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在延安文藝座談會曾經確定了文藝為工農兵服務、為政治服務的宗旨。其實,為工農兵是虛的,只為政治才實的。你看《地道戰》中那高家莊、趙莊和馬家河子都挖起了地道,附近所有的村莊也是每家每戶都挖了地道,各家地道相通、各村的地道相連,連成一片,一直挖到了鬼子的炮樓下。那些挖出的泥土都到哪去了?如果泥土不多,當然可以不交待。但這泥土的量太大,足以讓每戶門前屋後堆起一座座小山,集中起來就是一座大山。這麼大的動靜,必會讓鬼子發現。就算鬼子沒發現,但各村的維持會都是由漢奸組成的,會不發現嗎?影片也說了:除了高、趙兩莊外,都成立了維持會。但影片從頭到尾壓根就見不到這些泥土。
有個「愚公移山」的故事,那愚公一家人每天挖一點土,要把門前的兩座大山移走。此事感動了老天,老天派兩位神仙下凡來,背走了那兩座山。在這影片裡,鄉親們沒有移山,神仙也沒來,而是我們的導演直接就給弄沒了。比神仙還厲害!
剛開始挖地道時,人們有理由懷疑爐灶口的地道能否和馬槽的地道連接;東家的地道能否與西家的相連;我莊的地道能否與他莊的銜接。因為這需要精確的規劃、設計和計算,準確而嚴格的施工,還有光源和通風等問題,比在地面上鑿隧道還要難。沒想到我們高家莊的鄉親們「整整幹了一個冬天」就完工了,而且還是「從莊裡到莊外,裡三層外三層」的龐大工程。更難想像的是:每段地道都能做到:「防水、防毒、防挖、防鑽、防火」,簡稱「五防」。聽起來有點像海底隧道的設計要求。
《地道戰》似乎要證明:任何不可能的事,領導都能變得有可能;任何困難的事都變得容易起來。就說「防鑽」吧,隊長高傳寶的辦法是「在地道口旁邊,挖上一個掩體,一桿紅纓槍就可以防鑽。」你看看,多麼簡單。
如果敵人用手榴彈炸洞口,那紅纓槍豈不遭殃?不會,完全不會,不是敵人沒想到,而是「覺悟」很高的導演絕不會讓他們這樣幹。湯司令在村頭發現了三個洞口,即使派下去的偽軍一個個被女民兵收拾或逮捕;派下去的鬼子也一個個被擊斃或捅死,導演也沒讓他炸洞口。
本來挖地道只是為了躲藏,敵強我弱嘛,當然應該躲避求生存啦。如同老鼠躲在洞裡,絕不可能攻擊在外面的老貓——力量懸殊太大。抗戰期間,北方一些地區挖地道躲避日寇是有的,偶爾擊斃一兩個漢奸日偽軍也有可能,但作為一種作戰形式就很難使人信服。畢竟地面上的日軍有主動權,用圍困封鎖的方式就可讓地下的人受不了;用炸藥爆破的辦法,可給地下的人以災難性的後果。但《地道戰》卻把地道的攻防作用無限誇大,還「發展」出「地面工事」打擊敵人。何謂「地面工事」?就是將沿街的房屋,每一棟的門窗都封起來,另鑿射擊孔,形成「交叉火力網」。
觀眾會想:這沿街房屋的門窗封了起來,那平時老鄉們自己又怎麼進出?這問題影片沒交待,但我想:嗨,這還用什麼交待!門窗封了,不就從地道進出嘛!從地道進出是有點不方便,而且是每天多次進出,特別是攜帶嬰幼兒的,或者是孕婦產婦老人什麼的,有的通道甚至要呈「大」字形上下,很不容易;進出地道是得花點時間,特別是挖在爐灶口的地道,燒飯後需等待其冷卻方能鑽入。每天煮三餐飯(夜宵不算),每餐煮一小時,冷卻一小時,全天下來就有六小時不能鑽。
但《地道戰》的安排十分樂觀,根本就不需要冷卻就直接鑽:敵人佔領村莊後,整個地面被鬼子控制了,全村的人都在地道裡,危急之中高傳寶決定從爐灶口突圍。但爐灶正用著火——幾個鬼子在燉著雞,不時加火攪拌滾燙的雞湯。如此火紅的灶口,怎麼出得去?
