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清代匏器:時間把玩出來的藝術品(圖)

 2015-02-15 17:4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匏器,又名葫蘆器,是一種將天然美與人工匠意合為一體的傳統工藝品。清代制匏工藝頗受皇家重視,康熙皇帝玄燁曾在瀛臺的豐澤園內種植葫蘆,並設專人管理。在宮廷的督造下,生產出諸多清朗典雅的模制匏器,其製作工藝精巧,產品種類紛繁,領導標新,風神別具。


清匏器壓花鼻煙壺

葫蘆諧音「福祿」。因它是草本植物,其枝莖稱為「蔓」。「蔓」與「萬」諧音,「蔓帶」與「萬代」諧音。「福祿」「萬代」即是「福祿壽」齊全,故它是吉祥的象徵。葫蘆與它的莖葉一起被稱為「子孫萬代」表意家族人丁興旺、世世榮昌。匏器具有工藝優良、紋飾清晰、器形優美多姿的特點。由於葫蘆色黃如金,時間愈久,其色愈重,因而傳統匏器看上去古色古香,令人賞心悅目。特別是那些經過收藏者長期把玩摩挲的傳世匏器,更給人古樸、凝重的美感。

匏器作為藝術品,最早出現在明末,據載,為明末太監徐九公所開創。匏器藝術品問世後,廣受坊間喜愛,至清康熙時傳入宮廷,為皇家御用。清代制匏工藝頗受皇家重視,康熙皇帝曾在瀛臺的豐澤園內種植葫蘆,並派專人管理,生產出許多清朗典雅的匏器藝術品。

清康、雍、乾三代皇帝特別特別喜歡這個匏制的器物。清代康熙年間的匏器工藝品種齊全,式樣新奇,紋飾豐富。至乾隆年間,這種「樸雅」之器更深得乾隆皇帝的鍾愛,認為它可勝金玉,乾隆皇帝就寫過很多首以葫蘆器為題材的詩。這些宮廷製作的葫蘆器,除了供御前賞玩之外,還被作為珍貴的禮品用以賞賜王公貴族以及饋贈外國的嘉賓使臣。清代中期後,宮廷範模匏器漸趨衰落,嘉慶、道光朝的宮廷範匏製作已遠不及康乾時代之盛。同治、光緒款者零零星星,更難得見。而勒扎、火畫、壓花、刀刻等制匏工藝在道光中葉之後相繼出現,這些造型奇特、紋飾優美的器皿隨著時間的洗拭和人為的摸撫摩擦,器色日漸深沉,猶如蒸栗,瑩澈潤細,愈具欣賞魅力。近百年來,不論是宮廷匏器還是民間匏器,作為一種工藝品沒有再興盛起來,而是衰亡了。

現存的傳統匏器,從各種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乃至賞玩之物,應有盡有。具體說來,現存的傳統匏器,以清中期以前的匏器最多,包括杯、盤、碗、壺、盒、瓶、筆筒、鼻煙壺、蟈蟈籠及樂器等款式,其中康熙年間的六瓣碗、纏蓮壽字紋盒、八方形筆筒、蒜頭瓶和四弦琴等物為最精。

在十幾年前,人們根本都不會想到到一這種民間的鵰蟲小技會走進拍賣場,而且還會有一個大價錢。清中期以前的匏器多為官方製作,且為上層人員使用和把玩,大多存於博物館中,北京故宮就有匏器藏品590件,匏器流入民間的較少,即使臺北故宮也無此藏品。所以藏家不易在收藏中搜尋到清中期以前的匏器。而流入民間的那一部分,還多湧向少數專業收藏人員手中,他們對匏器的熱愛可以說是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只為喜愛,而不是為了投資。由於流入市場的匏器較少,所以參與的人就少,不能掀起一個大的收藏熱潮,但是一旦清中期以前的匏器,現身市場,立即會成為藏家角逐的對象。

2003年嘉德秋拍中,一件清乾隆年間的模印八仙紋匏瓶拍出了屹今為止的最高價,63.8萬,而同一專場的一件清康熙年間的弦紋葫蘆器(底款為「康熙賞玩」款)同樣受到眾多藏家的青睞,最終以19.8萬元的高價拍出。2008年嘉德秋季拍賣會上,一隻彫刻精緻的清代玳瑁彫花蟈蟈葫蘆,以2.7萬元高價成交。2009年北京永樂春拍中,一件估價2.5萬元的鏤空玳瑁蓋官模雲龍紋葫蘆,成交價達到了8.7萬元。由於匏器的市場很狹窄,所以匏器在拍賣中很少見,目前也只有嘉德等少數拍賣公司拍賣過,其餘的都是在雜項中偶爾出現一兩件。

不過正是由於市場狹窄,匏器的收藏並沒有受到資本的惡意炒作,市場價值一直在穩步上升。上世紀80年代,在北京一些賣舊貨的攤位上,一隻品相好的傳統匏器幾十元就能買到,然而如今,購價最少也得上萬元。

来源:中奢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