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自認不足的人為何得到補益?天機在此(圖)

 2015-10-08 08: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儒教始祖──孔子。(網路圖片)

有一天,孔子讀《易》(又稱周易、易經),讀到損卦、益卦時,就接連發出了感嘆的聲音。

子夏聽到後,便起身離座,問道:「老師,您為了什麼而感嘆呀?」

孔子回答說:「我從易經中的損卦、益卦裡,受到很大的啟發:那些自認為不足的人,會得到補益;而那些自滿狂傲的人,便會有損壞。我因此而感嘆。」

子夏問:「那麼通過學習,就不能得到補益嗎?」孔子說:「‘否!天之道:成者未嘗得久也!’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能這麼講!上天的規律即宇宙的法則是:成功了的好事情,未必能夠長久。那學習的人,如果是以謙虛的態度,來接受知識,就會有所得。假若不懂得採取謙虛的態度,就是自認為不足,那麼天下的好言論,就不能進入他的耳朵和心中了。從前,唐堯登上天子的高位,仍然恭敬虔誠的來自律,用謙虛恬靜的態度,來對待臣民,所以他的事業,經過百年而更加興盛;他的德澤,直到今天越發昌明。昆吾(指夏朝的部落君主)自以為是,志得意滿,他登上最高處,貪慾仍不停止,因此在當時就受到挫敗,到今天更加使人憎惡。這難道不是損、益的證明嗎?所以我說:‘謙虛的態度,就能用來保存自己的地位。’

豐卦說:要趁日中時行動,因為那時光明普照,所以能算得上是豐大;如果已達到豐大時,便會開始虧缺了。因此說,太陽到了中午就開始偏西,月亮圓了就開始變缺;天地的盈滿空虛,按照一定的時間彼消此長。因此聖人不敢自負盛名,他坐在車上遇見三個人時,就下車;遇見兩個人時,就扶軾表示禮敬,主動調節那盈滿與空虛的關係,所以盛名能夠長久。」

子夏聽完孔子的話,敬誠的說:「好!我一定終身記住您的這番教誨。」

孔子從易經的卦爻辭中,受到啟發,領悟出謙虛可以受益,自滿必會受損。這是聖人謙虛好學的表現。孔子說:「天之道:成者未嘗得久也!」他認為,上蒼規定了一條法則:世界上,取得了成功的人與事,不能讓他或它,長久的保持、存在下去。對於成功了的人與事,要想保持長久,惟有謙虛謹慎,才能做到。這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謹記自勉。

(事據漢代劉向《說苑》)

責任編輯: 雲天月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