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民航史上最離奇也最慘烈的桂林11.24空難之謎(圖)

 2016-10-26 09:1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空難現場圖。(網路圖片)

「桂林11.24空難」在當時很轟動,那個年代的人應該都有耳聞,我在這裡先簡單地講一下吧。

1992年11月24日清晨,某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300型飛機從廣州白雲機場起飛,執行飛往桂林的任務。大約7時54分,該架飛機在廣西陽朔土嶺山粉碎性解體,機上133名乘客和8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嚴格地講,「桂林11.24空難」在世界航空史上的罹難人數不是最多的,可卻在許多人的心中留下了大問號,當年留下的迷霧一直沒有散去。在維基百科上,甚至沒有那次空難的相關條文,其他空難卻記錄了一些大體信息,是什麼原因讓維基百科連一則簡訊般的條文也不留給「桂林11.24空難」呢?既然連堅持真相的維基百科都沒有能公布相關訊息,那麼其他地方更是查不到「桂林11.24空難」的內容了,網路流傳的也只是一些人杜撰出來的傳說故事罷了。

究竟,那起空難裡隱藏了什麼秘密?讓我慢慢告訴你。

第1節:從天而降的地獄   

1992年11月,我隨某官員到桂林陸軍學院(該院在2005年的裁軍中已被撤銷)視察一項軍事工程進度。同月24日早上8點,我們正在看連隊操練,忽然就聽到了一陣緊急集合的號聲。

當時,我就覺得奇怪,因為桂林陸軍學院是院校部隊,一般只負責學院裡面的教學、勤務以及保障任務,除非遇到重大自然災害事故或者真打仗了,否則不會有緊急集合這回事。我陪同的那名官員位高權重,若真發生了大事,他沒有去現場,反而會落人話柄。自然,我們跟著去了,同時也漸漸發覺事情很嚴重。

其他方面我不清楚,單說桂林陸軍學院,當時緊急集合過後,連平時最起碼的戰前動員都來不及做,指導員就叫大家出發了。我算過名單,一起去現場的人有428個人,集合只用了2分鐘。集合後,大家就上了軍用卡車,除了坐在車頭駕駛室的人,其他人看不到路,他們都不知道要去哪。

我是狐假虎威,藉著某官員的官威,也坐在了車頭的位置,視線是一目瞭然。在車開了將近1個多小時後,車隊就從柏油路進入了鄉間小路,可讓我驚訝的是,從進入小路開始,居然每隔10多米就有兩名公安警衛著,往裡面又走了約莫20多分鐘,路旁的公安就換成了武警戰士。當時,我就感覺那一趟任務很不一般,事實證明,我的預感沒錯。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外星人的飛碟墜毀?這故事太老掉牙了!那是發生了戰爭嗎?桂林又不是邊境城市,這怎麼可能!那是挖到了古墓?這素材被小說家寫爛了,我沒必要再重複,何況我是法醫,這事肯定與我的職業有關。

實際上,當時我瞭解的情況不多,領導肯定是知情的,可他和指導員都一樣,全說到了那邊你就知道了。我那時還很懵懂,以為真是打仗了,還想找人借一把槍防身,不然赤手空拳過去,不是送死嗎?

大概過了40分鐘後,路邊的警衛由武警換成全副武裝的警備區戰士時,看這陣仗我就知道,目的地要到了。果然,卡車開過了最後一座青色的大山,我們就看到了一片平坦的田地,田地裡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軍車和救護車。

下車後,我發現在場的都是部隊的人,而旁邊的山上正冒著滾滾黑煙。這時,有人才告訴我,今早發生了中國航空史上最嚴重的空難事故,載有142個人的飛機墜毀在山上,現在還不知道有無生還者,軍隊的任務就是搜尋生還者,活要見人,死要見屍。

然而,更恐怖的事情正等著我們,軍隊一個生還者都沒有找到,而且找不到一具完整的屍體,現場最完整的就是一名死者的大腿,其餘都是屍體的碎塊,那一幕恐怖得就像從天而降的地獄,那也是我法醫生涯中見過最最慘烈的畫面。

