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老祖宗智慧大 古代最消暑的妙方(圖)

 2024-07-24 10: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現在正值天氣炎熱,許多人不時吹著電風扇或冷氣。
現在正值天氣炎熱,許多人不時開起電風扇或冷氣機。(圖片來源:Pexels)

大暑到來,想必很多人最想天天生活在有冷氣機的環境中吧!猶記童年遇上天氣炎熱,總選擇狂吹電風扇,長輩見狀,總不免拋出一句「心靜自然涼」。是啊!依靠精神層面來「降溫」,確實是一良方,但我也不免慶幸,幸好現代人發明了冷氣機、電風扇、涼感床墊與涼感棉被等等讓人享受涼快的家電與寢具。不過,其實古代也是有相當好的散熱消暑妙方,其中包括了:冰窖冰鑒冰桶瓷枕竹夫人等等。一起來了解吧!

古代消暑良方

一、冰窖、冰鑒與冰桶

考古的研究人員發現,周朝已經出現了貯存冰塊的「冰窖」。透過《周禮》的「凌人掌冰正,歲十有二月,令斬冰,三其凌。」我們可知,負責冬季採冰的人稱為「凌人」,冰採好之後會貯藏在地窖內,故稱「凌室」,待嚴酷的夏季到來,再將冰拿出來使用。君王會將冰賞賜給大臣,這一個持至清朝的制度稱為「頒冰」或「賜冰」。

「冰鑒」是在春秋中期時發明的,盛行於春秋晚期與戰國時期,到了西漢仍有在進行鑄造。「冰鑒」是由青銅所鑄成的大型容器,內置雙層結構(包括內外層或是上下層),外層放著冰,上面有蓋子,內層則放置了水果與飲品。人們不只能隨時打開蓋子來取用裡面冰涼的食物,還可透過該容器的金屬傳導性所滲透出來的寒氣,調節室內氣溫,功效有點像今日的冰箱、冷氣機。不過,這種青銅冰鑒跟現代的冰箱、冷氣機所呈現的普及性不同,在古代可非一般人能使用得上的器具。

清朝時期,皇宮內改用「冰桶」,內胎材質大都是紅木、花梨木、柏木,也有使用金屬製作的。蓋子大多採用厚實的木板,形制呈斗狀,口大底小,冰桶的兩側腰部均有搬運時使用的銅環。該桶的底部有排放融化的冰水的小孔洞。桶子有四足,足下設置了托,可防潮。

二、瓷枕與竹夫人

北宋定窯:白瓷嬰兒枕。
北宋定窯:白瓷嬰兒枕。(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為了安穩度過炎熱難免的漫漫長夜,隋朝人特地發明了「瓷枕」。一般說來,瓷枕面的長度不會超過20厘米,瓷枕的內部中空,下端有孔穴能透風。之所以適合熱夜使用,是因為瓷器表面具有一層冰涼釉面,助於古人安眠。

瓷枕從宋朝開始流行,宋人張耒在《謝黃師是惠碧瓷枕》一詩中,直白的描述了躺在瓷枕上,能深刻感受到炙熱被消除了的真實體驗:「鞏人作枕堅且青,故人贈我消炎蒸。持之入室涼風生,腦寒髮冷泥丸驚。」

乾隆帝弘曆也在《瓷枕》中,表達瓷枕給予自己的喜悅:「瓷枕通靈氣,全勝玳與珊。眠雲渾不覺,夢蝶更應安。」  

除了瓷枕,古人還發明了夏季納涼使用的「竹夫人」,又名「竹姬」、「竹几」、「竹夾膝」。

竹夫人是由竹篾編成,上下封閉的中空網狀圓筒形,可懷抱入睡,也可當作手腳的倚靠物。由於孔洞大,能透氣通風,是古人在炎夏蓆間消暑取涼的用具。

盛行於宋朝的竹夫人,多半是男子使用,若女性使用的「竹夫人」,則應該稱為「竹奴」或「青奴」。

不少文人在作品中都提及此物,例如北宋大文豪蘇東坡的《送竹几與謝秀才》云:「留我同行木上座,贈君無語竹夫人。」《次韻柳子玉二首‧地爐》云:「聞道床頭惟竹几,夫人應不解卿卿。」

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初夏幽居》亦說道:「瓶竭重招麴道士,床空新聘竹夫人。」

南宋蔡戡《遣興》也云:「同行木上座,並臥竹夫人。」

元朝許有壬的《滿庭芳》有云:「葛帷藤簟,石枕竹夫人。不作南柯痴夢,要來往、月窟天根。」

曹雪芹的《紅樓夢》,則藉著描寫賈政觀賞寶釵的燈謎:「有眼無珠腹內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葉落分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而讓竹夫人隱隱約約的登場。

由古代諸多文獻,今人可知竹夫人算是尋常物件,不是尋常人家購買不起的高價珍品。

透過竹夫人,今人可發現古人著實聰明,知道如何從大自然取物、設計出既不污染環境,又相當實用有趣的智慧好物。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