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生死書》(袁紅冰著)
【看中國2014年12月24日訊】亞太政治哲學文化出版社按:《臺灣生死書》是「政治先知」之書!《臺灣生死書》(袁紅冰著)於二零一四年五月出版。早在七個月前,書中就已清楚預見到中共高官令計畫今日之政治命運——習近平的反腐狂飈是中共太子黨,即「紅二代」對「官二代」發動的一場勢將極其殘酷的政治鬥爭,以回歸中共「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官場秩序。當時臺灣的很多名嘴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現在,事實充分證明書中預見的正確性。現將《臺灣生死書》中與令計畫相關的一節內容摘錄發表,以饗讀者。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臺灣生死書》(袁紅冰著)
第一章 二零一二天祐臺灣
第三節 臺灣的幸與不幸
——無魂之國沒有抓住歷史機遇的能力
……
二零一二年三月十四日,吳伯雄曾媚稱其為「中國的馬英九」的薄熙來,不僅沒有登上中國權力之巔,反而被中央警衛局秘密逮捕,淪為階下囚。令計畫主持逮捕,並親自將薄熙來押解至河北滄州,禁錮於三十八軍軍營內的臨時囚所。也是令計畫,動用中央警衛局的力量,對薄熙來家族的金主徐明實施逮捕,並將徐明交給中共「錦衣衛」,即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副書記馬馼。馬馼乃溫家寶寵臣。徐明落到他手裡,就等於溫家寶掌握住薄熙來家族財富的絕大部分秘密。
作為胡錦濤的左右手,令計畫自然有在中共十八大上升任政治局常委之心,而且政治野心之火一旦燃起,人便進入利令智昏的狀態。故在王立軍、薄熙來事件爆發過程中,令計畫一改往昔謹言慎行的小寡婦形狀,竟上竄下跳,左衝右突,亢奮異常,欲置薄熙來於死地而後快。只因為,薄熙來折戟,令計畫便去除一強大的競爭對手。
福兮禍所伏。就在令計畫自以為聞到從權力之巔飄來的醉人酒香之際,太子黨的復仇之箭,已經從重重暗影中指向他的後背。
太子黨群體中雖有人對薄熙來的陰狠狂傲頗為忌憚,不過,更多人卻將薄熙來捧為這個群體的政治明星,以及意志的代言人。而且其中許多人與薄熙來青梅竹馬,曾在「文化大革命」中後期共歷患難,實有兄弟之情,兄妹之意。薄熙來擅自調兵,觸犯中共天條,為中共政權整體利益計,太子黨群體準備舍棄薄熙來。但是,令計畫在整肅薄熙來過程中,恃胡錦濤之寵而驕橫,現小人得志之態而狠辣,欲借薄熙來之頭飛黃騰達;其種種行色令太子黨群體起同仇敵愾之意,對之憎惡萬般。
令計畫乃又一經典的「官二代」。如前所述,在太子黨看來,「官二代」不過是他們聘來為中共政權看家護院的政治幫佣,家臣走狗。現在,政治幫佣、家臣走狗竟登堂入室,欲鵲巢鳩佔,取而代之,太子黨群體又怎一個恨字了得。就在令計畫指揮逮捕薄熙來之後五天,太子黨的復仇之箭便射向令計畫。
令計畫之子令谷【注33】,酒色之徒,年少輕狂,淫逸無度。中共開國元帥陳毅之孫陳小虎,同令谷有爭風吃醋之怨。二零一二年三月十七日深夜,令谷邀兩位藏族美人,在彩燈迷離、紙醉金迷的三里橋酒吧縱酒。中共開國元帥陳毅之孫陳小虎,恰於兩天前接到太子黨「叔叔伯伯」們要他尋機除掉令計畫之子的指令,於是,當夜便藉機在令谷和兩位藏族美人的酒裡投放迷幻劑和催情藥,同時,他又破壞了令谷的法拉利座車的剎車系統。
三月十八日凌晨,令谷和兩位美人離開酒吧時,神志恍惚而又慾火焚身。於是,三人進入令谷車內,碎衣裂帶,縱欲如狂。狂蕩之餘,令谷竟於駕車飛馳之際,與兩位美人作欲仙欲死之愛。天作孽尚可綰,自作孽不可活。法拉利終在西四環保福寺附近衝撞立交橋橋墩翻覆,令谷雖當即死亡,卻仍懷抱一團溫香軟玉,亦可謂死得其所。
