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恭賀新年:古時候的賀年卡(圖)

 2014-01-27 12: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4年01月10日訊】新年祝福賀卡凝結著朋友之間深厚的情誼。其實古時候早就有了賀年卡。

賀卡始於漢代,當時是木製的,稱為「名刺」。有許多當官的因為投刺的太多,為免受干擾,乾脆在門外挂個箱子,相當於現在的郵箱,用來接收各方投刺,稱為「接福」。

到了宋代,開始有人把賀年之詞寫到名刺上,從此名刺開始有了賀年的性質。南宋人張世南的《游宦紀聞》裡記載,其家藏有北宋元祐年間「敬賀正旦」的墨跡。「正旦」就是正月初一,「敬賀正旦」就是現在賀年卡上印的「恭賀新年」的意思。

在古代,上層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祝賀的習俗,多用於官場和文人墨客之間的拜年,而尤以官場應酬最為普遍。封建社會裏,當官的關係眾多,在新年伊始,職位或輩分低的,會向年長或位高的登門拜年。如果主人不在,或家有貴賓不便會客,拜年的人,便留下紅色名片(或印紅字者),上有「登府拜年恭賀新禧」的字樣,以表示親自上門拜年之意。

由於當時士大夫交遊廣泛,如果四處登門拜年,既浪費時間,又耗費精力,因此有些關係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一定要親自前往了,而是派僕人拿一種用梅花箋紙裁成的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有受賀人姓名、住址和恭賀話語的卡片前往,代為拜年。

宋人周輝在《清波雜誌》中說:「宋元祐年間,新年賀節,往往使用佣僕持名刺代往。」

明朝人以投謁代替拜年。明代傑出畫家、詩人文征明在《賀年》詩中描述:「不求見面唯通謁,名紙朝來滿蔽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憎嫌簡不嫌虛。」裡面所說的「名刺」和「名謁」,都有現今賀年卡的含義。

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1981年,我國郵電部專為祝福新年而發行了賀年郵資明信片(HP)。1991年12月1日,又根據市場需求,開始發行中國郵政賀年有獎明信片。

来源:北京青年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