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0日,為慶祝朝鮮勞動黨執政70週年在平壤金日成廣場上舉行大規模閱兵期間,朝鮮士兵正在列隊行軍。(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6年02月12日訊】(許家棟編譯/綜合報導)朝鮮於上週末(2月7號)發射的「光明星4號」衛星引來了國際社會的一片聲討。美、日、韓認為朝鮮發射的是遠程導彈,並開始單方面制裁朝鮮,美國航母也向朝鮮半島進發。此外,朝鮮在中國新年前日發射衛星,也是對中國的挑釁。美國《時代週刊》刊文,分析了為什麼中共遲遲不對朝鮮制裁的原因。
朝鮮官媒稱,發射的衛星將監測氣候類型、森林、自然資源和收集農業數據。然而迄今為止,沒有信號被檢測到。美國官員最初說,這顆衛星似乎在軌道上翻滾,無法發揮作用。但是很少有專家認為,這次衛星發射僅僅是出於和平的目的。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前,朝鮮聲稱引爆了一枚小型氫彈。「IHS航空航天、防務和安全」組織(IHS Aerospace, Defence and Security)的主要武器分析師本•古德萊德(Ben Goodlad)說:「這次彈道導彈技術測試的核試驗真是一個問題。」
韓國關閉工業園區
本週三,韓國回應性地關閉了聯合「開城工業園區」(Kaesong Industrial Complex,簡稱KIC)。這個修建在朝鮮邊境的工業園區從2004年開始運營,當時這是韓朝兩國關係緩解明顯的一步。韓國統一部長官永康杓(Hong Yong-pyo)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次關閉工業園的舉動是為了反擊朝鮮核擴張所造成的「大災難」。
美國國家情報局主任詹姆斯•克拉珀(James Clapper)2月9日告訴國會說,朝鮮已經重新啟動一個鈈反應爐用來提供燃料給更多的核武器,所有這一切都使華盛頓感到擔心。克拉珀說,平壤曾經致力於發展「能夠對美國造成直接威脅」的遠程核武導彈。
美參議院通過制裁法案
據BBC報導,美國國會參議院當地時間週三(10日)表決通過一項法案擴大對朝鮮的制裁,以懲罰朝鮮近期進行的核試驗和利用彈道導彈技術從事發射活動。
該法案授權政府對任何參與朝鮮核計畫、武器原料、進口奢侈品、侵犯人權、破壞網路安全等活動的個人或者實體進行制裁。
法案還授權政府在未來5年出資5000萬美元購買通訊設備,向朝鮮播送廣播。
美國核動力航母向朝鮮半島進發
一份2014年聯合國的報告中稱,金正恩犯下了「反人類罪」。這也複雜化了美國的目標,即防止這個流氓政權成為一個完全成熟的核武器擁有者。週日發射火箭後不久,華盛頓和首爾共同宣布舉行了關於在韓國快速部署攔截射程更遠核彈道導彈的「終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簡稱THAAD)的導彈防禦系統談判。
此外,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美國核動力航空母艦「約翰•斯坦尼斯」號(USS John C. Stennis)帶隊的海軍打擊小組已進入大平洋西部,正在向朝鮮半島進發。
「約翰•斯坦尼斯」號航母及伴隨艦艇將補充長期部署在遠東海域的美國海軍編隊,該編隊以東京橫須賀美軍基地的「羅納德•里根」號核動力航母為首。這一地區同時出現兩艘核動力航母是近年來前所未有的事件。這與朝鮮半島周邊緊張局勢加劇和南海地區的複雜情況有關。
中共為什麼遲遲不對朝鮮制裁
然而,如果說「光明星」衛星的發射只是為了對抗美國及其地區盟友(如日本)的話,那麼它的發射也表現出對朝鮮唯一的主要盟友中國的敵對行為。2月2日,北京已經派遣資深外交官武大偉(Wu Dawei)說服平壤推遲發射。然而,武大偉此行不僅是不成功,火箭發射甚至被推到中國傳統節日的除夕。
中共是貧困朝鮮最大的貿易夥伴,2014年估計就援助了朝鮮達63.9億美元,包括現金、食物、武器和能源。如果中共不再理會朝鮮,那麼金正恩政權幾乎肯定會崩潰。
在歷史上,曾經有兩個原因使這種支持關係仍在繼續著。首先,儘管實行自由市場經濟,但中國仍然是一個專制本質的一黨制國家,它對於民主統一的美國與隔壁韓國進行結盟表現出了極其謹慎的態度。其次,朝鮮的崩潰會導致數以百萬計的難民越過880英里的邊境進入中國,從而給中國的社會和經濟會帶來災難。其結果是,中共常常不支持國際努力來加強經濟制裁或打擊朝鮮商人通過走私假冒商品、現金和毒品來支撐朝鮮政權。
另一方面,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隨著大陸國內股市的混亂和本國貨幣資本外流的打擊,2016年中國的GDP增長預測從去年的6.9%萎縮為6.3%。中共並不想危及到便宜的朝鮮礦物,如黃金、鋅、銅、鎳和稀土金屬。韋伯說:「朝鮮政權已經充分認識到,朝鮮有中共想要的東西。」
中國人也變得越來越厭惡朝鮮金氏政權,紛紛通過社交媒體帖子上表達他們的厭惡。
國際危機小組的前韓國專家、在漢城特洛伊大學供職的丹尼爾•平克斯頓(Daniel Pinkston)說,與美國相比,朝鮮人更恨中國人。」平克斯頓說:「中共擔心金正恩政權的崩潰可能給中國人一個推翻中共的思想。」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