不到二十分鐘,北京公安局交通警察就趕到事發現場,封閉道路,收集證據。據現場目擊警察透露,法拉利車內儘管血腥氣濃烈,但是,美人玉體橫陳,肌膚勝雪,艶紫色的路燈輝映之下,卻也令人心旌搖蕩,難以自持。中共太子黨能將陰狠恐怖的政治謀殺搞得春光無限,色慾氳氤,香艷不可方物,也可謂神來之筆。我當舉巨爵為之擊節讚嘆。
太子黨殺其子,實欲傷令計畫之心——所謂事不關心,關心則亂,亂必生錯。事情發展果如太子黨所料。
令谷之死訊,對於令計畫無異於巨雷殛頂,天降橫禍。不過,這個冷血的權力動物於喪子之際首先焦慮於心的,仍舊是他的權力之戀。他知道,其子與兩女祼死於豪華轎車內的消息一旦媒體曝光,勢將被炒作成全球性新聞焦點;這意味著自己通向權力之巔的飛黃騰達之路必定橫生變數,甚至功虧一簣,飲恨終身。
心神大亂,定力全失,令計畫竟擅自下令出動中央警衛團的部隊,以軍車開道,一個小時內趕到事發地點。令計畫此舉,意在封鎖現場,控制證據,讓相關消息湮滅於鐵幕之中,使其子的醜聞消弭於無形。然而,令計畫不知,他並無瞞天過海之能;他的所作作為,如同抱薪救火,已為其引來焚身之禍。蓋因,中央警衛團,乃中共禁衛軍,專供拱衛中央權力中樞,防止宮廷政變之用。令計畫不經調兵程序,便調禁衛軍私用,與不久前薄熙來擅自調兵圍美國領事館之舉,如出一轍,是犯中共「天條」的大忌之舉。令計畫重蹈薄熙來覆轍,莫非天意乎?
薄熙來被逮,周永康失措,一時徬徨無計。獲令計畫之子的醜聞後,周永康靈光一現,欲與令計畫結盟,以度過危機。於是,周永康遂邀令計畫至政法委大樓一晤。
密室之中,二人相對,似乎神鬼不知。然其密談內容今天仍然外泄,可知天地難欺。
周永康首先讓令計畫翻閱一秘密檔案。檔案中,令計畫家族成員仗其之勢,在山西壟斷煤礦,濫權貪瀆,作買官鬻爵之掮客以斂財,暗開賭場以致暴富,等等惡行惡狀,事無鉅細,皆記錄在冊。——周永康借掌警察權和檢察權之機,早已完成當代的《百官行述》【注34】,以備不時之需,要挾之用。
令計畫閱後,竟至冷津遍體,目眩神搖。不過,這二人俱為中共官場巨擘,心機深沉皆是一時之選。無庸多費唇舌,便以一句「與其玉石俱焚,不如同舟共濟」的原則,達成默契:周永康助令計畫在秋天召開的中共十八大上進入政治局常委之列;令計畫助周永康同薄熙來切割,全身而退。
此後,兩人密切配合,互為表裡,到二零一二年六月時似乎各得其所:令計畫不僅逃過喪子丑聞的威脅,而且經過一系列政治操作,其躋身中共最高權力寡頭集團彷彿已經只是時間問題;胡錦濤在令計畫說服下,有意切割周永康與薄熙來,加之薄熙來堅拒承認政變之罪,周永康全身而退似乎即將成為定局。
太子黨陰鷙深沉,隱忍三月有餘;在令計畫自以為得計之際,他們突然亮劍。劉源、劉亞洲、張海陽等軍中太子黨各自上書中央,指斥令計畫為掩飾其子丑行之私事,擅動中央警衛團,目無黨紀國法,肆行無忌,禍亂中央,其罪較薄熙來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嚴懲無以安軍心,明是非,顯公平,嚴軍紀。
同時,太子黨更策動中共退休元老出面,譴責令計畫教子無方,致使其子淪為衣冠禽獸,更質問中央:「令計畫無能治家,又怎能治國?」
薄熙來事件已經使胡錦濤通過「解決臺灣問題立不世之功」的企圖成為畫餅。面對權爭紛起之形勢,胡錦濤一籌莫展,心灰意冷,只思全身而退。此刻在太子黨大言煌煌,證據確鑿的逼問下,胡錦濤再也無心無力保全令計畫。他只提出一個要求:不要讓他太難堪,不要逼令計畫太甚——在籌劃和執行對臺灣戰略過程中,令計畫畢竟有大功。
