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反思中國教育:羞辱文化令孩子變得膽怯(圖)

 2016-04-02 0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美國孩子在上課。(網路圖片)

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母親帶著女兒移居美國一段時間後,她在女兒身上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英語表達並不太好的孩子,在英語世界裡大方自信,一到中文環境下又變回原來膽怯的樣子。通過仔細觀察和思考,這位母親發現,這是因為華人教師和美國教師的教育態度和思維方式截然不同。華人教師的思維方式,與中國國內的教育思維是一脈相承的,都是一種「羞辱文化」的產物。

媽媽從孩子身上發現奇怪現象

一名生長在中國的華人媽媽帶著女兒小秧移居美國後,發現在美國學習唸書的孩子開朗了許多。每天放學,女兒都要求在班裡繼續待一會兒,看一本書,做一會兒AR(閱讀測驗)再回家。

在一旁等候的家長注意到,小秧一改過去事事依賴媽媽的習慣,有任何事情都會主動積極地去找她的班主任老師溝通,完全不用媽媽幫忙。雖然孩子的英語還有些詞不達意,但她自己並不介意,仍然大大方方地反覆努力去表達,直到把事情說清楚為止。

做媽媽的當然為孩子的這種變化感到欣慰,但她很快就發現,孩子的這種變化並不穩定。當小秧週末去到中文學校學習中文時,又變回了原來的膽怯和不自信,有事情不敢與老師溝通。不僅如此,小秧周圍那些土生的美國華裔兒童,幾乎全都對中文學校有極大的牴觸情緒。孩子的媽媽認為,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因為孩子的中文口語表達,其實比英文口語表達更強。

中、美教師思維方式和教育方式截然不同

通過觀察,孩子的媽媽發現,中文學校的老師都是從中國大陸來的,其中不少人有在國內教學的經驗。而這些華人教師和美國教師的教育方式和思維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舉例來說:有一學期,小秧在美國學校得了好幾個獎。到領獎那天,媽媽有事不能去參加頒獎典禮,女兒得知這個情況時哭了。當時她的美國班主任立刻走過去抱抱孩子,表情非常遺憾地說:「媽媽不能來,我明白你的感受。不過我保證我會在那裡支持你,為你加油。老師也會抱你,給你拍照。」

媽媽抱歉地說:「Sophie(女兒的英文名字)是有一點敏感啦。」

班主任卻回答說:「敏感是非常寶貴的品質。Sophie總是非常在意他人的感受,她富有同情心。而且她很有藝術天分,觀察力很好,這都是敏感孩子的特點。」

班主任並不是泛泛地誇獎,她還推薦小秧去參加學區舉辦的「小小藝術家」展示會。而且小秧的藝術課作品也總是被放在走廊裡展覽。

但是,同樣是頒獎,在中文學校裡的情形就截然不同了。負責發獎品的老師和帶孩子們領獎的老師溝通方式出了問題。當獲得二等獎的小秧拿著獎狀下臺去領獎品時,發獎品的老師盤問她:「你錯了幾個成語?」孩子當時就懵了,因為卷子沒有發回來,她就老老實實地回答不知道,不料,那老師還繼續追問到底錯幾個? 看著不知所措的孩子,那位老師就說:「那不行,我不能把獎品發給你。」

當小秧嚎啕大哭找媽媽訴說後,媽媽帶著孩子去找她的中文班主任老師。這位班主任聽完情況說明後,馬上非常親熱地說:「傻孩子!二等獎就是錯了一個成語嘛!你為什麼不知道呢?」

等班主任帶著家長、孩子一起再去找頒獎的老師時,那老師很不在乎地說:「你這孩子也真是,自己的事情自己都不清楚。」

小秧的媽媽在文章中指出,在美國人的學校裡,小秧無論出了什麼問題,犯了什麼錯,也從來沒有哪個美國老師質問她:「你怎麼就不知道?你怎麼就不會?」她認為,問題就出在中國老師的思維方式上。中國式教育要求兒童「可以愉快地接受各種有可能的羞辱」,而且最好是「大人希望你怎樣就怎樣」,大人對孩子卻不需要體貼。正是這種單一標準下的羞辱,造成了孩子身上出現許多問題。

按照華人教師的思維方式,如果孩子敏感,他們往往會說「你為什麼那麼介意?小孩子想那麼多幹嘛」?孩子膽小,他們會覺得你不會爭不會搶,活該得不到資源,他們會說「你為什麼不變得大膽一點」?孩子好動,不能一動不動地坐滿45分鐘,老師就有權羞辱孩子,他們會說「別人怎麼就都能坐著」?

於是,在這兩種不同的文化對衝下,小秧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她在英語世界裡大方自信,而在中文環境下就又變回膽怯的樣子。

孩子的母親為此在文章中呼籲:「羞辱不會讓孩子進步,只會讓孩子壓抑自己。有時候因為孩子壓抑了自己,給了你一種孩子在進步的錯覺,這是假象,因為壓抑從來都不是一種幸福的狀態。」

来源:新浪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