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琵琶古曲:《十面埋伏》(圖)

 2014-04-13 09: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琵琶,屬於中國傳統彈撥樂器,至少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琵琶被稱作民樂之王,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是民族樂器的重要一員。傳統琵琶曲可分為武曲、文曲以及文武曲。

武曲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文曲如《昭君出塞》、《漢宮秋月》等;文武曲如《陽春白雪》、《高山流水》等。

我們只要一提到琵琶必然會想到《十面埋伏》,《十面埋伏》屬於中國十大古典名曲之一,又名《淮陰平楚》。樂曲描寫了公元前二零二年楚漢戰爭垓下決戰的場景。韓信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被迫自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的故事。《十面埋伏》共分十三段,分別為「列營」、「吹打」、「點將」、「排陣」、「走隊」、「埋伏」、「雞鳴山小戰」、 「九里山大戰」 、「項王敗陣」、「烏江自刎」、「眾串凱」、「諸將爭功」、「得勝回營」。整個曲子忽快忽慢緊張激烈,非常震撼。

清朝王猷定的《四照堂集》裡有一篇湯琵琶傳,裡面詳細介紹了湯應曾彈《十面埋伏》的場景:「而尤得意於《楚漢》一曲,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瓦屋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聲、鼓聲、劍聲、駑聲、人馬辟易聲,俄而無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淒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餘騎蹂踐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怒,終而涕淚之無從也。其感人如此。」

開始對此描述不是很理解,怎麼會出來那麼多聲音,僅僅是琵琶獨奏,還能同時出現金聲、鼓聲、人馬聲,而且就和親身經歷一樣。其實,中國古文化屬於半神文化,裡面都有非常複雜的內涵,琵琶彈奏時,背後的因素會顯現出來,一半一半,才會通過簡單的曲子表達出那麼複雜的情景,猶如親臨其境一般。

其實用現在的科學也能解釋的通,現在科學發現每一種物質都有不同的頻率,琵琶彈奏時彈奏的一個音符也會產生出許多不同的頻率的音,有些可能耳朵都不能聽到,但合起來就會產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聽起來像是人聲、馬鳴聲、打鬥聲等。

但是要注意一點,現場往往是最好的,當我們錄下來後,很多聲音頻率會被過濾掉,聽起來就沒有那麼震撼了。

来源:正見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