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9月27日訊】假設有一天,你啾的一聲回到宋朝,站在北宋汴梁或者南宋臨安的御街之上,東瞧瞧西看看,沒有認識的人,也沒有認識的路,這時候你該怎麼辦呢?
找人問路?對不起,你一口現代版普通話,跟宋朝版的普通話相差太遠,人家聽不懂。
去路邊的書店裡買份宋朝地圖?嗯,這倒是個主意,但筆者必須提前告訴你,萬一書店老闆不把地圖賣給你,你可千萬別跟人家急。
筆者知道你在穿越之前已經去古玩市場買了一麻袋宋版銅錢,筆者知道你去書店買地圖的時候拿出來的是銅錢而不是人民幣,筆者知道你擅長打手勢,即使不會說宋朝普通話,也能讓書店老闆明白你要買地圖而不是借手機。但筆者還是要告訴你,你買得到地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宋朝當然有地圖,宋朝的書店裡當然賣地圖,但是地圖這東西並不是誰想買就能買的。如果你穿著宋朝服裝,帶著宋朝口音,如果書店老闆相信你是宋朝人,你也許能買到地圖,然後按圖索驥,抵達任何你想去的地方。而如果你西裝革履或者背心拖鞋,如果你張口hello閉口see you,你肯定買不到地圖,甚至還很有可能被當成外國間諜,給人五花大綁扭送到「軍巡鋪」,也就是派出所。
為什麼?因為你是穿越者,你一身奇裝異服、一口奇怪口音,免不了會被當成外國人。而大宋朝廷早有嚴令,地圖只准賣給本國人,不許賣給外國人。
為什麼不許把地圖賣給外國人?跟宋朝國情有關。
宋朝那會兒中國並不統一,南有大理,西有西夏,北有遼國。後來遼國滅了,大金又興盛了。再後來大金滅了,蒙古又興盛了。總之從北宋立國到南宋滅亡,中國一直處於四分五裂的割據狀態。割據意味著對峙,對峙意味著打仗,終宋一朝,跟吐蕃、西夏、契丹、女真和蒙古輪番打仗,打得大宋焦頭爛額,打得中原地區和江南一帶總是瀰漫著濃郁的敵情意識。為了減少戰敗的機會,為了防止敵人掌握大宋的內情,宋朝政府把地圖抬高到軍事機密的程度,能不讓敵人看到,就不讓敵人看到。另一方面,宋朝經濟發達,商業繁榮,行商走州過縣,士子進京趕考,都離不開地圖,所以朝廷只禁止外國人購買地圖,不禁止本國人購買,以免影響到本國人民的生活。
豈止地圖,就連南宋中葉全國各地普遍編寫的地方志,都不能賣給外國人,因為地方志裡一般都畫著當地的山川河流和主要建築,如果讓外國人買走,回去他們憑藉這些地方志侵略我們怎麼辦?所以乾脆統統禁掉,只許宋朝人買,不許女真人、契丹人、蒙古人、西夏人、吐蕃人甚至朝鮮人購買。
朝鮮跟宋朝本來並不接壤(中間隔著遼國),而且朝鮮還是宋朝的附屬國,為什麼連朝鮮人也防著?因為朝鮮奉行的是兩邊討好政策,遼國強盛的時候,它同時向宋朝和遼國稱臣;金國強盛的時候,它同時向宋朝和金國稱臣。對於這樣的騎牆派,宋朝統治者是很反感的,以至於把朝鮮人看作是契丹人和女真人的密探,禁止他們購買大宋的地圖和地方志。
宋朝沒有複印機,更沒有數碼相機,官方禁止外國人購買地圖和地方志,外國人如果特想把大宋的地理形勢帶回本國,只能比葫蘆畫瓢抄錄下來。不過宋朝政府也不是吃干飯的,別國使臣來到宋朝,宋朝必定要配備「館伴」若干名,寸步不離地陪伴他們,表面上是為了讓外國使臣吃好玩好,實際上是監視他們,防止他們抄地圖。等到外國使臣出境,經過海關,還有一番例行搜檢,看身上有沒有攜帶地圖和地方志的抄件,如果有,一律沒收。
在宋朝的圖書市場上,不讓老外購買的印刷品並不僅限於地圖和地方志這兩項,許許多多偉大的歷史著作,例如《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誌》、《新唐書》、《舊唐書》,包括司馬光主持撰寫的編年體巨著《資治通鑒》,都嚴禁外國人購買。宋朝政府是這麼想的:歷代史書裡記載了上古以來的大小戰役,蘊含了豐富的軍事技巧,這些寶貝最好別讓大遼、大金和西夏諸國看到,這些國家的軍事實力已經超過大宋了,再讓它們從史書裡學會兵法,我大宋豈不要亡國滅種嗎?