也許現在恐怖故事太多也太誇張,大家無法理解我為何要那麼描述,可在空難史上,沒有一次空難事故會讓所有遇難人員的屍體變成碎塊,就像是他們被丟進了碎木機裡一樣。我一看就頭疼,當時DNA科技還沒有普及,根本沒有辦法運用,要將屍塊按個人身份拼湊,這是多麼艱鉅的法醫任務,或許這就是軍隊當時帶上我的原因。

我原以為,遍地屍塊已經是最可怕的事情了,誰知道後面還有更多驚人的發現。

第2節:丟失的飛機殘骸   

飛行事故的分類,世界各國並不相同,我國根據飛機失事所造成的機上勤務組人員的傷亡以及飛機的損傷程度,將飛行事故飛為三個等級,一、二等飛機事故又稱為嚴重飛行事故,因此這些字眼的運用並不是隨隨便便的。

一等事故是指機毀人亡,或機上勤務組人員中有一人因飛行事故死亡,而無論飛機損壞程度;二等事故是指飛機報廢,或飛機迫降在水中、山中、沼澤中,機上無人遇難,但飛機無法運出的;三等事故是指飛機受損後能夠修復,其費用不超過同類型飛機價格的60%,且各項指標能達到規定的性能標準。

毫無疑問,「桂林11.24空難」屬於一等事故,因此我用嚴重空難來描述它,可光是嚴重空難還是輕了,恐怕得用上「詭異空難」這樣的詞彙才能達意。

142個人的屍塊搜尋讓好多人現場嘔吐了,就算我是法醫,也有點受不了,我能找到的最完整的就是一隻手掌和一張人皮。我記得,有3個女兵負責後勤保障和通信的也上了山,她們看到一堆堆的人體殘塊,臉都綠了,一邊哭一邊做記錄,回營區後她們一見到肉就會吐,一個禮拜沒有緩過來。

關於我們如何爬到懸崖,將屍塊蒐集下來,這過程我就不費筆墨描述了。重要的是,142個人沒有生還者,誰都不知道飛機上發生了什麼事,遇難者的屍體為何碎成了肉塊。我一邊蒐集屍塊,一邊查看過屍塊,也是摸不著頭腦,即使是飛機爆炸了,也不會出現這種匪夷所思的情況,總不可能有人在我們趕來前把屍體剁碎了。

到了晚上,空軍拉來了防空探照燈,把整座山照得白亮,儘管搜救隊已經確定沒有人活下來了了,但他們還是把山上每一寸都搜了一遍,還將能找到的相關物品都帶下了山。可是,那些東西裝到卡車上後,我就呆住了,因為偌大的一架客機居然還裝不滿一輛卡車。

這怎麼可能!

問題是,飛機殘骸不像肉塊,有的太小了,我們也許會有疏忽,可飛機殘骸那麼大,怎麼可能會都不見了。我們都以為飛機殘骸掉在了別處,可是軍隊趕來得非常快,並拉開了警戒線,不可能有人能這麼快把又重又大的飛機殘骸拖走,卻不留一點兒痕跡。

後來,我得知,失事飛機的尾翼不見了,其他大件殘骸也沒找到。一架50多噸重的飛機,搜救隊居然才找回2噸殘骸,最大的一塊也才一平方米左右,情況和屍塊差不多。飛機的方面我不太懂,屍體我就太懂了,而且經過我的鑑定後,那些屍塊竟然隱藏了一個驚人的秘密。

第3節:恐怖小說中的情節   

1992年11月24日,某航空公司波音737—300型飛機執行廣州—-桂林航班任務,7時52分左右,在桂林地區陽朔縣土嶺鎮白屯橋村撞山失事,機上142人全部遇難,飛機粉碎性裂解。

空難發生後,受國務院委託,由民航總局牽頭,包括我在內的三名法醫與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全國總工會、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桂林市人民政府組成聯合調查組進行調查。根據國際民航公約附件十三的規定,我們還邀請了美國交通運輸安全委員會、美國聯邦航空局、波音公司、CFMI發動機製造廠的專家作為觀察員。

在這裡,我先要做個說明,空難事故令人心痛,法醫最能理解生命的寶貴,誰都不希望發生那樣的慘劇。因此,我在繼續講述這件事之前,要向「桂林11.24空難」中的遇難人士及其家屬表示哀悼。我懷著沈重的心情,將這件事的前因後果講出來,希望能讓人們吸取教訓,避免再發生類似的災難。

那麼,這起空難事故有什麼疑點呢?

