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1月29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報導)betway体育手机网 一期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發表文章稱「中國失去了它的魅力」一文,以下是譯文:
已故的可口可樂公司前老闆羅伯特•郭思達說過,1981年4月15日是「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日子之一……」那是可口可樂裝瓶廠在中國開始建造的第一天,而這在共產主義革命來到中國之後尚屬首次。
這種說法雖言過其實,但卻並不荒謬。毛澤東的災難性政策給中國留下了經濟的爛攤子。人們流行的願望是「四大件」:自行車、縫紉機、風扇和手錶。中國當時的領導人鄧小平給予外國公司相應的歡迎,是促使中國成為世界最大和增長最快的市場之一這一變化的一部分。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跨國公司湧入中國。金融危機之後,很多企業希望得到中國的幫助。但現在看來,(中國)淘金熱好像已經過去了。
更多痛苦,更少收益
在某些方面,中國的市場仍然是世界上最誘人的。中國在2011-13年超過任何其他國家的消費增長。雖然在全世界,其只佔8%左右的個人消費支出。通用汽車和蘋果公司這樣的企業都在中國取得了豐厚的利潤。
但對於許多外國公司,事情變得更加艱難。這是因為增長疲弱,而成本上升所致。有才華的年輕工人越來越難找到,而且薪酬卻在飆升。
中國政府始終限制一些外國的企業部門,如外資銀行和經紀公司,封鎖包括Facebook和Twitter在內的網際網路公司,中國對外企強硬的態度似乎正在蔓延。硬體公司,如思科、IBM和高通正面臨著一個後斯諾登時期的反彈,製藥企業葛蘭素史克公司被誘捕而被進行腐敗調查,蘋果去年因提供擔保不足而被迫道歉,星巴克一直被指責價格欺詐。中國的一個籠統的消費者保護法將在三月生效,這可能產生對跨國公司的新一輪的攻擊。
商業競爭日趨白熱化。中國已經是全球知名品牌最激烈的戰場,長期質量落後的本土企業,也加入了戰鬥。
一些外國公司正在離開。露華濃去年12月說,該公司將全部撤出中國。世界最大的化妝品公司歐萊雅說不久之後,將停止銷售它的一個主要品牌卡尼爾。美國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以及德國的對手萬得城已經離開中國了。網際網路巨頭雅虎也離開了。英國食品零售商特易購去年放棄了獨資,與一家中國國有公司合併,成了一家合資企業。
留在中國的一些外企也在掙扎中。IBM公司本週表示,其收入在中國2013年的最後一個季度下降了23%。法國飲料集團人頭馬君度的報告稱,在中國的前三個季度遭遇滑鐵盧,去年銷售的人頭馬干邑下降幅度超過30%。美國的快餐公司百勝餐飲集團在去年9月表示,中國的同店銷售額下跌了16%。
投資者不再慶祝公司在中國大筆投資。我們‘中國依賴指數’是通過美國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收入而做出的。依賴中國的外企通常會有超出該公司其它國家的表現,但在過去兩年,這些公司的股價下跌比其它地區的公司多。
正如通用電器的老闆傑弗里•伊梅爾特所說的那樣,「中國的市場很大,但是很難...其他同樣大的地方,卻沒有那麼難。」希望留在中國的公司將不得不更加努力。許多公司將不得不改變策略。
「一個中國」的經濟時代結束了
首先,成本上升意味著老闆們必須從持續增長轉向提高生產力。這聽起來理所應當,但中國處理問題的心態是「用更多的人解決問題」。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是投資於勞力替代技術,不僅是在製造業,也包括服務業。
其次,嚴格的控制是必須的。葛蘭素史克公司的老闆在倫敦承認,其在中國的問題是部分高管自行其事,將「公司的流程和控制」拋於腦後。總部的經理們必須確保管理人員的行為和安全標準與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高。
最後,「一個中國」的經濟政策已不再有意義。當中國的經濟小於2萬億美元的時代,大多數公司已設立地方辦事處。中國經濟很快就會接近10萬億美元,許多外國公司仍然試圖從上海運行他們的業務。在人口大如歐洲國家般的中國省份和特大都市,人們在食品、服裝和其他許多事物的口味上都不相同,不設立本地辦事處根本行不通。中國有4億人不會說普通話。因此,即使是外企的CEO們也需要對中國人的標準和行為保持密切關注,他們應該本地化營銷,包括產品的開發這一部分。
對許多外企而言,中國仍然是一個豐厚的市場。外企在提高生產力,改善管理和地方化方面仍然可以有所發展。但中國的黃金歲月已經過去了。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