咱們現代人看了宋朝政府的想法,會覺得天真,甚至愚蠢。沒錯,宋朝政府確實很愚蠢,那些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迂腐官員永遠也看不見自己的邏輯充滿漏洞:既然歷代史書那麼有用,既然史書裡蘊含了豐富的軍事技巧,那些飽讀史書的學究為什麼變不成軍事家?被那些學究指揮的宋朝軍隊為什麼還總是吃敗仗呢?若干年後讓大宋徹底亡國的,恰恰是從來不讀書、更加不讀史書的蒙古軍隊。
我們熟悉的兩個宋朝大文豪歐陽修和蘇東坡,在這種問題上同樣表現得非常愚蠢。
歐陽修曾經提議《宋文》列為禁書,理由是該書裡面「多是議論當今時政之言」,「竊恐流布漸廣,傳入北虜,大於朝廷不便。」(《歐陽修集》卷108《論雕印文字劄子》)也就是說,他擔心這種議論時政的書籍被遼國人看到,藉此窺探大宋的內政。其實遼國和大宋互派間諜已有幾十年,窺探對方內政靠的是實際觀察,一本破書能派什麼用場!
蘇東坡則三番五次呼籲朝廷對朝鮮硬起手腕,一是不讓朝鮮使臣繼續進貢,二是不讓朝鮮商人來華貿易,三是嚴禁本國海船去朝鮮貿易(事實上他做杭州知府時就私自下達了這一禁令,使寧波地區繁榮了上百年的進出口貿易突然中斷,給經濟發展造成了巨大損失),四是堅決不能再讓朝鮮人購買中華書籍。他說:「高麗名為慕義來朝,其實為利,度其本心,終必為契丹用。」(《蘇軾集》卷63《論高麗買書劄子》)意思是說朝鮮表面上歸順宋朝,暗地裡歸順大遼,對於這樣的附屬國就得給點顏色看看,一本書都不能給它。每次讀到蘇東坡這段話,筆者都要怒不可遏:想讓別國歸順,你得想法設法讓自己國力強大,搞閉關鎖國不是找死嘛!
請不要誤解,筆者並不是說讀書沒用,而是說靠讀書起家的宋朝官員過於誇大了書的作用,跟周邊軍事強國作殊死搏鬥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居然不是如何發展經濟和增強軍力,而是怎樣避免讓敵人讀到自己的書,這是多麼迂腐多麼愚蠢的思維方式!按照這種思維方式,兩國搞文化交流就等於互派間諜,去海外開設「孔子學院」更是等於自殺。
不可否認,宋朝的文化非常繁榮,但是在氣度上遠遠不及漢朝和唐朝,一是因為宋朝國力太弱,二是因為大宋朝廷的格局太小,太缺乏自信。你想,連一張地圖都不敢賣給老外,連一冊歷史書都不敢讓它出境,唯恐敵人憑著一張地圖和一冊史書就能顛覆我國政權,這不是缺乏自信又是什麼呢?
最後補充一點:大宋朝廷不光在敵人面前缺乏自信,對本國人民也缺乏自信。有北宋中葉的出版審查為例:「民間每欲開版,先具本申屬州,為選有文學官二員,據文字多少立限看詳定奪,不犯上件事節,方得開行,有涉上件事節,並得破版毀棄。」(《欒城集》卷42《北使還論北邊事劄子》)民間想印刷一本書,先得把樣書交給官府,由官府派人審查,審查通過才能印刷,如果通不過,對不起,得把印版毀掉。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