第一,飛機上的142個人全部粉身碎骨,這一點描述不是誇張,而是事實如此,在文章的前面我已經以法醫的角度解釋過這一點為何不可思議了;

第二,調查組成立後,我得知軍方找到了飛機的黑匣子,奇怪的是黑匣子嚴重破損,內外兩層均被撞開了。黑匣子是飛行記錄器,它是瞭解飛行事故原因最重要的線索,因此黑匣子要求嚴格,必須經受得起高溫、高壓、爆炸、震動而不受損壞,其牢固性可想而知;

第三,飛機尾翼消失了,其他大件殘骸亦不見蹤影。在世界空難史上,飛機失事後,它的尾翼部分大都完好,就算損壞了,也沒有失蹤的情況,除非是整架飛機都不見了。況且飛機撞山後,山體和殘骸散落的範圍只有數百米,按照這個情況判斷,大件殘骸應該很容易被照到,不可能50多噸重的飛機只找回2噸的殘骸碎片。

以上三點是我在調查組成立前就掌握的信息,當時我雖然是法醫,但也有軍銜,打聽消息的渠道比較多,否則不會有資格陪同領導到桂林陸軍學校視察。

最初,負責鑑定屍體身份的人是桂林市的一名年輕男法醫,由於工作量實在太大,我這個沒有管轄權的人才被安插進去「幫忙」。90年代初,DNA技術還沒有正式應用於法醫學,要鑑定空難事故中的死者身份,拼湊屍塊,這任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可遇難者的家屬都希望能安葬親人,我們總不能把屍體胡亂拼湊,讓死者不能魂歸故鄉。

那應該怎麼辦呢?

事實上,在DNA技術沒有普及以前,法醫們常用的個人識別方法就是血型檢測。血型是人類的個體特徵之一,由來自父母雙親的遺傳基因決定,按孟德爾遺傳規律從親代傳給子代,具穩定性強、特異性好的特點,因此可用於個人識別。

眾所周知,人類的血型系統是ABO系統,其實除此之外,人類的血型還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人體中的白細胞、血小板、血清蛋白、唾液、精液等也具有遺傳學多態性,這使得血型概念大大擴展,法醫學個人識別能力也得到極大提高。從理論上看,除單卵雙生子外,地球上每一個人的血型都不相同。

用這個方法,法醫能將空難事故中的屍塊拼湊起來,可過程是漫長的,這就好像偵辦了一千起凶案一樣。就在屍體拼湊的過程,我逐漸發現了一個不對勁的地方,這跟很多恐怖小說的套路一樣,因為最後拼湊出來的遇難人數對不上號了。

是多了一個人,還是少了一個人呢?我的答案是多了兩個人。

關於人數多少的問題,我和其他法醫交換過意見,或許在死者身份的鑑定上,由於技術原因,多少會出些錯誤,可是遇難人數絕對不會出錯,因為我們是根據顱骨計算的。遇難者的頭部儘管也粉碎了,但要一個個拼湊起來不是太困難,尤其大部分只是裂成兩半,並非都變成了小碎片。

142個人變成了144個人,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天空中,飛機是密封的,多餘的人是怎麼進去的?

