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獨立視角】國家體制:中國經濟的市場吸金器(下)

——「2014中國實體經濟困局」系列之五

 2015-01-16 11:3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5年01月16日訊】(接前文)

市場吸金器是個流程。中國經濟是由體制主導為體制服務的經濟系統,根據體制的定義,中國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社會主義,也就是定性,反映出體制的主體地位;二是市場經濟,也就是定量,反映出市場的從屬地位。市場的存在是為體制服務,中國市場內運作的任何實體都為體制輸送利益,體制則由人操控為人服務,市場從實體大量吸金後,體制也成為個別人的吸金器。

資金在市場中流動的軌跡可以被稱為吸金器流程:絕大多數人→資金→(實體)經濟→(實物)市場→體制經濟單位→體制核心單位→一些人。從這個流程不難看出,整個流程都起到吸金器的作用,實體經濟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市場是起到吸金器作用的關鍵軸點,這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意。

市場包括兩部分,一個是虛擬經濟市場,包括金融市場收藏品市場等;一個是實體經濟市場,也就是實際使用品的買賣。把「杭州某金屬材料公司訴中鐵十八局案→中鐵總公司業務及財務報表分析→中鐵老總跳樓」三個事件聯繫起來,就可以看到整個流程的作用。如果沒有某杭州公司,其企業主不需要花數千萬做生意,可以用來進行其它消費;如果公司不和十八局做生意(市場),也不會將2300萬貨值的產品給十八局;如果沒有中鐵和其它央企建築單位(體制經濟單位),鐵道部(體制核心)也無法將攤子鋪的很大;沒有鐵道部的大攤子,也不會有以劉志軍(坐牢)和白中仁(自殺)這些人所代表的個人利益。

資金鏈斷裂後吸金器流程的效用更加顯著。打個比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像一個體制的養雞場,每個實體(包括個人)都是雞場裡下蛋的母雞,為體制提供雞蛋。體制收入高條件好時,主要收雞蛋偶爾殺殺雞,當體制缺錢時,一個是吸引圈外的雞進入養雞場,另一個是殺雞取卵,一次性把實體的錢都拿到手。

2001年資金鏈斷裂之前,體制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採取市場的交換原則,採購實體的產品和服務大都會付錢,2011年後體制開始缺錢,就想調動社會資金。國家鼓吹創業尤其大力提倡大學生創業,很多大學生畢業後靠家庭支持創業。這種創業實際就是擺個小攤開個小店,不僅白辛苦還盈利微薄甚至虧損,這種「花錢→創業→虧錢→心理痛苦→金錢受損→生活受困」就是體制號召圈外的雞進養雞場。

市場吸金器在不同市場中起著相同的吸金效果。1990年代開始,中國官方將中國經濟劃分為三部分:出口、投資和內需。市場分兩個方向:出口,主要指針對歐美等國家出口,可以看作中國的外向型經濟;投資和內需主要指中國國內的經濟,可以看做內向型經濟。外向型和內向型經濟具有本質不同,為不同經濟服務的實體也具有本質的不同。

市場從兩方面影響實體:一是市場分隔,中國經濟由不同的市場組成,形成不同的實體經濟,不同實體經濟相互隔離處境不同,一部分實體陷入困境時,其它部分並沒感知或者覺得與自己無關,實體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市場內以類似的方式一波波主動為吸金器輸血送錢。二是整體市場惡化,不論國際還是國內市場,不同市場相互交織逐漸對實體形成絞殺,實體處境日益艱難。

中國官方主導對實體分隔。首先,中國對歐美國家的出口主要以加工組裝為主,是外向型經濟,特點是出口產品價格高客戶穩定誠信度高,企業致力於提高質量保障品質穩定發展,有的企業還為中高端品牌代工利潤可觀;其次,中國還有很多產品向欠發達國家出口,這些國家的需求與中國國內市場類似,為這些市場供貨的企業可視作內向型經濟,內向型經濟的主要特點是市場需求只看價格不看質量。

