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11日訊】近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了2013年度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顯示,去年,以中國作者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共計16.47萬篇,數量居全球第二。對此,有分析人士點評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論文也是科研實力的重要體現,因此,中國論文數量全球第二受到關注,自在情理之中。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今天我們所講的科技實力,既體現在科技論文的數量上,但更重要的還是質量。
金羊網作者毛建國的文章說,雖然說沒有數量就沒有質量,但僅有數量也未必就能有質量。眾所周知,被引用次數是論文質量的一個重要評判指標,有消息稱,中國論文被引用次數的增長速度,超過了其他國家。這雖然是一個好的變化,但也並不值得沾沾自喜,這就好比在收入增長上,窮人收入增加1萬元可能就是翻番,而富人增加10萬元在增長率上的體現卻未必明顯。
究其原因,這在一定程度上,正好說明,我們過去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實在是太低了,低得與論文數量不符、更與中國的大國形象不符。有數據顯示,中國每一篇國際科技論文,平均被引用6.92次,這與世界平均10.69次的數據還有不小的差距,便很能說明問題。當下,論文似乎無處不在、無所不能。事實上,不僅僅是研究人員,現在大多數行業都需要論文,甚至連小學教師,不發表幾篇論文都評不上職稱。
當論文等於身份、等於職稱、等於收入、等於前途,而這個社會又遍佈著功利和投機時,可以想像,目前論文在中國變成了什麼樣子。雖然有些人是憑真本事發論文,也有些人則是憑關係花錢去置換版面,因此,去年中國的16.47萬篇科技論文中,不排除存在一定數量的「垃圾論文」。當中國GDP躍居全球第二時,全社會在短暫的狂歡後,很快進入了反思。
現實中論文確實出現了大躍進現象,應該對當前的論文機制作一個反思:一些崗位到底需不需要論文?需不需要這麼多的論文?
(有刪節)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