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田專欄】荷蘭人的尊嚴和荷蘭的商船(圖)
【看中國2014年08月02日訊】荷蘭馬航MH17航班遇難者的遺體運回國時,這個國家以莊嚴的儀式迎接同胞的遺骨,也向世界展示在這個尊重生命的國度,人生最後的尊嚴。荷蘭國王夫婦著深色服飾在機場等候,荷蘭各地教堂的鐘聲一齊鳴響,娛樂場所停止音樂的播放,路上車輛停下鳴笛致哀。荷蘭上下對同胞的尊重,讓海內外的中國人感到深深的震撼。
荷蘭,以凝重莊嚴的儀式迎接馬航MH17航班遇難者同胞的遺骨回家(看中國配圖)
其實,荷蘭對個人的尊重和個人權利的保護,400年前就是如此;400多年前,那是中國的明朝末年。1602年3月,荷蘭東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VOC)創立,它是一個股份有限公司,運行了幾乎200年,到1799年12月倒閉。200年間,他們每年付的紅利,高達投資額的18%!
北京大學最近發布的中國財富分布中,中國1%的家庭佔據了中國三分之一的財富。而中國家庭淨財產的基尼係數,更是高達驚人的0.73。沒有人需要提示,人們都知道那1%的家庭是誰。中國百姓現在真該清醒清醒了,應該知道他們的財富都被哪個黑幫亂黨給攫取了。中國人的疑惑在於,人們被「代表」了,被「全民所有」給忽悠了,在「公有制」的幌子和騙局之下,從私有產權到政治權力,中國人實際上什麼都沒有!
但這個荷蘭東印度公司,卻是真正「全民所有」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有兩種股東,不參與管理的「participanten」和參與管理的「bewindhebbers」,在當時是公司股權、經營和管理上的創新,它創造了一種有限責任的股份公司。公司在阿姆斯特丹創立時,當時的荷蘭市民,上至荷蘭女王,下至平頭百姓,幾乎全體荷蘭人都或多或少的擁有公司的股份。人們只要願意,不用出太多錢,就可以購買公司的股票;而不管是皇室還是百姓,在投資和獲利上的權力,是完全平等的,可以一齊起從席捲歐洲的香料貿易中賺錢。
世界商業史上,荷蘭東印度公司創造了許多世界第一:它是世上第一個真正的跨國公司,它被荷蘭政府賦予在亞洲進行殖民活動21年的壟斷權,它也是第一個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公司極為強大,具有半官方的權力,可以為荷蘭在海外建立殖民地,可以鑄造錢幣,可以跟外國政府簽署條約,可以拘禁嫌犯、處決犯人,甚至可以代荷蘭發動戰爭!
人類歷史上大規模的船隊,國人熟悉的有鄭和下西洋的240艘寶船,但它們只能算是出使船,不是商船。最大的商船隊,當屬荷蘭東印度公司。當年,這支龐大的船隊有近5000艘船,近100萬僱員。今天世界海運的巨頭馬士基(Maersk),僱員總數也只有11萬。荷蘭東印度是真正的跨國公司,在200年的歷史中,上百萬來自歐洲各國的船長、大副和水手為它工作,從亞洲運回250萬噸各種各樣的貨物。要記住,這可是風帆船的時代,還沒有蒸汽船和柴電動力的船舶。
荷蘭東印度公司是那麼龐大,它最近的競爭對手,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才有2690艘船和五分之一的運貨量。在17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荷蘭東印度公司都享有海上運輸和貿易的壟斷權。他們的貨物中,最重要的就是亞洲的香料。如今的印尼首都雅加達,就是當年荷蘭人建立的貿易中心;而180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倒閉之後,它的資產、債務和領地,最後都變成了今天印尼這個國家的主要部分。
16世紀時,歐洲的香料貿易被葡萄牙人掌控,但葡萄牙人的貿易規模滿足不了歐洲人對香料,尤其是胡椒的巨大渴求。與葡萄牙人的多次衝突和爭戰之後,荷蘭人慢慢佔了上風。對當時的「投資者」來說,投資海上香料貿易風險很大:船可能會沉在大西洋,貨物可能被海盜奪走,整條船的船員可能會染上傳染病而死,販賣胡椒的利潤極大,但胡椒的價格也起伏很大,可能盈利全無。
在這樣的條件下,形成聯合企業(卡特爾)就是非常好的選擇。所以,當英國人1600年成立了英國東印度公司(English East India Company)後,兩年後荷蘭人也成立了自己的東印度公司。並且,荷蘭政府給這個公司21年的壟斷權,並且只有在每隔10年之後,才會查看公司的帳簿。
最早,歐洲人需要亞洲的香料,但歐洲沒能提供亞洲人所需的貨物。所以,荷蘭人和英國人都不得不用黃金和白銀來向亞洲購買。但長久下去這是不行的,所以後來荷蘭東印度公司就設法開展在亞洲國家間的貿易,用貿易的利潤購買香料,然後再運回歐洲。他們往往用日本的白銀和黃銅,來買中國和印度的絲綢、棉花和瓷器。當荷蘭東印度公司跟明朝的皇帝交火,希望打開與中國通商的口岸時,荷蘭人被明朝的軍隊打敗了,最後只好放棄澎湖、退守臺灣。後來的越南、柬埔寨和斯里蘭卡人,也都曾經打敗過荷蘭人。
中國人都記得西方列強對亞洲的侵略,認為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日本人戰勝俄國人,是東方人打敗西方人的最早記錄。實際上,1741年的「克拉徹戰役」(Battle of Colachel)中,荷蘭軍艦的司令官、艦長蘭諾伊(Eustachius De Lannoy)被印軍俘虜,才是東方國家打敗西方列強最早的記錄。有趣的是,印度人俘虜了蘭諾伊,但不想殺他,而蘭諾伊能夠活命的條件,是留在印度,幫印度人訓練新型的軍隊。
英國和荷蘭的「東印度公司」成立之後,法國和丹麥也成立了自己的「東印度公司」,開始蠶食荷蘭人的地盤。當高利潤的香料貿易的優勢慢慢失去後,荷蘭東印度公司轉向茶葉、咖啡、棉花和食糖等利潤較低的商品,但公司也因此慢慢走下坡路了。後來,公司的人事費用越來越高,利潤率越來越低,投資回報也越來越低,最後,它們基本上就進入了「無盈利的增長」(profitless growth)的階段。
意味深長的是,作為「世界商人」,荷蘭人享受了200年的高增長和高回報率,但如果我們看看今天的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在高投入和高污染的擴張和發展之後,中國企業只過了大概20來年的好日子,現在就也已經也進入了「無盈利的增長」階段了。
(作者謝田: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