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pinterest)
這幾年拜許多新興社交軟體與app所賜,尤其以簡單介面分享照片的 instagram誕生,造就許多素人攝影師的崛起;而帶來更多的,是一些以往不為人所知的祕境旅遊景點,在各種照片流傳間,成為了新興的旅遊探索之地。位在威尼斯外海,船程約莫40-50分鐘的 BURANO島,便因此而在網路上大受歡迎;除了走訪嘆息橋、聖馬可廣場、鐘樓等知名景點外,一舉成為威尼斯旅遊的新熱門景點。
(圖:pinterest)
從何時開始這座島嶼的房子必須漆成一戶一色的法規時間己不可考,問了島上居民也說不太記得。但有明文規定,在島上要蓋房子、或是你的家要改換顏色時,必須向政府提出申請,交上色卡,政府會以四週鄰居整體顏色來考量批准與否。於是造就像彩虹一般燦爛整齊的小屋排列在河的兩側,如同童話故事裡的小島般,每一轉角在照片上都是夢幻風景。而島上居民除了房子的漆色有固定之外,會搭配自己房屋的顏色來做外牆花園或植栽的參考,每一戶的外牆爭奇鬥豔,煞是可愛。
(圖:pinterest)
一踏上這個島嶼,你便會發現幾乎小店販賣的商品,衣服、扇子、面具、桌巾、手帕多不勝數,都是由各式的蕾絲織成。從14世紀開始,由於歐洲黑死病爆發的影響,原本最古老的手工蕾絲產地布魯日,由於君主專制、高額課稅等壓力,漸漸把技術和家庭一起南移到了威尼斯,在 BURANO小島落地生根,成就了今時蕾絲島的美名。因為此島的男性居民多以漁為業,婦女在家時常常思念期盼丈夫的歸來,於是聚會時發展出用一針一線織下對丈夫的愛情及思念的手工藝—這浪漫的傳說造就了BURANO手工蕾絲工坊的崛起。
(圖:pinterest)
(圖:pinterest)
當時手工業興盛,島上婦女幾乎人人都會學習這項技術。
(圖:pinterest)
19 世紀時,島上一位精於手工蕾絲刺繡的老太太(姓名己不可考)得到伯爵夫人的贊助,在島上成立了一所專門教授手工蕾絲技藝的學校;如今這間學校己經不再運作,改為放置歷年手工蕾絲精品居覽的博物館。
(圖:pinterest)
手工蕾絲由於工程複雜,製作費時,所以價格絕對不是一般人能負擔的驚人,現代能負擔如此生產成本的,只有精品品牌才有能力。而隨著精品集團化,快速時尚的變遷,歐洲整體經濟及消費力下滑迅速的影響,在BURANO島上現在還具備這樣技術的工匠,據當地人說只剩幾十位60、70歲的老太太了。極少有年輕一代願意學習這項技術,加上島上這幾年由於無力再以手工蕾絲工坊維生,為形勢所迫幾乎都轉型為觀光產業的餐廳或特色小店,我們看到島上所販售的蕾絲,只要價格並不昂貴的,多半都並非真正產自本島。
(圖:pinterest)
島上僅存仍會刺繡技術的老婆婆,正在示範給年輕女孩這項美麗的技藝。
(圖:pinterest)
如今島上真正在運作的工坊只剩下一間,裡面都是上了年紀的婆婆們,專心致志地在工作著。
(圖:pinterest)
要談到這項高級工藝的發展,自然不能遺忘這位史上最愛美的君主路易十四,高跟鞋的發明者,愛好華服及注重外貌修飾,他自然是手工蕾絲的頭好愛好者。當時的貴族皇室,為了展現雄厚的國力及財力,公主們出嫁往往以華麗繁複的手工蕾絲刺繡品為上選,量越多越顯尊貴,於是蕾絲從此時開始,便與宮庭風格及華麗高貴畫上了等號。
(圖:pinterest)
圖片中的法國公主Louise Marie(1812–1850),便以精緻的手工蕾絲澎裙,展現皇室的尊貴風範。
(圖:pinterest)
大家都很熟悉,走上斷頭臺的瑪麗皇后,更是深愛繁複又層次感多的手工蕾絲加上刺繡。
(圖:pinterest)
她的故事曾經被搬上大螢幕,由蜘蛛女詮釋的瑪麗皇后,在服裝上極盡華麗的展現的洛可可風格。
(圖:pinterest)
只要是VALENTINO的大秀,就不可能不出現手工蕾絲呈現的典雅風情。
但這些只能以手工傳承的細膩技法,之後要如何繼續維持下去呢?高級訂製服的漸趨式微,讓整體工坊生存能力的急速墜落,是板上釘釘的現實。當地人以一貫義大利人的樂觀,笑著說不知道,可能沒有辦法吧…曾經如此輝煌,帶給時裝界歷史新篇章的工坊,真的就要一去不返了嗎?
回到熱鬧的威尼斯本島,默默走進Sisley,摸著它用機器快速織出的平面蕾絲洋裝,有些悵惘和無力。就和黑白照片裡那美好年代,似乎什麼都隨著時間速度快轉,而來不及去抓住的美好一般,故事似乎戛然而止的停在桌上那張BURANO明信片,鮮艷奪目的對比色彩,只留在照片裡供人回憶而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