二零一二年七月,栗戰書【注35】獲中共中央辦公廳第一副主任之任命。習近平倚栗戰書為「國之柱石」。對他的這項任命意味著令計畫已失去中共禁衛軍的兵符,而習近平則通過栗戰書,掌控了中共領導層個人的生死安危。兩個月後,令計畫正式交出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之職。雖然仍被任命為統戰部長,但是,他像一片乾枯的陰影淡出歷史,已成為當然之勢——對於專制狗官,失去權力,也就失去了個人的歷史。
政治陰謀的能量在於秘密——像一隻暗影中指向對手後背的引弓欲射之箭。一旦事先走光,則政治陰謀便如突然曝光於太陽下的厲鬼雄魂——沒有暗夜,就沒有鬼魂叱吒風雲的可能。審訊中,王立軍早將薄熙來、周永康、徐才厚為主宰權力意志進行的密謀和盤托出,此時周永康再也難以找到政變之機。二零一二年秋,習近平龍袍加身,成為中共總書記之後,周永康實則處於「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之境。
然而,周永康亦有梟雄之性,不肯束手就擒。形格勢禁之下,他能採取的反制措施,只是通過他控制的特務系統,在海外公布溫家寶、習近平等家族濫權斂財的部分醜聞。另外,周永康還在北京官場中廣泛散佈一個訊信:他已將中共《百官行述》編撰完成,如果中共對他進行政治或者經濟整肅,他便將《百官行述》公之於國際社會,讓中共千萬狗官已經整體淪為貪污犯罪集團的真相,廣播環宇,無遠弗屆。
周永康本意在於用魚死網破之態,迫黨內政敵知所進退。殊不料,畫虎不成反類犬,此舉反使其勢力陷於孤立無援之境。
周永康握有當代《百官行述》之事,瞬息間風行中共官場。千萬貪官驚得股戰神搖,人人自危;恐懼之餘,對周永康恨意如熾,千萬貪官——無論太子黨,還是「官二代」,個個皆曰周永康可殺,有人甚至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周永康弄巧成拙,自絕於千萬貪官。
不過,周永康畢竟身居中共高位多年,黨羽遍於政治、經濟、司法各領域;拔毛剔羽尚需時日,周永康又得苟且近一年。二零一三年秋,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習近平為進一步極權而設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提議通過。以此為標誌,中共對周永康勢力的秘密整肅基本完成,等待的只是公布的時機;同時也意味著,從王立軍亡命美國領事館起,中共內部這次長達近兩年的政治大危機趨於緩解。
我詳述中共危機,並非要滿足任何人的獵奇之心,而是希望世人真切感受此次中共危機之凶險萬端,進而體會上蒼對自由臺灣的眷顧之深。
……
【注33】令谷(1988年-2012年3月18日),令計畫獨生子,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生。生前曾組建北京大學「戰略及國際研究委員會」。於2012年3月18日,在駕駛法拉利跑車時發生車禍身亡。
【注34】《百官行述》:清康熙時,一名叫任伯安的官員利用職權之便,寫了《百官行述》,內中記載著百官的不為人知的秘密,上至施政失誤,下至飲酒嫖妓,均一一記錄。
【注35】栗戰書(1950年8月-),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直屬機關工委書記,中共中央保密委員會主任、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主任。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