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父母放手!啟發孩子內在的寶藏

 2014-01-15 0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4年01月15日訊】我們夫妻倆都有一種心情,覺得用二十五年來教養孩子,已差不多走完一個循環了。

看重本質 孩子將發揮得更好

太太認為我當爸爸極有天分。在養育女兒的過程中,她看我怎麼照顧她們,怎麼溝通,一路下來,她發現我除了有當父親強烈的本能外,還能夠深思熟慮,不斷的自我調整,把親子關係的危機化為轉機。

我始終認為,最完美的教育是:讓孩子保有天真的喜悅,同時擁有對世界的適應力。簡單的比喻,如果孩子某一天去過靈修般的生活,或到偏僻的地方去尋找自己的樂趣,她們絕不是因為適應不良而做這樣的選擇,而是在能夠自由選擇的情況下所做的決定。
 
假如孩子過於制式化,那麼根本就無法不在這個社會生活,因為他已經失去原始的活力、勇氣和滿足感;假如沒有讓他慢慢認識,學習參與社會運作,沒有讓他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決定投入社會或保持距離,以至於落入沒得選擇的處境,就是失敗的教育。在我二十三歲,迎接第一個孩子那年,就有這種警覺了。

大家都知道臺灣社會根本的問題出在「教育」,但很遺憾的,很少看到兼顧「人的本質」與「社會適應」的教育方式。

人的本質要是得不到重視,他所有的學習就會停留在較低的層次,效果、品質都會差很多。在成長過程中,假如一個人覺得自己的本質得到充分尊重,那麼他的社會適應力會比較好,表達與人際溝通也相對順暢許多;人格趨近健全,不論在學習、分享、探索新領域,都會處於較理想的狀態。

大女兒在音樂上的表現,絕不只是因為拉琴技巧良好,更因為她的本質長期被尊重;她從來不是比賽高手,然而她的音樂毫無匠氣是不爭的事實;她所有的藝術特質,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啟蒙了。

人最好的狀態就是:沒有內在的衝突,不至於自我消耗。我認為這就是教育的核心,也就是說,要尊重孩子內在的完整,並極力保留他的獨特性。

尊重孩子 適性啟發他們

怎樣讓一個人內在的寶藏,透過學習語文、知識、技能表現出來?這是另一個層面的教育。但假如他的內在遭到破壞,那麼使用再好的工具、以再精湛技術開鑿,往往因為本質已經受傷了,一切作為就顯得非常有限。藝術是這樣的,其它方面也一樣。一旦扼殺孩子對自己的滿足感,其它的就只能退為其次,再好的教育也淪為補救手段。

我們家的兩個孩子,都很有自己的想法,「我不要念臺灣的學校」「我要追求愛情」……太太幾度快被她們嚇死了。但是我對太太說,因為孩子從小自由的「展翅飛翔」,所以「羽翼」鍛練得很結實,雖然旁觀會覺得害怕,但不用擔心,她們自然會追求有益的事,不會故意傷害自己。

兩個孩子人生的追求,完全不一樣。大女兒二十七歲,獨立自主;考進法國國家樂團,拿到工作居留。以世俗角度來說,她是成功的。小女兒二十四歲,大學畢業後,她到法國巴黎念語言學校,下一個目標就是進研究所,念綠色化學。

有人問我,涉入女兒的生命那麼深,難道不會有空巢期的失落嗎?我笑著回答,當大女兒十六歲,初交男友,四十歲的我就已經面對並逐步超越空巢期了;如今邁入五十歲,我們夫妻要攜手往人生下一個階段邁進。

我和太太已竭盡所能,把我們認為一個家庭的成員應該如何生活、相互對待,藉由組織家庭實踐出來。現在兩個女兒已分頭展開各自的人生,而我們一家四口是一組和諧的四重奏,這是永遠不變的事實。

来源:國語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