為了抗日的需要,出得去!你看那高傳寶不戴任何防護,拉開灶口下的拉板,滾熱的火團從頭灌下,只見他把頭稍稍一偏,躲過火團,再推翻火紅的大鐵鍋,拔出手槍,啪啪兩聲,兩個鬼子當場斃命。接著,全村的男女老少,我想至少也有千把人吧,統統從這火熱的灶口鑽出,沒有一個被燙傷——好像每個人都練就了孫悟空的金剛不壞之體。而且轉移全村人如此大的動靜,近在咫尺的敵人根本就蒙在鼓裡,這需要何等高明的障眼法?
觀眾還會想:民房又沒有鋼筋水泥,怎能作「地面工事」用?怎麼承受得了戰火?這你不用擔心,編導會有巧妙安排:敵人假扮武工隊失敗後,為復仇,山田隊長帶領日軍傾巢出動,還帶來了多門火炮,大有炸平高家莊之勢。按高傳寶的作戰方案,老鄉們躲藏在地道裡,而打擊敵人主要靠「地面工事」——村裡的民房。如果村裡的房屋被山田的大炮炸倒炸塌,「地面工事」豈不成了泡影?影片證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敵人的炮彈全都扔到了空地上,「地面工事」完好無缺,否則又怎麼體現接下來的「人民戰爭」的威力呢——進村的鬼子被我們的「交叉火力網」打得無處逃循。
這個「網」的特點之一是射擊孔非常隱蔽,有的小到只有槍筒那麼大。槍筒塞緊了射擊孔,又怎麼觀望尋找敵人?怎麼發現瞄準目標?你放心,沒問題,只需把槍桿伸出來,閉著眼睛一摳扳機,百發百中——這也是導演需要的。
按理說,從黑暗的洞裡出來會晃眼,需等待瞳孔慢慢縮小、適應後方能看清。所以從洞裡出來時,最容易成為在外者的攻擊目標。但我們的民兵鑽出來,都不需要適應,直接就投彈射擊,沒有一個是出洞後被打傷的。因為每次民兵從地道裡鑽出來時,敵人都是剛剛走過,或者背對著洞口站在不遠處,於是民兵就一槍把他撂倒。好像民兵們都能「隔牆看物」,未出洞就知外面的事。
為了需要,場景和時空都可以顛倒。你看那村姑淑英瞅一眼窗外後對老公說:「鬼子進院啦!」一點也不緊張,好像是一隻貓竄進來一樣。媽呀!敵人進院子了,豈不是一眨眼就來到面前,但我這一眨眼不得不眨很長時間。只見她老公笑瞇瞇地說:「好!我去收拾他們!」於是挪開洞口、下洞、鑽洞、與老鄉打招呼、出洞、過牆、瞭望、瞄準。這時鬼子還在院子裡轉悠,好像他家的面積和大觀園差不多似的。作戰中,不但鄉親們個個都鎮定自如,連嬰兒也不例外:你看淑英說話時懷裡還抱著一個約兩歲的幼兒,槍炮聲中,這幼兒一點也不害怕,也不哭不喊。
為了需要,也可以不管地道的光源和通風。民兵們不帶手電筒筒,也不攜提燈,卻可以在高低不平的地道裡快步如飛。須知沒有光源的地道應該是漆黑一片,除非佩戴了紅外線眼鏡方能在黑暗中行動自如;如果只是作為通道或短暫的臨時躲避,其通風問題還不大,但全村的人都在地道裡,人多就會缺氧,二氧化碳就增加,如果再點幾盞燈就更缺氧,人是受不了的。現在旅遊點供人參觀的鐘乳石岩洞,有的也要用抽風機來解決缺氧問題,何況那狹小的地道。
如果是搞笑片也就沒什麼,但《地道戰》稱為「教學片」,若用於軍事教學顯然很荒謬可笑,用於愚昧人民群眾和下一代才是主要目的,影片的編導要完成領導任務,當然可以創造出一部比《阿凡達》更經典的科幻片!
責任編輯: 唐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