,以及今年的黃金泡沫。這類膨脹和調整彷彿已是家常便飯。
儘管許多問題經濟體獲得各地政府的 「深徹治療」,但許多仍在苦苦掙扎。全球貧富懸殊仍在惡化,富人競於把資金追逐避風港城市如紐約、巴黎、倫敦和香港的豪宅。不少人都討論這豪宅升值的情況是否正構成另一個泡沫,但也許一個較不起眼但更影響深遠的全球泡沫正在膨脹:教育投資。
投資泡沫的特性
跟典型的金融資產有異,教育屬於「軟性」的投資,因為它並不賦予投資者實質資產。相反,它賦予知識、技能和一紙憑證,這些都可視為生財的「工具」。然而,現正醞釀的教育泡沫,跟其他歷史上爆破的資產泡沫有許多異曲同工之處。
投資泡沫的定義,在於價格飆升不可持續,及資產價值被高估。投資者往往由於羊群心理和害怕落後,紛紛加入熱潮,令泡沫扎根。許多人甚至不惜借貸「上船」,期待利用槓桿提高利潤。在高峰期很少人預料上升趨勢將會結束,往往認為「這一趟將會不同」。但最終看似無敵的泰坦尼克號,卻往往連人帶船直沉冰海,只有少數特權階層能及時跳上救生小船逃離災難。
家長和政府都通過教育尋求更好的收入或經濟回報
投資於教育的熱潮,已白熱化了一段時間,但泡沫仍會持續。在微觀層面尤其是全球主要城市,這非常明顯:現在紐約和倫敦的父母早早就開始讓孩子學習中文。北京和上海的父母則爭先恐後地送孩子往美國和英國的暑期課程。西方父母參考亞洲「虎家長」培育高才的竅門,而一些亞洲的父母,則希望把孩子送到國外,在壓力較小的環境中接受更全面的教育。不論國籍,家長們都願節衣縮食,甚至債臺高筑,把他們的後代擠進精英學府,期望保障子女能在未來賺取較高的收入「回報」。
從許多父母都向其他國家借鑒這一情況,反映了不少人對自己國家教育制度的保留,以及對全球經濟及就業市場的隱憂。中等收入的工作因科技取代而減少,迫使人們追逐高薪就業機會,否則會被困於低收入行業。在宏觀層面上,許多政府也呼應這種懷疑和擔憂,努力保持「教育回報」,希望通過優秀的勞動力,吸引投資和製造就業機會。
英國便正在改編國民教育課程,以確保學生的國際競爭力。事實上,英國教育大臣邁克爾·戈夫密切關注全球趨勢,並引用香港、美國馬薩諸塞州、新加坡和芬蘭等「世界上最成功的教育制度」,提出改革。
與此同時,香港教育的焦點,卻已從課堂擴展到課外的活動,重視提高多面技能(雖然這沒有停止一些瘋狂家長讓子女日讀兩所幼兒園)。在德國,兒童直到七歲才必須上學(七歲前的學習家長可自由選擇),不少人都覺得這對孩子們的健康有益,而德國的經濟強國地位也一直穩固。然而,即使德國也開始重新考慮其下一代的競爭力前景。似乎每一個國家都覺得鄰家飯香。
標準越來越高,投資也相應提升
所謂成功的教育制度,往往是基於國際測驗,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國際學生評估計畫( PISA )測試。這項評估比較各地15歲學童的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從2009年的betway体育手机网 研究結果顯示,上海、香港、韓國、新加坡和芬蘭領先群雄(2012年的結果將於今年稍後發布)。有趣的是,英國學生的考試分數沒多大改變,但排名卻出現滑落,因為其他國家的學生表現明顯超前。換句話說,許多地方(尤其是亞洲國家如中國)在教育投資的改善已經把全球標準提升。
這種投資的白熱化和標準提升,正適逢全球經濟進入延長的低增長期,意味僧多粥少,更多的人爭奪較少的高薪職位。其結果是政府和家長都爭取更多的大專教育投資,以及提早和加強教育孩子。
跟房地產泡沫一樣,僧多粥少意味對教育的更大需求。但在「高端」的情況尤為激烈。在美國和英國,頂尖的大學和精英寄宿學校,比任何時候都更受追捧。像紐約、倫敦和巴黎的豪宅,名校學位被認為是一項健全、穩固的投資。一般來說,這些學歷都能打開「藍籌」僱主的大門 --儘管谷歌已經發現,學歷和考試成績跟長遠工作表現無關。
所有的泡沫均能爆破
教育投資泡沫將如何破滅?環觀其他資產,泡沫爆破時價格都會崩潰。但由於教育不是典型的金融資產,其修正方式可能有別。如清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學費,便不可能像中國或美國的房地產價格一樣攀升。但「目標成本」卻可以出現泡沫:送孩子到補習班、暑期課程、海外遊學,或聘請私人教師和大學申請顧問,花樣層出不窮。家長跟房地產投資者一樣,害怕落後,不惜工本,集中投資,就像很多人會硬購公寓或房子,害怕追不上脫韁的樓價。
夢醒來時,父母將發現他們的大量投資無法得到回報,無論是因為孩子未能進入心儀的學府,或畢業後找不到理想工作,都代表「回報」遜於預期,教育(或文憑)的「價值」被高估,投資失利。
狂熱可以長期持續
歷史告訴我們,要準確預測泡沫的破滅時間,知易行難。非理性的投資狂熱可以長期持續。教育投資熱目前仍在許多國家蔓延,因為可以提高就業回報的另類投資,並不明顯。然而,當教育泡沫破滅時,所造成的金錢和心理破壞,定將不菲。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