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憂鬱症的特定對象(圖)

《一個心理學教授的苦笑》29

 2015-09-26 01:2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個一個心理疾病患者的病史

(接上期心理學教授的苦笑28)

二十一、憂鬱症的特定對象

近日偶見一篇有關臺灣前總統陳水扁患重度憂鬱症的報導,我調整寫作計畫,先寫「憂鬱症的特定對象」。

臺灣法務部2012年10月18日公布北榮陳水扁住院結案報告,稱前總統陳水扁患重度憂鬱症,「可能因精神疾病造成口吃、命名障礙,將續留北榮治療。」法務部公部的病情,指出陳水扁患重度憂鬱症合併焦慮及多重身體症狀,出現被害妄想症及被監視感等症狀。根據我的經驗以及我接觸過的眾多憂鬱症病人和治療過程判斷,陳水扁身陷牢獄和政治因素對他的逼迫,「被害妄想」不會是妄想,「被監視感」更是事實(他本來就在被監視之中),外部因素使其患重度憂鬱症定是事實。若要「好轉」或「康復」,藥物有作用,但主要的改善或改變外部環境和人為因素,公正對待「犯人」,禁止非法手段等必有緩解之效。

憂鬱症是一種在情緒上痛苦的感覺,病人會感到悲傷與沮喪,備受折磨,覺得生命喪失了意義及樂趣。這種病包括性質不同且病情輕重不同的各種憂鬱情況,有精神病狀態的,有生物學性的或嚴重性的「重度」憂鬱症及輕微的、反應性的、或心理症性的……。總體上說,憂鬱狀態常常是針對「反落」而發生的心理反應。例如,喪失自己喜愛且親近的家人或朋友,失去很重要的物品或財物,失去了感情上的依賴或希望等等。例如陳水扁,他既是前總統又是普通公民,及或犯有罪還是要有公民的相應權利,如果因是前總統失利是政敵而做出人身侮辱,帶去不必要的羞恥,產生「身份失落」或「權威失落」,憂鬱自然而生。

一個人遇到挫折時,都會想辦法去面對或適應。可是有時衝擊很大,超出個人能應付的範圍,儘管如何拚命也沒有解決的可能時,會因感到無力招架而頹喪並憂鬱。有時碰到的挫折並不大,可是長期面對層層而來的挫折,已耗盡可應付的精力時,會只因遭遇另一個小挫折而就崩潰下來,喪失奮鬥的意志,也就是憂鬱的開始。我們說,一個人總要有點希望才能有生活下去的生機;例如感到樣樣無希望時,也就會放棄生活的動機,陷入憂鬱的最終狀態。我的當事人任某,長年離開家庭在四川省的山溝裡修建水電站,兩三年回家一次,假期一個月。孩子上學,老人贍養都落在在工廠工作的妻子身上。不到四十歲的妻子整日忙得團團轉。天長日久,獨守空房的妻子與同事(高中時的戀人)「好上了」。這兩男女「同病相憐」。同事的妻子是工程技術人員,與任某一樣,也被派出千里之外的金沙江水電工地,多少年才「鵲橋相會」一個月。任某得知妻子的「不忠」,百病生起,又感到自己不斷遠離妻子,自己也有責任。自尊心遭到打擊,自信心又受到損害,整日鬱鬱不樂,無精打采。返回家鄉後,更是見不得妻子的面。與妻子見面成了心情嚴重憂鬱的理由。他告訴我,「從此不想與妻同房了」!