這無疑成了一個謎團。

第4節:黑匣子   

除了法醫方面得出的結論,調查組其他成員也有不同尋常的發現,這給「桂林11.24空難」又加上了一層迷霧。

失事飛機的黑匣子在11月25日就被軍方找到了,可是黑匣子卻嚴重損毀,那在世界空難史中一樣罕見。如我之前所說,黑匣子是飛行記錄器,它的外表通常為鮮黃色或金紅色,外緣加飾了反光條,用以增加其被發現的概率(比如掉入深海容易被發現)。同時,黑匣子還配有一個能釋放出高達37K千赫的高頻音響,可在30天內持續發出訊號。

黑匣子由兩部分組成,即飛行記錄器和座艙交談記錄器。飛行記錄器,也就是數據記錄器,其記錄能力為25小時,根據不同類型的飛機,可記錄16∼32種參數。為了能讓飛行事故原因明瞭,因此黑匣子的製造要求很嚴苛,它必須能在2000華氏度的高溫下連續燃燒30分鐘仍不損壞;必須能經得起500磅重的鋼條從3米高度直接撞擊而不被擊穿;必須能承受連續震動而不扭曲變形。

令人不解的是,在「桂林11.24空難」中,黑匣子內外兩層均被撞開了,雖經專家竭力破譯,但仍不全,這反而讓 事故原因更神秘了。

不過,調查組在黑匣子的破譯中,還是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一、機組人員在執行飛行任務過程中有條不紊,沒有慌亂的情況發生,這說明沒有發生劫機事件,或者其他突發事件。在調查中,有關方面也證實了機組的技術狀況是勝任該次飛行任務的,身體也處於良好狀態,72小時之內沒有人生病、服藥、飲酒,也沒有其他問題;

二、當天早上的天氣條件良好,通訊設備正常,可從07時50分49秒,飛機上的機組人員在進行正常回答後就失去了聯繫;

三、從07時50分49秒到07時52分04秒,在短短的1分15秒裡,飛機從2100米降了1500米,並在520米的高度撞山失事。

在調查中,還有許多疑點,可那些疑點涉及到許多技術方面,為了讓大家不覺得困惑,我就挑最主要的來講。

在大部分空難事故中,失事原因大多與天氣、人為因素、飛行員駕駛技術有關,在排除了這些原因後,我們的調查就陷入了僵局。需要推卸責任,把原因歸咎到飛機的製造工藝上嗎?調查組邀請了國際方面的技術人員,人家可不願意揹黑鍋,我們良心上也不允許那麼做。

就在這時候,調查組中的一位法醫對我講了一件事,這引起了我的注意。那位法醫原本就在桂林就職,在此次空難發生前,其實他還有過類似的經驗。也就是說,這不是桂林第一起嚴重飛行事故,早在1992年前,桂林地區就發生過好幾次空難了,最蹊蹺的一次就是1982年的一次空難(同樣是廣州—-桂林的航班,飛機也是粉碎性裂解,百名乘客與機組人員全部遇難),該飛機失事的地點竟然就在「桂林11.24」失事地點的附近。

這是巧合嗎?

不,空難不會有巧合,尤其桂林地區發生過的嚴重空難事故不只這兩次,大大小小還有過不少,這也許就是桂林重新建造新機場的原因(舊機場是奇峰嶺機場,為軍民兩用機場,新機場是現今使用的兩江機場)。

基於以上發生過的事故,民間有傳言,在桂林地區的桂林市、陽朔縣、恭城縣有一個天空中的百慕大,飛機失事的原因就跟「百慕大」有關,失蹤的那些飛機殘骸被吸入了另一個空間裡。

真是如此嗎?

第5節:法醫學給予的答案   

「桂林11.24空難」發生後,民間興起各種傳言,這讓調查組的壓力更大了,如果得不出一個讓大家信服的結果,那麼傳言會傳得更凶猛。

關於黑匣子破損嚴重、飛機殘骸失蹤、飛機1分鐘猛降1500米等等,身為法醫的我無法解答,而當時這些難題也沒有很快找到答案。大家都發揮各自所長,想要找出原因,法醫們的工作雖然是鑑定死者身份,可沒有想到,突破點竟然是法醫找到的。

在確定遇難人數多出兩個人後,我們查閱了登機後的乘客人數以及機組人數,算來數去,只有142個人。這又不是巴士,能夠中途停車,再載幾個乘客的。基於這一點,我們還考慮到屍塊中混有其他案件的屍塊,也許有人在飛機撞山前,殺了人,分了屍,將屍塊扔在山上,我們將它們撿了回來。

