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為何培養不出「健康牛」?

【看中國2015年05月28日訊】牛氣衝天,可以形容近十個月中國股市的真實表現。確實,僅僅經歷了十個月的時間,股市卻實現了超過翻倍的走勢,實在讓全球投資者感到震驚。然而,對於部分成熟的股票市場而言,其往往需要好幾年,乃至十年的時間,方能實現中國股市近10個月的漲幅。

事實上,自2014年7月份以來,中國股市就呈現出三個顯著的特色。

其一、市場的上漲節奏明顯加快。

回顧近十個月的交易行情,其中,以上證指數為例,指數從2000點上漲至3000點,市場耗用了5個多月的時間。而從3000點上漲至4000點,則耗用了4個多月的時間。然而,進入4000點後,市場的上漲步伐卻進一步提升。時至今日,上證指數已經突破4900點整數關口,而在這910點的上漲空間內,市場卻僅僅耗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

與此同時,創業板市場的上漲節奏更為驚人。其中,自其啟動至今,已有兩年半的時間。但是,從近六個月的走勢看,創業板市場的上漲步伐卻相當迅猛,年內漲幅已經超過了140%。

其二、券商兩融增速持續加快,各類高槓桿工具全面激活。

實際上,券商兩融工具對老股民來說,並不陌生。但是,在最近十個月的時間內,券商兩融工具卻得到了全面性地激活。

其中,2014年,滬深市場的券商兩融規模為4500億元。到了2014年11月份,券商兩融規模已經飆升至7000億元。然而,時隔兩個月的時間,券商兩融的規模已經突破萬億。如今,隨著股市行情的進一步火爆,券商兩融的規模已經突破2萬億。

值得注意的是,在券商兩融工具得以全面激活之際,各類高槓桿工具也得到了充分地提振。其中包括了,傘形信託工具、P2P股票配資、民間線下配資業務等,部分可實現的資金槓桿率甚至高達10倍以上。

其三、市場日均成交量能屢創新高。

成交量持續向好,是本輪牛市行情的最大特徵。回顧過去十個月的時間,在去年7月份的時候,兩市單日成交量能不足2000億元。而到了去年12月份,兩市合計成交量就已突破萬億的水平。時隔僅有半年的時間,滬深兩市的單日成交量能合計高達2萬億以上,震驚了全球證券市場。

有評論認為,針對這一輪牛市行情,實質上是建立在高槓桿工具之上。與此同時,在滬港通「通車」及兩地市場「互聯互通」的預期影響下,也促成了股市的持續走強。

確實,高槓桿工具對本輪牛市行情帶來了極大的提振影響,也是促使本輪牛市行情持續瘋狂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時下「互聯互通」的大背景下,卻造成了「南冷北熱」的現象,實在讓市場感到困惑。據數據統計,截至目前,A股較H股的溢價率高達近30%。與持續火爆的A股市場相比,近十個月來,港股市場的表現並不如人意。

近半年來,管理層陸續推進了多項「互聯互通」的強化舉措,例如允許公募基金直投港股市場、放行險資投資香港創業板等,以讓已被激活的A股市場帶動港股市場的發展,從而形成真正的資金雙向流動的效應。

遺憾的是,港股市場並未出現了顯著的提振效果。相反,作為已被激活的A股市場,卻進一步延續強勢,且上漲的節奏明顯提速。筆者認為,鑒於這一現象,歸根到底,還是在於中國股市特有的「賭性」以及中國股市長期存在的監管混亂局面。

眾所周知,中國股市是以散戶為主導的市場,而機構投資者的佔比卻持續低下。顯然,與港股等其它成熟市場相比,這是中國股市的一大弊病。與此同時,因中國股市的監管體系存在著諸多的漏洞,且市場的違規成本相當低廉。由此一來,卻加劇了部分資金的違規操作行為,並以此來擴大自身的利潤最大化,從而引發市場的非理性表現。

在實際操作中,無論是大資金,還是大機構,都熱衷於駐紮在某些股票之中,試圖藉助其高度控盤的優勢,藉助間接操縱股票,來做大做強自身的基金業績。然而,隨著股價的持續走高,這類機構卻缺乏了有效的對手盤,由此陷入了不斷拉升股價、而又鮮有跟風盤接盤的尷尬局面。如此一來,這也直接推高了部分股票的市場價格。

與之相比,在港股市場中,大資金大機構並不敢隨意進行違規操縱等行動。因為,它們深知,一旦觸及到當地市場法規的底線,則容易承擔起巨額的違規成本,其潛在的風險卻是相當巨大的。

除此以外,縱觀中國股市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中國股市的政策落地,卻容易遭到「變味」。有時候,一紙政策卻演變為大資金大機構操縱市場的助推器。例如,前期市場頒布的新股發行監管紅線政策。其中,政策嚴厲規定了新股發行市盈率不得高於行業的平均市盈率水平。

在實際操作中,擬發行企業的發行市盈率確實處於偏低的水平。然而,這一現象,並未減少市場對新股的爆炒力度。而在隨後的多批新股中,因新股發行監管紅線的存在,給大資金大機構爆炒新股創造出相當大的空間。更為普遍的是,新股上市後,就開始出現接連的「一字」漲停板。待漲停板打開之際,股價早已飛天。由此可見,新股發行監管紅線,已經名存實亡。

再舉一個例子,在前一段時期,管理層為了有效提振當時低迷的股市,提出了市值管理制度,要求上市公司的市值需要有所增長,並以此來形成提振股市的目的。

但是,在現實中,市值管理已然變了味。對於絕大多數的上市公司而言,市值管理已然淪為了股價管理。對於上市公司而言,不管其依靠「吹牛」的本事、還是依靠操縱等手段,只要把股價做上去了,就能夠起到推高市值的目的。至此,市值管理的政策卻變成了另外一種結果。

時下的中國股市,已然淪為了真真正正的「大賭場」。政策容易變味、市場違規成本低廉以及市場缺乏實時有力的監管舉措等,恐怕已讓中國股市的「健康牛」毀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郭施亮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