任某自尊心的降低或喪失並不源於他人的態度或嘲笑,而起自於自我判斷。我為他調適的半年,夫妻關係大有好轉。不過稍不遂意,他又會鬱鬱寡歡,失去了昔日「美滿家庭」的歡樂。或許相伴相隨一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對自己有某種程度的滿意和喜愛,靠這種自我滿足的心裏才能生活下去。假如一個人的自尊心受了打擊,被人嚴重批判,被人嘲笑,喪失了自己對自己的信心時,也是變成心情憂鬱苦悶的理由。當然,憂鬱症跟自己的性格有很大的關係。所位性格,是個性的核心,是一個人最鮮明,最重要的區別於他人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人對現實的態度及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人對現實的態度主要表現在對待社會、他人、事物和自己等各方面。性格的塑造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造就的。憂鬱症更大程度上受性格特徵和氣質類型決定。

我的另一位當事人鄭某是一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所長、教授。他發病後才來到《心理諮詢室》。當時生理特徵是頭疼,常常有眩暈現象,有時還嘔吐,睡眠很差。醫生開了對症的藥,並建議到我這兒來進行心理治療。我約談過兩次,每次足有兩小時。我發現他「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也就是反映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的感覺能力具備,但不能持久,反應速度慢,不太靈活,但情緒興奮性高。所以我肯定他在日常生活中行動遲緩,動作刻板,敏感細緻,對人和事體驗深刻但從不外露。他承認性情孤僻,不願與人交往。所以鄭某是一個沉醉於對自己內心世界探討的人。他患重度憂鬱症就毫不奇怪了。對他的治療方案以矯正他的某些不良心理特徵入手。

有些人在性格上不容易向外發脾氣,或向外人發泄自己的怒氣,只會向自己發怒,自己生氣。遇到被人欺辱或遭受冤枉不平的事,只會責怪自己,把攻擊的衝動與慾望「內射」到自己身上時,必然容易患憂鬱症。總之,我們從功能的觀點來判斷,一個人的心情會悲傷、消沉或憂郁直至憂鬱都不外乎是這些心理因素造成。老年憂鬱症的病因同樣是這些因素,有生理、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

當人們步入老年期,在生活、社交和身體方面都有重大的變化。有一種在心理學中叫做「潛在的創傷性生活變化」。例如退休、工資福利待遇減少、病殘、患有面性疾病,特別是喪失配偶或伴侶等,這些變化就可能引發老年憂鬱症。社會生活的變遷,家庭組成結構變化,更使老年人孤單,「空巢」現象十分普遍,那偌大個屋子單單一個老人獨居、生活。老伴離世,影只孤單,兒女另立門戶或居住遠離父母的城市,或在國外。老年憂鬱症亦有可能是以前(年輕時期)的憂鬱症再復發,或者罹患某些慢性症病,如癌症、中風、冠心病、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氏症等而同時出現憂鬱症狀。「空巢老人」是我接待頻繁的對象,他們常常足不出戶,甚至一兩個月不跟人說話,常常等待兒女打電話來。而有其他病患的老年憂鬱症者,精神狀態更讓人同情,他們默默忍受著無望、無助的煎熬,一步步走向死亡。我對臨終關懷有過一些設計和實施正是由於不忍類似的老人的痛苦!

不少人認為,憂鬱症是老年人當中出現的年齡特徵,老化過程的必然現象。其實只要看看在公園、俱樂部、老年活動中心又唱又跳的老年人的活躍、活潑、快活的鏡頭,就可以推翻這種判斷。對老年人的情緒變化要像觀察體溫計一樣,按時去體察。老年人情緒反常,易怒易暴、沉默焦慮、抱怨否認;心理上更是容易表現出來,精神狀態、機體反應等都是判斷或治療老年憂鬱症的重要參數。

老年憂鬱症已成為人口老年化社會一種重要的生存現象。藥物治療當然重要,也普遍採用。但是,社會成本太高,而且這類病症心理因素、社會環境因素是主要的。加強社會良性改造,尤其是社區建設,加強心理知識的輔導與普及,應是防止和治療老年憂鬱症的最好,最有效的辦法。「使老人快活」是我的秘訣。(完)

心理學家楊子江教授更多故事請看﹕
//m.yaggayow.com/taxonomy/18005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