有這種可能嗎?我們必須全方面考慮,不能有一絲懈怠,可那樣的機率是在太小了,真的不太可能,而且桂林市和附近縣鄉鎮也沒有人失蹤了。那麼,問題就回到了法醫學的本身上。

根據空難資料統計,飛機失事引起頭部損傷死亡的發生率為60%到80%,1990年廣州白雲機場發生空難死亡的128人中,82.4%就是死於顱腦損傷。由于飛機失事常發生在飛機運動狀態中,人也處於慣性運動狀態,機艙的空間又給人體運動創造了條件,因此飛機失事中人體的損傷極少是單一存在的,常常表現為廣泛分布、複合存在,剪切傷、碰撞傷、爆炸傷、燒傷等等出現在同一具屍體上。

可在「桂林11.24空難」中,屍體都變成了碎快,具體死因很難鑑定出來了。在拼湊屍塊時,我就逐漸注意到,死者們的損傷多是爆炸損傷。雖然飛機撞上,引起了爆炸與燃燒,可山上的樹被燒得不嚴重,這也是我覺得奇怪的地方。

爆炸損傷從機理上來說,主要由衝擊波、高溫以及爆炸投射物三個方面構成,其中最主要和最有特徵的就是衝擊波。衝擊波是在介質中傳播的一種高速高壓波,這種介質可以是氣體,也可以是液體,也可以是固體。在爆炸時,衝擊波可以造成:壓迫效應、內爆效應、碎裂效應、慣性效應、壓力差效應,其損傷形態多表現為:人體體表大面積的表皮剝離(事故現場曾找到過剝離的人皮),內臟震盪性損傷,還有爆碎傷引起的肢體斷離、人體組織離濺現象。

想起剝離的人皮,我就懷疑是不是飛機上發生了爆炸,而且是在墜毀前爆炸的,否則黑匣子也不會嚴重損壞(比如被導彈擊中)。

按理說,法醫只負責屍體,飛機殘骸是不需要碰的,可在那次調查中,一切線索都是互通的。後來,我們幾個法醫在檢驗中,竟發現飛機殘骸中含有硝酸酯類、硝基化合物、硝化甘油、硝銨、液氧(其殘留痕跡類似氧氣電焊後的金屬表面)等物,而在失事地點帶回的物品也檢測到了這些物質。

這意味著什麼?要知道,炸藥本身可分為起爆藥、發射藥、煙火藥以及烈性藥四種基本類型,而上述物質則屬於烈性藥,主要用於炮彈、航彈以及其他彈類。

這是一個很驚人的發現。

難道飛機是被導彈擊中了才墜毀的?在歷史上,也不是沒有發生過民航被軍方擊落的事。早在1983年,蘇聯殲擊機就在遠東擊落過韓國航空公司波音客機,而在該次事件的5年前,該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07客機也曾被蘇聯導彈擊中,被迫降落在蘇聯西北部卡累利阿冰雪覆蓋的湖面上。

如果是飛機被導彈擊中,那麼飛機殘骸掉落的位置就會擴大,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搜尋範圍。身為法醫,我們不是陰謀論者,而且國家也成立了調查組,一切程序都是公開透明的,如果要隱瞞什麼秘密,大可不必那麼做了。

不過話說回來,凡事總會有疏忽的地方,比如1983年9月14日,在桂林奇峰嶺機場,一架民航飛機在滑行過程中就與空軍飛機相撞過,也許……

這件案子之所以成為我的夢魘,正是停在了「也許」上,在我報告了這個發現後,有關部門就以某種理由讓我離開了調查組,中斷了我的所有調查工作,一切資料也交給了另外一位姓李的負責人手上。

如今,20年過去了,我仍耿耿於懷,那次事件的真相是什麼呢?雖然我沒有機會再觸碰案件了,但我後來得知飛機上有兩個人確實不在機組人員以及乘客名單上,因為他們身份很特殊,特殊到根本查不到記錄了。這也許就是空難發生的原因,「不存在的導彈」並不是誤發,可就如我說言,所有的所有只能停留在「也許」上了,法醫不做沒有證據的猜測。

我只希望,「桂林11.24空難」中的遇難者能夠安息。

来源:環球政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