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救市,中國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圖)
國家干預讓股民對市場的發展方向感到茫然(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07月17日訊】在寬鬆的貨幣政策、官媒看多的鼓吹、各地的融資配資讓滬市在一年內增長150%後,中國政府在面對市場情緒轉向和大盤跳水時,就不得不進行干預。股票市場的大崩盤,市場價值一下子損失近4萬億美元,使股民的信心嚴重受挫。
為救市放棄兩年前的誓言
在過去一個月,北京打出了救市「組合拳」,其中既包括禁止持股5%以上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這樣不尋常的措施,也包括讓公安部門介入,排查「惡意賣空」。
「證券市場的震盪讓人質疑(中國)經濟和政策的未來發展方向。」美國投行高盛在其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市場結構和管理中的缺陷被暴露出來,投資者信心遭到嚴重打擊,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此外,北京也突如其來地叫停了28家擬上市公司的新股發行(IPO)。有分析人士稱,中國政府也有可能使出救市「終極武器」——直接挺進市場、購買股票。事實上,國資委已經要求所有央企不得減持所控股上市公司股票,並且要每天報送國企二級市場增持情況。
這些都是政府對市場的斷然干預,而恰恰是這個政府在兩年前信誓旦旦,要讓市場在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分析師們說,這一次,政府要優先考慮經濟和社會穩定的問題。
高盛在談到北京的做法時說:「如果認為行政手段是必要的,那麼(政府)在使用這些手段時不會怎麼猶豫。這種制衡體現了中國政府避免經濟下滑、硬著陸的願望。」
改革進程受拖累
股市「過山車」讓正逐步進行的中國經濟改革受挫。香港輝立證券駐上海的分析師陳星宇表示,「事實是市場改革進程將被推遲。市場轉型有時停滯倒退、有時故態復萌。」
與此同時,一些股市改革建議開始被質疑或者重新束之高閣,其中就包括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
目前在中國,政府而非市場決定新股發行,由於新股普遍定價偏低,那些幸運的人或者消息靈通的人就能買入,保證獲利。這也導致"打新"(出資參與新股申購,如果中籤,就買到了即將上市的股票)前賣盤增加、市場資金外流、股指震盪。分析師表示,從更廣的意義上來講,中國在長期上需要建立一類由商業驅動的投資機構,而不是讓幾千萬受情緒驅動的散戶投資者來左右市場。
陳星宇說:「像這次這樣的震盪體現了(中國)股市充斥著投機,和賭博並無兩異。」
對實體經濟影響有限
很多分析人士認為,證券市場的動盪並不會對增速已經放緩的中國實體經濟造成太大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週將中國股市波動稱為經濟大篇章中的「小插曲」。
英國巴克萊銀行在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不應該高估受槓桿驅動的股市盛衰循環的經濟影響」,表示其對內需的影響有限。「目前的股指仍然高於今年年初時,因此將其看作是財富重新分配而非財富毀滅,似乎更為明智。」
儘管如此,分析師們也表示,跳出資本市場的範疇來看,國企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可能因為市場波動受到影響。國企,顧名思義就是國家控股的企業,因此上市國企的主要股權擁有者都是國家(中央及地方國資委、財政部門)。因此這些企業並沒有太多動力,按照市場規則操作,而當局也不願放棄管控。
對於那些負債纍纍的國企,證券市場的下行和暫停IPO可能導致其喪失融資渠道,減少未來的投資計畫。「這可能在一些方面拖累國企改革,特別是在阻礙了去槓桿化的潛在通道方面。」
茫然的股民
在貨幣方面,人們擔憂,資本外逃可能會阻礙政府為貨幣自由流通開綠燈。
北京已經表示,要減少對匯率的干預,增加人民幣的流動性。不過巴克萊銀行說,如果股市持續震盪,人民幣也會面臨下行壓力,「我們認為,北京可能會重新考慮人為干預匯率。」
對於重慶股票投資者、在銀行工作的王宇(音)而言,國家干預讓他對市場的發展方向感到茫然,也對政府所為的背後動機滿腹狐疑。他說:「這樣上上下下讓我很迷惑」。他估計自己的損失在18萬元左右。「中國股市不透明,很難知道真相。」
中國同時面對挺經濟和防泡沫難題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週三在北京公布的數據,國民生產總值增長7%,與年初的增幅相等。中國股民並沒有因為穩定的經濟增長數據而產生購股的衝動。上海和深圳交易所的指數分別下跌超過4%。海通證券資產管理公司分析師張琪說,當下投資者更關注的是政府穩定金融市場的措施。他說:「經濟數據與市場之間的聯繫有所鬆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調查部門負責人布蘭查德就中國股市的下跌表示「中國股市泡沫破裂了」。澳新銀行認為中國下半年需要繼續貨幣寬鬆,中國正面臨支撐經濟和防止泡沫兩個難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