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救市損害中國經濟和平民百姓(圖)


美國托列多大學經濟系教授兼亞洲研究所主任張欣(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07月14日訊】最近三週來中國股市的暴跌,實際是市場力量擠泡沫回歸真實股價的正常過程。可是政府將此作為一個政治維穩的任務來「救市」,從銀行發錢到政府買單,從新聞管制到司法恐嚇,動用了所有能想到的手段。雖然規模做法眼花繚亂,但是最後結果必然是經濟上「得」不償失,甚至有弊無利。在政治上這樣做也是缺乏遠見。

中國經濟總體和持續發展來說,政府就不應該救市。一年來中國經濟基本面惡化,GDP增長率下降,企業盈利減少。可是在政府鼓動和干預下股價反而飛漲,滬指從2000點到5200點,背離真實價值,形成股市泡沫。這是學界和實業界私下議論中幾乎是一致的看法,雖然他們的實話不能被公開發表。股市泡沫吸空實體經濟需要的資金和腦力,有害於中國經濟發展。現在泡沫破裂,向真實價值下調,是個有利於未來實體經濟的好事。可是政府倒過來去「救市」,也就是去維持泡沫。除了繼續上面所說有害於中國經濟發展外,還要賠上幾萬億納稅人的錢去托這個泡沫。到最後還是不能改變真正的股價。

經濟學說得很明白:股價最終是由企業盈利決定的,其它因素的影響只是短期暫時的。你可以靠浪費錢帑將泡沫托起來,那只是暫時的,假象的。從長期來說,這些其它影響股市的外界手段包括財政補助或者貨幣發放都是內生的中性的。

「內生的中性的」比較術語化,有些難懂。我下面將內含的經濟學模型理論改成一個故事幫助理解吧。譬如某國股市是個大企業,實際股值是5元,政府硬要說是15元而且要托市。股民不信。於是政府給股民說若你賣出股票我政府就以15元買入。股民想,我試試看政府是否說話算數。於是股民賣出1/3的股票。股票跌了一下。政府從財政支錢將這些股票用15元買入。這樣股價就維穩了。過了幾天,這股民算了算政府的財政收入,又覺得不對。這股明明只值5元,政府財政沒有這麼多錢兌換餘下股票。保險一些,我再賣掉一些股票。於是他又賣掉1/3的股票。股票又跌下去了。這時政府財政上已經捉衿見肘,於是政府說我還有中央銀行能印鈔票來彌補前期的財政赤字,並且能印鈔票來買剩下的股票。政府將此付諸實施,用擴張的貨幣以15元又買入新拋售的股票。這樣股票又反彈維穩了。可是經過這麼兩輪財政赤字和貨幣擴張,因為實體經濟沒有改善,造成了通貨膨脹,物價漲到原來的三倍。最後股民手中剩下的1/3股票雖然市值價格15元,可他的生活成本也同比例增加,按購買力計算還是回到原來實際股價5元的水平。這就是長期均衡價格只由企業盈利水平決定,而不是靠政府發錢能解決的道理。

上面故事結局裡,雖然實際股價還是回歸真實價值5元,可一些其它結果變了。第一是股權構成變了,這個企業更國有化黨營化。企業效率下降更不賺錢。第二是收入分配變了。企業老闆賺了,股民們有賺有輸,而成本由全體國民承擔。那些沒有資產的低收入者貧民百姓沒有獲利卻要承擔更高的物價,成了這個救市的犧牲者。

這個故事敘述的還是個和平發展的過程。假如在過程中,那個企業盈利下降實際股值下跌了呢?這可能性非常大,因為企業將更依賴政府補貼而缺乏競爭能力。還有,如果金融股市信用體系崩潰了呢?通貨膨脹失控了呢?那後果就更不堪設想。除了政府沒有能力維持那15元的股價外,還會造成經濟危機和蕭條。

由此可見,此輪「股災」中政府的救市政策是飲鴆止渴,有害於中國未來經濟發展,有害於改善收入分配。這些不顧經濟規律只求穩定和政績的動作反映的是近年來執政黨內將經濟問題政治化和高壓維穩的思維方式。這個思維方式對中國未來經濟十分有害。過去毛澤東的反右和隨後的大躍進大飢荒就是一個深刻教訓。痛定應該思痛。政府應該做的是尊重市場機制,減少干預,廣開言路和去除信息封鎖,將精力放在發展實體經濟,改善經濟基本面上。

【免責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代表網站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目的在於傳遞信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張欣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