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1月15日訊】每月存500元自己來養老,雖說想法很不靠譜,但這也體現出當前社會的一種無奈。
近日有網民在論壇上發帖《自己養老比交社保更靠譜》。該網友稱:「不想麻煩國家了!25歲工作,不交養老金,每月存500元,工作30年,以第一個5年零存整取,計32287.50元,第二個5年3萬多整存整取計39955.78元,再加5年的零存整取32287.50元就是72243.28元,這樣30年後,55歲總計可得381203.44元,存5年定期可得利息90535.82元,分到每月是1508.93元,和現在的養老金對比一下,少嗎?你才55歲,再等5年拿自己存的退休金,每月就可以有3376.23元,而你的本金還是38萬多元,自己挂了可以留給子女,我看也別給國家添麻煩了,都自己養老吧。」
該篇網文一出,得到很多網民的支持。不過社保專家指出,目前個人所繳納的社保金只是小部分,大頭還是由企業承擔,這也正體現了繳納社保的「社會責任」,而且這種僅僅依靠自己儲蓄養老的做法面臨諸多風險。筆者也認為,每月存500元自己來養老不太靠譜。
其一,這個網友以5年期存款的方式投資是有效的,但因每月投入有限,在收益率比通脹高不了多少的情況下,應付養老還不夠。
據專家分析,按CPI每年只上漲2%估算,30年後,照上述每月500元的儲蓄養老計畫,每月拿到手的1508.93元,實際購買力只相當於現在的828元,如果網友現在每月的生活開支是1500元,那意味著,只能提供他眼下六成不到的生活開支。如果以年通脹率5%計算,30年後的1500元,實際購買力只相當於現在的347元。
其二,個人養老抗風險能力很低。即使拋開通脹因素不算,如果四金都不交,每月存上500元,根本無法抵禦人生中的風險。萬一生場大病,或者急需用錢,或者突然失業,能否每月堅持存這筆錢,這筆錢能否一直保存下去這都成問題。在醫療、教育、住房都要靠自己的情況下,每月存上區區500元想老有所養這簡直是杯水車薪。
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為啥每月存500元比社保更靠譜的言論會得到這麼多人的支持和廣泛的響應呢?筆者認為,這反映出民眾對社保基金出現巨虧,對自己未來晚年生活無著的擔憂。
首先,表現出很多人對當下社保制度的穩定性、可靠性的信心不足。自從「退休年齡要延遲」、「養老保險最低繳納年限要延長」的說法出現以來,公眾就開始思考社保的公平可靠性問題,也就是在思考繳養老保險是不是划算的問題。這既是公眾對自身利益的關注,又是對制度公平性的擔憂。
面對社保基金的巨虧空洞,很多社保專家一直叫囂養老不能靠政府,甚至有些教授建議職工可以提前退休,但必須晚拿退休工資的餿主意。雖然如今國人平均壽命提高到了70多歲,但延遲5年退休,就意味著多繳5年費、少領5年錢,其間的損失恐怕還是不少的。如果一些人剛好活到65歲,前幾十年的保險豈不是白交了。就算活到70歲離世,恐怕也不怎麼划算。所以自已存錢養老是對我國社保體系不健全的無奈。
再者,各地個人養老金繳費額不同,但總體繳費額年年看漲。就拿蘭州來說,個人養老繳費去年已達6000多元,今年達到7000多元,相當於年漲千元。而蘭州市很多人一年的收入才兩三萬元,很多人多年工資未漲。這種背景下,恐怕很多人都會考慮繳納養老保險是不是划算的問題。一方面個人養老金年年在漲,影響到普通職工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養老金卻要不斷延後,那誰還樂意在年青時繳納這筆冤柱錢呢?
再次,企業單位職工的養老金逐年增長,而公務員隊伍卻無需繳納社會養老金,這就形成了雙軌制,是體制上的不公。儘管深圳市將新參加公務員的年青人納入繳納社會保障隊伍之中,但是公務員繳納社保基金的比例相當少。在公務員無需繳納養老金,而是靠國家財政拔款,企業單位職工卻要揹負繳納社保的枷鎖,這使得很多職工覺得不公,從潛意識上不願意繳納養老金。
最後,當下社保制度執行不到位,讓很多人繳納養老保險很費力。社保制度原本具有剛性的執行力,但有時這個「剛性」經常被柔化——一些單位給員工只發工資不繳社保,相關部門對此經常表態「要嚴肅處理」,但付諸行動的時候不多。所造成的結果就是,一些人不得不自己繳納養老保險。而自己繳納養老保險金額過大,很多人心生抱怨。
每月存500元自己來養老,雖說想法很不靠譜,但這也體現出當前社會的一種無奈表現,既是民眾對社保基金的不信任,也是對養老金年年提高,影響生活質量的抱怨,更是對養老金雙軌制的不滿。試想,如果民眾對當前養老保障體系如此不信任,每個月大量工薪不是用來消費,而是用來防老,那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成為一句空話。所以必須引起決策層的高度警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