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來頭不小!沒有六脈神劍大理段氏亦精彩(圖)

 2016-06-05 06: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一些歷史人物能夠廣為人知,往往不是靠正史,而是藉助文藝作品——古時候是勾欄瓦肆,戲劇評書;現在是線上線下,小說影視。

但文學作品與歷史事實畢竟不是一個概念。如果遇上良心作家,還能維護本來面目,大體上足斤足兩,童叟無欺;若是不幸遇到想像力奇特而且比較任性的作家,美好形象常常會被顛覆得慘不忍睹,歷代名人也只有自求多福。

金庸筆下的段氏

大理段氏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幾部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幸運的是,段氏遇到的作家名叫金庸。

說段氏幸運,是因為金庸先生的小說,對歷史保持著天然的敬畏感。雖然不乏藝術加工和虛構,但所涉及的歷史人物,從身份、性格到行為都相當靠譜,如假包換!

在《天龍八部》與《射鵰英雄傳》中,金庸先生不吝筆墨,塑造了一個個雲南大理國段氏皇族的生動形象:瀟灑倜儻、處處留情,欠下一屁股風流債的鎮南王段正淳;聰明伶俐卻又痴情如傻瓜的段譽;參破情關,笑泯恩仇的一燈大師段智興等,令人回味不已。段氏那些神奇而高超的家傳功夫,如六脈神劍、一陽指,更羨煞旁人!

其實,小說之外的大理段氏,在歷史上的真實表現也相當精彩。所以,作為一名歷史的擁躉,足下如果只津津樂道於「六脈神劍」和「一陽指」,只曉得吟哦大理的「風花雪月」,而不去瞭解大理段氏的前世今生,那就未免太Low了。

來頭不小!大理段氏源於「姬」姓

大理段氏的始祖,來頭相當大,但在歷史上的首秀並不光彩。中學課本上,有一篇選自《左傳》的作品《鄭伯克段於鄢》,這個被「克」掉的「段」,即鄭莊公的弟弟共叔段,就是漢族段氏的始祖。

說起來,鄭國國君與周天子同出一脈,都是姬姓。鄭國的封地原先在陝西華縣,國名叫「奠」,成為地名後加上「邑」,就成了「鄭」(鄭的繁體字)。周平王東遷洛陽後,鄭武公護駕有功,在洛陽東邊也順帶撈了塊地盤,然後「鳩佔鵲巢」,兼併了周圍幾個小國。鄭國從陝西搬到河南,國號沒變,新建的都城區別於舊都,取名「新鄭」,即今天的河南新鄭。

「新鄭」連同後來的「鄭州」,成為河南的標誌性地名,隋末王世充盤據河南,就自稱鄭王。其實,從根兒上捋,「鄭」字的版權應當屬於陝西。

不到黃泉不相見

閒話少敘。話說鄭莊公因為降生時沒擺正自身位置,腳先出來,差點造成難產,打小就不受母親武姜待見,給他取名叫「寤生」(古語「寤」通「牾」,逆的意思);而他的弟弟共叔段出生時大頭朝下,十分乖巧,又生得相貌俊美,深得母上歡心。

在母親的縱容下,共叔段不斷找碴,終於造反,卻被早有準備的寤生哥哥打敗,只好跑到邊境上流浪。雖然鄭莊公說他「多行不義必自斃」,並一度對母親的偏心眼感到憤怒,發誓「不到黃泉不相見」,但畢竟血濃於水,沒多久就心軟後悔了。

在潁考叔的調解下,鄭莊公挖了個深地道,跟母親在「黃泉」之下冰釋前嫌,也算是不違背誓言。對於共叔段,鄭莊公及其後人也沒有趕盡殺絕,任由他在窮鄉僻壤間安度餘生。

共叔段經此挫折,倒也消停下來,修橋補路,訪貧問苦,頗受手下擁戴。他的子孫從此便以「段」為姓,其中的一支族人輾轉西行,落戶到了藏姑(今天甘肅武威)。

唐代有個段儉魏的人,從武威來到南詔,成為南詔王皮羅閣的馬仔,在戰鬥中立下大功,賜名「忠國」,並被封為宰相,從此步入南詔上流社會。段氏子孫開始在彩雲之南這塊新大陸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經歷六世人脈和實力的積累後,一個叫段思平的權臣最終自己建立了大理國。

父子連名

大理國第一代皇帝段思平,建國於五代後晉天福二年(西元937年),比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大宋早了二十三年。大理國存在的年代大致相當於中原的兩宋,前後經歷二十四帝,享國318年,於西元1253年亡於蒙古。

