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示兒詩》:王陽明家訓 人生一盞明燈(圖)

 2016-07-23 2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勤讀書,要孝悌。(網路圖片)

這篇《王陽明家訓》又稱《示憲兒》三字詩。這首詩收錄在《王陽明全集·贛州詩》,全文只有96字: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悌;學謙恭,循禮儀;節飲食,戒遊戲;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鬥氣;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凶類。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吾教汝,全在是。汝諦聽,勿輕棄。」

幼兒曹,聽教誨

曹是「等,輩」的意思,「幼兒曹」意為:孩子們。這是王陽明寫給兒子憲兒的。王陽明的家訓採用的是簡短的三字句的形式,雖然簡短,但是卻包含了教子育人的大智慧以及這位心學大師為人處世、以及建功立業的法門。

勤讀書,要孝悌

1483年,王陽明在北京的私塾讀書。有一天,他問老師:「何謂第一等事?」

他的老師吃了一驚,因為從來沒有學生問過他這樣的問題。但他還是很快作出了堅定的回答:「當然是讀書做大官啊!」

王陽明嚴肅地看著老師說:「我認為不是這樣。」頓了頓,一臉鄭重地繼續說道:「我以為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一般人眼中,讀書是人獲取知識的最關鍵途徑。但在王陽明看來,心中有良知,良知無所不能,無所不知。所以讀書不是為了獲取知識,只是驗證、呼喚我們良知所已有的知識。由此可知,王陽明讓人勤讀書,和其他「要你勤讀書」的古人有很大的不同。

孝悌,《論語》中稱「其為人之本與」。王陽明一上來就說了人生的兩件大事,孝悌和讀書。孝悌是人之根本,而讀書則是勤學修身而成為聖賢的途徑。

學謙恭,循禮儀

謙恭不是一種姿態,而是一個人內在品德和修養的高度表現。它不因學問博雅而驕傲自大,也不因地位顯赫而處優獨尊,相反,謙恭者學問愈深愈能虛心謹慎,地位愈高愈能以禮待人。

謙恭和禮儀,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內在的謙恭,化作外在的禮儀。假如只有外在的謙恭而沒有內在的謙恭,這就是虛偽。

現在人的毛病,大多隻因一個傲字。千罪百惡,都從傲上來。「傲」的反義詞為「謙」。「謙」字便是對症治「傲」的藥。做人不但容貌舉止要表現出謙虛恭謹,內心也必須保持恭敬、節制、禮讓,要常常看到自己的不對,真正能夠虛心接受他人意見。

節飲食,戒遊戲

《論語》中說,「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黃帝內經》上也說「飲食有節」,這是古人對於飲食的態度。

至於戒遊戲,則主要是立志。遊戲一類令人玩物喪志。王陽明曾說,「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如果一個人沈迷於遊戲嘻樂,日子長了,志氣都消磨盡了,最終也難成事業。

毋說謊,毋貪利

說謊則不誠實,就是自欺欺人。《大學》中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一個自欺欺人的人是無法真正做到慎獨、無法正心誠意修身的。

而貪圖小利,則容易昏了頭腦,被人利用。戰國時期,秦惠文王想吞併物產豐富的蜀國,有人獻計造能下金糞的石牛送給蜀侯。蜀侯中計,下令民工開山填谷,鋪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讓大軍跟在運送石牛的隊伍後滅了蜀國。人們嘲笑蜀侯是貪小利而失大利。

崇禎十四年王陽明六世孫王貽傑進京入朝,後統管江西都指揮使司,去世後才發現其竟然囊無積蓄,最後靠官場摯友的資助才得以回鄉歸葬。一個朝廷的二品官階,清廉至此,著實讓人肅然起敬。

毋任情,毋鬥氣

任情恣性,放任自己的性情,不受任何拘束。《增廣賢文》中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追。這正是告訴我們,任情恣性的危害。

鬥氣,意氣用事。賭氣。意為對別人有意見或鬧情緒。只要一賭起氣來,人類常會慢慢脫離「理性動物」的範圍,做出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歷史上有個很有趣的「賭氣」軼事:明代有個才子解縉,小時候住在一個做官人家曹尚書的對面。曹尚書家中有個漂亮的竹園。解縉年紀小小,很愛吟詩作對,每天看著茂密的竹林,十分暢快,寫了一副對聯:

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

很多人看了,稱讚他是個天才,曹尚書知道了很不高興,心想,竹林明明是我家的,怎麼可以借給他當題材呢?於是故意教僕人把竹林砍短,愈想愈不開心,又全部砍去,給這神童難看。沒想到,解縉又在對聯上加了四個字,變成:

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曹尚書無端毀了自家竹林,又讓解縉證明了他的才華,全然是損人不利己,可見人在氣頭上,什麼不理性的事都做得出來。賭氣,可能只是因為小小的事情,卻因為一時氣不過,做出你死我活的決定。

毋責人,但自治

東漢時期,有個清官叫楊震。他在荊州做官的時候發現了才華橫溢的王密,就推舉他做了昌邑縣令,當揚震東萊出任太守途經昌邑時,王密為答謝楊震以前對自己的舉薦之恩,趁夜深人靜懷揣10錠黃金到驛館拜見楊震。楊震對王密此舉很是生氣,毅然拒絕。王密四下瞅了瞅說:「夜黑人靜,是不會有人知道的。」楊震義正辭嚴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你怎麼說沒有人知呢?」

楊震說話的重點並非在責備王密上,而是在其自治方面。「自治」心知道了,整個世界就都知道了。如果我們自律自治能達到這種境界,還會擔心自己德行有虧嗎?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那些盛氣凌人,看不起別人的人,都是沒有修養的目光短淺者。一個有修養的君子,不會因為別人的地位低,或沒有才幹而看不起別人;其次,他們看不起別人,無非是因為別人不如他,但是未必別人以後也不如他,所以說,這是目光短淺。

一個有志向的君子,他知道自己的志向在高處、遠處,即便處在比別人優勝的環境中,也會謙卑自牧,清靜自守,絕不會盛氣凌人。

能容人,是大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王旦是宋代的宰相。一天,宋真宗向王旦「告密」說:「卿雖稱其美,彼專談卿惡」,意思是,你雖然總說寇准好,寇准卻專門說你壞。王旦聽後,也不生氣,笑著說:「按道理應當這樣啊。我任宰相時間久,處理的政事多,缺失也必然多。寇准對您從不隱瞞,可見他忠誠直率,這也是我最敬重他的地方。」

一次,中書省的文件送到樞密院,因為文件不合格式,寇准閱後,便報告了宋真宗,王旦因此受責。不出一個月,樞密院的文件送到中書省,也有不合格式的地方,秘書覺得正好以牙還牙,高興地把它呈給王旦,王旦卻讓秘書把文件送還樞密院,讓寇准修改後再送來,寇准想起自己的作法,不禁汗顏。

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凶類。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

做人在於心地,心地善良就是好人,心地惡毒就是壞人。王陽明用的比喻非常貼切。他說心就像果子的蒂一樣,而人的行為就像果子一樣,如果蒂不好,果子會受到影響;如果蒂壞了,果子也會尚未成熟就墜落,甚至爛掉。

責任編輯: 李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