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飄逸的絲綢造就了中國人物畫的雲舒浪捲(圖)

 2013-09-24 15: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3年09月24日訊】中國古代服飾麵料多是絲綢,絲綢的特性極大地影響了中國美術特別是人物畫的風格和技法。

中國古代人物畫與中國傳統的絲綢服裝有著緊密而悠久的聯繫。中國畫講究神韻,講究主觀感覺的表現,在技法上又講究線條的運用,所以,在中國人物畫中,通過線條去描繪衣紋,通過獨特的衣紋表現人物的氣質神韻,就成為中國人物畫的特點。
 
中國人物畫的衣紋十分獨特,這種獨特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絲綢服裝獨特的靜態懸垂感,二是中國絲綢服裝獨特的動態飄逸感。

服裝的懸垂效果是所有柔軟麵料都具有的,但中國絲綢麵料的懸垂感卻是獨一無二的。絲綢輕盈、柔軟,光滑而華麗,加上中國傳統服裝近似寫意般的寬大,肥碩,使得服裝垂下的部分形成自然下垂的褶皺,這種褶皺渾然天成,顯得隨意而無規則,與棉、麻麵料相比,絲綢更加柔軟和輕盈,在靜止的狀態下,其衣紋褶皺更自然隨意,穿在人體上比棉麻更加貼體。
 
在表現絲綢這種懸垂衣紋方面,中國繪畫創造了各種筆法,有人稱為「十八描」筆法,這是根據歷代各派人物畫的衣褶表現技法歸納出來的。明代周履靖的《夷門廣牘》中記載:「衣褶描法,更有十八種:一曰高古游絲描,用十分尖筆,如曹衣紋;二曰如周舉琴弦紋;三曰如張叔厚鐵線描;四曰如行雲流水描……」。這些是根據筆法線條的形象而定名的,如琴弦描類似琴弦,比高古游絲稍粗,鐵線描則更粗些。行雲流水描則是要根據線條表現出的流暢和灑脫來作形象命名,還有用動物或植物形象來命名的,如柳葉描、竹葉描、蚯蚓描等,都是形容筆法線條的形象。這些豐富的畫技法也說明瞭絲綢衣紋的多姿多采。這些絲綢衣紋是與棉、麻以及現代化學纖維衣料的衣褶截然不同的,現代衣褶的描法也隨著纖維衣料的豐富而有所發展,從這一點看,絲綢的特點決定了古代畫技的發展。
 
中國古代繪畫史上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叫曹仲達,他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齊的一位畫家,以畫印度佛畫和人物像著稱,他來自西域,繪畫風格帶有異國色彩,到中國後又師法於中國南朝畫家袁倩,受到漢族藝術的熏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些經歷也使他的中國畫法功力深厚,而且富於個性,逐步形成了類似於佛教藝術手法「薄衣貼體」的風格,在中國繪畫史上被稱作「曹衣出水」,也被叫作「曹衣描」。

東晉著名的人物畫家顧愷之(公元344-405年)的《洛神賦》、《女史箴圖》及《列女傳仁智圖卷》和宋代的《八十七神仙卷》等名作,都是通過衣紋的描繪來表現不同人物的神韻,而且服飾本身的形象也是千姿百態,這些衣衫通過千變萬化的線條來描繪,絲綢的神韻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顧愷之的人物畫中多有神仙和宮廷仕女,其服飾形象都處於飄渺的仙境氛圍之中,充滿了浪漫主義氣息,絲綢的輕盈和在風中的複雜變化得到了充分的表現。

中國畫強調氣韻,這一點在人物服飾畫裡除了表現靜態的懸垂感,中國畫家更熱衷於表現動態中的絲綢服飾的飄逸感。唐代畫家吳道子(公元680-759年),的壁畫,就是用「天衣飛揚」般的繪畫藝術而使觀者感到「滿壁飛動」。那些人物穿著寬鬆肥大,長曳及地的絲綢衣衫或佇立於風中,或飛動於天界,絲衣飄飄,衣褶緻密,曲折而又柔婉,姿態千變萬化,營造出一種宛如仙境的藝術世界。我們常說「吳帶當風」,極恰處表現的正是絲綢服飾的飄逸感。
 
這些飄逸的服飾形象還與畫家追求的理想人生有著密切的關係,這種自由、隨意、飄灑的意境,正是畫家思想、心境的表露。東晉末年的陶淵明(公元365-427年),棄官隱居,在《歸去來兮》中寫出那種逃出宦海,奔往田園的輕快心情:「舟搖搖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明代大畫家陳洪綬(公元1588-1652年)據此作《歸去來圖》,重點刻畫了衣紋,以衣服的飄逸來表現陶淵明(公元365-427年)此時的心境,那雲舒浪捲般的流暢衣紋線條,正表現出人物輕鬆愜意,自由快樂的狀態,當然,這種輕鬆愜意,自由快樂,也正是中國絲綢的性格。

来源:中國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