大理段氏雖源於中原王族,但在文化、習俗上已經徹底融於當地,成為白蠻貴族,而不再以華夏族自居。從他們的名字上,就可以看出這個變化。

比如,大理國開國皇帝段思平,他的兒子叫段思英,孫子叫段思聰,看上去如同親兄弟。這種父子連名制產生於父系氏族確立之後,據說這樣做的好處有二:一是確保父系血統按直系血親傳承,二是標誌著直系子孫的財產繼承權。直到今天,一些少數民族如彞、哈尼、景頗、怒、佤、苗、維吾爾、哈薩克斯坦、塔塔爾等民族在部分地區仍然保留此習俗。

需要說明的是,父子連名制度沒有一定之規,跟誰連,連多少代,有時候完全看心情。有的民族實行父子連名長達五六十代﹐有的只連二三代。

即是在大理段氏這些皇帝中,父子連名的方法也不一致。除了上面「首字相同」的連法外,還有「首尾相連」法,像是「頂真」修辭手法,玩成語接龍,或者是「人名連連看」,搞得人眼暈。比如最後三代的名字分別是段智祥-段祥興-段興智。

也有兄弟父子混著用的連法,比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段正明(兄)-段正淳(弟)-段正嚴(子,即段譽)-段正興(孫)-段智興(重孫,即「一燈大師」)。

金庸先生在創作《天龍八部》時,為了避免無謂的輩份混亂,沒有採用段正嚴的名字,而是取用了他的表字「和譽」中的一個字,改為「段譽」。


段譽的影視形象。圖為2003年電視劇《天龍八部》的畫面。(圖片來源:天龍八部視頻截圖)

出家率最高的皇族

從上面的關係圖中,大家一定發現了一個大秘密:沒錯,段譽正是「一燈大師」的親爺爺。

不過,真實的歷史與小說之間,還是有不小的距離。比如花花公子段正淳,最後並非與他的心肝寶貝們一同死於慕容復的劍下,而是出家為僧,得以善終;而他的兒子「段譽」則勤政愛民,當了三十九年好皇帝(在位最長的大理皇帝),最後因厭煩兒子們爭位,也跑出皇宮做了和尚,活到95歲!

兩個藝術作品中的花痴在現實中做了和尚,但小說中的一燈大師段智興,卻從來不曾出家為僧,在他「南帝」的職務上干到了生命的終點。

大理段氏是中國歷史上出家率最高的皇族。從第二代皇帝段思英被逼到無為寺(即小說中的大理天龍寺)出家始,大理皇帝們就開始接二連三地出家為僧。有的是因政治原因,被逼無奈,但更多的則是「不樂為帝」,主動禪位。比如從「保定帝」段正明到「一燈大師」段智興五代皇帝,除了段智興,悉數出家為僧。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南北朝時期梁武帝搞過一段捨身出家的行為藝術外,皇帝熱衷於出家,而且比例達到如此駭人的高度,聞所未聞!

大理崇信佛法其實不奇怪。事實上,雲南一帶是世界上佛教三大體系唯一跤匯的地區,南傳上座部佛教、漢傳(由西域傳至中國、朝鮮、日本)佛教、藏傳佛教都能在這裡找到忠實的信眾。據考證,大理信奉的是漢傳佛教,但從皇族熱衷於出家的舉動看,有很明顯的南傳佛教痕跡。

這個跟佛教結下不解之緣的皇族,在權位的爭奪中顯示了異樣的溫馨,避免了許多場骨肉相殘。相比於其他皇族血淋淋的接班史,大理段氏堪稱帝王家族中的愛心天使。

終於明代,沐氏代之

大理政權亡於蒙古後,大理段氏只是取消了帝號,仍舊世代擔任元朝的總管。蒙古人被朱元璋打回草原後,大理段氏錯誤地估計了形勢,選擇了繼續忠於前元,跟明軍死磕到底。

政治上站錯了隊,後果很嚴重。洪武十五年(西元1382年),朱元璋義子沐英與藍玉率軍進攻大理,生擒大理段氏最後一任總管段明叔(段世),並將其二子分別遷居雁門和武昌,「段氏世土,至此而絕」。

雄踞南天四百多年的大理段氏退出歷史舞臺,替換出場的,是奉命世代鎮守雲南的黔寧王沐英和他的後人。江山不移,人事代謝,從此,雲南沐府取代了大理段氏,在這塊遠離中央帝國的樂土上開始了新的傳奇。

責任編輯: 雲淡風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