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1月16日訊】提到投資,我們首先想到的恐怕會是風險投資/VC,然後是天使投資,最後提示再三,可能才會想到有眾募(Crowdfunding)這種形式。前面兩者廣泛見諸於報端,特別是VC,是所有期望IPO的創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定要面對的,除了投資成功後的巨大回報,就是與創始人爭奪控制權而上演的一出出鬧劇了。
1、美國的Kickstarter眾募平臺崛起
眾募的概念被人所熟知是由於美國的Kickstarter這一眾募平臺的興起,由創業者/創意人把自己的產品原型或創意提交到平台上,發起募集資金的活動,感興趣的人可以捐獻指定數目的資金,然後在項目完成後,得到一定的回饋,一般都是由這個項目製造出來的產品。最典型的成功案例是智能手錶Pebble、開源遊戲主機Ouya,其它還有什麼呢?去年五月,Pebble(人名)銷售了六萬塊手錶,而這種產品的成品還沒有出現。接著,八月份,Ouya(人名)賣出了六萬個遊戲控制器。這兩種產品目前尚未交付,實際上這兩種產品還沒有準備好生產。有了這種支持者平臺的幫助,任何想法的人都可以啟動一個新產品的設計生產。
2、中國房地產的眾募形式
這樣一看,眾募有點像是預付費型的實物商品交易,不像是在投資。其實這也正是眾募的最重要的特徵之一。由此展開來看,恐怕我國民眾才是最早最廣泛採用眾募形式的用戶和受益者。為什麼這麼說呢?中國的廣大房地產商在建期房之前多是先從房屋購買者手上收取訂金,然後再開始造樓的。
除去房屋這種在中國是剛需的商品,其它領域目前還很難找到能廣泛採用眾募投資形式的產品或創意,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因為若是產品或項目有巨大的投資前景,那用不著眾募,各路VC、私募就會蜂擁而至、主動送錢上門的。有一定發展前景、想做大的創業企業也會選擇天使和風險投資去融資,而不會想到用眾募的形式。只有非常小眾的實物型商品,因為無法從天使和VC那裡融資才不得不採用眾募的形式。這個就有點像長尾理論所說的那樣,需求極低的產品也會有人購買的。
3、眾募的投資風險
就像有報導說的那樣,風險投資的成功率平均只有30%,甚至有說是10%的,眾募的成功率其實也很低,能讓大家普遍看好並願意為之投資的商品實在是太少了。
能搜索到的信息是在Kickstarter上,有將近300萬人幫助總共3萬個項目實現了融資目標,籌集到的承諾資金額共計3億美元,更多的就沒有了,我們無法得知項目的失敗率,失敗前後的資金流向,因為信息不透明,也因為缺少監管。注意,這種投資是一種募捐的形式,雖然服務條款上有說到項目發起人有責任兌現給每位支持者回報,如果發起人無法兌現回報,應將捐款退還。但實際上能退還的很少,投資都是有成本和風險的,再說這又不是現成的商品交易,有消費者權益能維護。不過,這比你把錢丟到股市裡連個影兒都沒看到就沒了要好的多。
4、國內的網路眾募發展
國內目前的網路眾募的平臺也不少,像點名時間,積木等等,但能成氣候的不多,平台上人少、錢少、創意少,再加上還有個不喜歡付費的消費習慣,發展很是艱難,但不失為一條道路,幫助有創意的人們走到一起、彼此交流,產生更多更好的產品創意。同樣也可以由眾募做出產品後,再吸引天使或風險投資的注意,接著推向市場。
眾募,其實和馬雲提到的電子商務C2B有點類似,只不過區別在於商品形式不同、階段不同。
作為天使投資、風險投資之外的第三種投資形式,它對小眾、長尾商品是不可缺少的,雖然不可能像民間投資(借貸、融資)那樣壯大,但會長期存在。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