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5月19日訊】人生是不是走得快就走得好呢?
快!快!快!從小到大,在大人的催促聲中,我們的頭腦漸漸形成一種觀念:快總是好的。吃得快,你才能比別人吃得多;走得快,你才不會遲到被罰;讀書要學會快速閱讀,考試才能更高分……總之,你首先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到了長大,效率和速度變得更加重要。各行各業的競爭十分激烈,「快」變成了一個重要的價值和指標。「深圳速度」一度為人們大力推崇,國貿大廈三天就能修好一層。為了趕工,人們習慣了熬夜加班。在這樣一個高速運行、發展的時間段裡,人們無法停下急匆匆的腳步,內心安全感嚴重缺乏,似乎只有隨著巨大的社會機器齒輪不停運轉,才能減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
漸漸地,社會的「快」更加發展到「迅速」和「瞬間」。在吃的方面,我們發明瞭快餐,生產出各種即食食品、速溶咖啡;在出行方面,高鐵貫通全國,高速公路像蛛網遍佈,城市中設計出快速步道;普通相機已不能跟上時代,數碼相機讓人馬上能看到照片,而「立得拍」更加使相片幾秒間變成實物;甚至連交友也因網路而變得快捷簡單,快速約會、閃婚已十分普遍……身邊的一切事物似乎都在高速發展,時時刻刻提醒著現代人:快!否則你就跟不上時代!
快與慢是相對的狀態,曾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慢」是放在比較高的位置,「快」則放在比較低的位置。慢是一種有閑有錢的貴族享受。人們常談,一百年前的中國人都躺在床上吸鴉片,結果西方人很快就打開了我們的國門。那時候我們尊崇的慢,讓整個國家漸漸蛻變成「落後就挨打」的狀態。反觀現在,倒是歐洲人都變得慢吞吞的,我們卻疲於奔命,一反以前農業社會的落後節奏,積極地「超英趕美」。當然民族的覺醒與崛起,是一件值得稱頌的事情。但很少有人去考量「快」的過程中,我們到底快得合不合適,其中犧牲了多少為代價。當年的「大躍進」運動的浮誇,所帶來的嚴重後果就不用說了,時至今日,整個社會的節奏過分強調速度而忽略了過程和質量,發現不對又推倒重來,無論是在城市建設還是在制度建設上,已經呈現出弊端,不得不讓人重視。
曾有相關的調查顯示,84%的受訪者確信自己生活在「加急時代」,快節奏讓人們承受著極大的壓力。人們漸漸相信,付出了總應該馬上有所回報,奮鬥要一夜成名,創業要一夜暴富,做事要名利雙收,工作要立竿見影……在這個崇尚「更快、更高、更強」的社會裏,許多人彷彿騎上了狂奔的烈馬,急不可耐、迫不及待,以浮躁心態的奔向了一個個讓人遺憾的結局。
《論語》中提到,「欲速則不達」,做學問也如此。曹雪芹著《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哭成此書」,終有了這部曠世巨作、千古奇書。而在現代商業社會,每年出版的書籍如雨後春筍,又有幾本是慢工出細活,精心鑽研、認真彫琢的成果?人人都想著「出名要趁早」,賺錢最緊要,於是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庸俗、媚俗、低俗的作品。即使是活在象牙塔裡的知識份子,也不願意再為學術而獻身,連博士論文都是「左剪切,右粘貼」,又能有多少真知灼見奉獻給社會和後人?正是這種「快速度」,卻讓他們永遠不能到達真理的神聖殿堂。
人生如登山,並非一味的快就好。在追求成功和成果的道路上,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都要懂得快與慢的辯證法。走馬觀花、浮光掠影並不代表走得好;根據地勢,該快時快,該慢時慢,順其自然,快慢相宜,才是人生最好的節奏。有時候,慢是一門高超的人生學問,是一種高深的智慧。
因此,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請放慢你的腳步,好讓你的靈魂跟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