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河口三年前耗資2.7億元興建的「文化長廊」被拆遷。(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4年06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鄭文新綜合報導)中國雲南省河口縣有個名為「文化長廊」的項目,這個2011年2月完工的項目被當地譽為「邊境明珠」,總投資額為2.7億元。但在3年之後的2014年5月23日,該項目卻開始動工拆遷,拆遷補償費用保守估計要3億元左右,高於它的建設費用。對此新聞,有網民們發表評論稱:查一查,那個當地主要領導,看他受了多少賄!。這個時代的官員撈錢有方。買東西的要回扣,賣東西的也能撈錢;蓋房他能撈錢,拆房他照樣能撈錢;光蓋不拆他撈一次,連蓋帶拆他兩頭撈!有些人袋子鼓了,老百姓的的袋子癟了,難怪有人說如果按中國這樣浪費全世界的資源,污染環境,地球都被搞跨了。
「文化長廊」總投資2.7億元 使用年限40年
6月19日,《東方早報》的報導稱,河口是紅河哈尼族彞族自治州最繁華的縣城。這個邊陲小城,與越南老街省隔紅河相望,是國家一級口岸。從地勢上看,河口縣幾乎被山峰和紅河包圍。
2009年11月開建的「文化長廊」工程,坐落在中越邊境紅河河堤上,被設計為商業、文化、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建築景觀帶,因「沿河商鋪嚴重影響了景觀,成為群眾反映的熱點問題」。因涉及國境界河,項目曾遭多名當地官員反對,但它「經過政府特批」排難而上,在知情人士所言的「當地主要領導」力主下,項目有條不紊地進行了報備、審批。資料顯示,該項目的土地使用類型為掛牌出讓。歷時1年零4個月竣工,總長度為1053米,總用地面積16678.7平方米,共有商業用房150套,總投資額為2.7億元。
這裡有大約40家餐飲店,10餘家酒吧,15家商貿公司、旅行社和大量的傢俱店。按照歐式風格打造的這些商鋪,全部是兩層設計,安全使用年限為40年。從邊檢口岸向河口縣政府方向的濱河路上,夾著少量的納涼場所和文化廣場,150間商鋪一字排開。在建成後,這個被設計為「商業、文化、旅遊觀光的一體建築景觀帶」,曾由當地媒體不吝美譽地反覆宣傳,甚至被冠以「邊境明珠」等多個頭銜。
2014年5月23日,幾套拆遷設備在川流不息的濱河路上開進。它們的目標是位於「文化長廊」中段的15家商鋪。這15家商鋪的主人,是首批與政府達成拆遷意向的業主。據當地另一名知情人士的陳述,這些業主中不乏政府工作人員或其家屬。
河口縣新聞發言人辯稱:「主要是政策調整」
斥資2.7億元的「文化長廊」,為何如此短命?「主要是政策調整。」中共河口縣新聞發言人稱。事實上,根據官方資料顯示,早在2013年,「文化長廊」的拆遷已成定調。河口縣政府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有關「將河口建成國際化濱江城市」的要求,制定了《河口縣開展口岸國門形象提升工程的實施方案》。「文化長廊」的改造提升工程,成為《方案》中的重點項目。官方稱,「本著還河於民、還景於民」的理念,「文化長廊」將被改造為城市公共空間和平臺。
但在規劃部門看來,「短命工程」的焦點在於,縣裡對城市規劃不夠前瞻。「我們沒有想到,上面(對城市規劃)的新要求會如此之快。」河口縣規劃局一名領導稱。
但目前來看,達成拆遷意向的業主僅佔十分之一。更多的業主,不滿政府的補償方案。按照計畫,「文化長廊」的拆遷工作,大約需要一年。現在,官方給出的拆遷和補償費用預算大約為3億元,除開省、州兩級撥款外,河口縣大約要承擔2億元的負擔。這筆費用,比河口縣2013年地方財政總收入還要多2000萬元。
對此新聞,網民們有多種評論:從修路那得來經驗,挖了埋,埋了挖,再挖再埋,反覆不止,政績呼呼地上。
一建一拆 老百姓6億沒了 有些人口袋鼓了 洗錢啊 應該把決策者關進大牢。
建是生意,拆也是生意。不折騰國庫錢怎會跑到私人保險櫃中?
有些人袋子鼓了,老百姓的的袋子癟了,難怪有人說如果按中國這樣浪費全世界的資源,污染環境,地球都被搞跨了。
查一查,那個當地主要領導,看他受了多少賄!。這個時代的官員撈錢有方。買東西的要回扣,賣東西的也能撈錢;蓋房他能撈錢,拆房他照樣能撈錢;光蓋
不拆他撈一次,連蓋帶拆他兩頭撈!
中國的通病,否則新上任的官員沒錢賺。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