2008年前中國經濟以出口為主,以國內投資為輔,內需靠後。上世紀1990年代開始,中國官方就將獲得外匯作為首要任務,組裝加工出口是當時獲得外匯的主要途徑。實體出口後,中國官方通過外匯管制,也就是強制結匯,把外匯抓在自己手裡,再印刷人民幣給實體。這等於是通過實體,把世界不認可的人民幣置換成了國際通行的貨幣美元,所以中國官方政策大力推動出口,所有資源向出口傾斜。

1990年代初期,珠三角由於地方稅收和其它政策寬鬆,與香港距離近,再加上國家政策傾斜,成為中國出口規模最大的地區。1990年代中期,珠三角一方面從港臺日本韓國獲得訂單,一方面爭搶東南亞的訂單,出口更加迅猛的增長1990年代後期,江浙地方政府以招商引資名義建立工業園,與珠三角爭奪海外投資,刺激本地出口加工企業擴張,長三角的出口也快速發展起來。

內需主要指中國中下層民眾的消費。1990年代開始,以農業和蘇式工業為主的中國內陸經濟衰落,而沿海地區的出口還沒發展起來,體制在收入劇減的情況下打破對國企工人關於教育、醫療、住房和養老等福利承諾,國企工人下崗,在擴大內需的口號下實施教育、醫療、住房產業化和養老保險化等措施,通過這些措施,體制不僅成功地甩掉包袱還擴大了收入來源。三化後,體制的投入大幅減少的同時還獲得大量的收入。三險一金、五險一金等規則出臺後,企業和個人不僅要交納個人所得稅,還要上繳險金給當地政府。

近年來繳交比例不斷提高,給人們生活造成沈重負擔。民眾承擔這些費用後只能緊縮家庭開支,將來必須為教育、醫療、住房和養老項目買單捉襟見肘,除了吃飯、家庭日用品和交通通訊等生活必需外失去了消費能力,內需越來越弱。

投資和內需催生出一個特殊的內需階層就是體制單位。體制單位包括各級政府、壟斷央企和地方國企(包括房地產企業)、各種事業單位(包括學校和醫院)等。

鐵公基是體制主要的利益來源,是體制最關心的部分。投資是把出口創匯收入轉變成體制消費的中間手段,投資建設過程中,體制中的權力者獲得巨額利益。鐵公基建起來後,國內主要的經濟都經過鐵公基,掌控鐵公基的權力者操控巨額收入,不論建設國家大劇院還是豪華政府辦公樓,都既能得到回扣又能享受。

另外,從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方面,以及以慈善為藉口的大量募捐,也是體制內的人群獲取大量金錢實現個人享受的途徑,參考郭美美事件,有頭腦的人都知道怎麼回事。

各級權力者追求高消費,大都採用進口中高端品牌,奧迪和帕薩特作為體制認可的品牌長期保持銷量領先地位,這些人推崇歐美日等中高檔或者奢侈產品/品牌,不求最好但求最貴,而他們的這種消費習慣,讓中國本土實體很難從他們那裡獲利。

市場吸金器的作用就是將大多數民眾手裡的錢流通到體制和體制內少數人的手裡,這些錢又被花到國外和外資品牌,這從幾個方面擠壓本土實體生存空間:1.大多數民眾的錢都流通到體制手中,本土實體賺不到民眾的錢;2.本土實體被體制經濟欠賬賴賬,資金鏈緊張處境艱難;3.體制和體制內的少數人,主要採購進口品牌和外資品牌,間接增強外資品牌的實力。

民眾手裡的錢越來越少,實體被欠賬賴賬越來越多,外資品牌日益強大,本土實體基本沒有了活路,國內市場出現斷崖,國際市場下坡路的曲線更陡峭,實體批量倒閉近在眼前。(第五部分完)

(供稿單位:中國經濟文化研究所)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首發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