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1月2日訊】日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出席「江蘇省浙江商會十週年大會」時,提出:「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對立起來,企業沒有實體和虛擬之分,只有好企業和壞企業之分。」
此前,馬雲提出「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和新資源」五大變革,娃哈哈集團創始人宗慶後說,「除了新技術,其他都是胡說八道。(馬雲)本身不是(從事)實體經濟的,(能)製造什麼東西?」
馬雲上述那番話,或是對宗慶後的回應。即便以人們眼中最「虛」的虛擬經濟——金融來說,金融的利潤還是要靠實體經濟來提供。金融只是把資源分配到不同的實體經濟領域的工具。正常情況下,如果實體經濟不能產生利潤,金融業整體上也無錢可賺。
眼下,之所以人們對中國經濟產生「脫實向虛」的深刻印象,其實是因為在大量新增貨幣的衝擊下,實體經濟的生產結構在調整或扭曲,而金融業最靠近貨幣出口,故可在資源再分配中收割套利利潤。
馬雲說「中國不是實體經濟不行了,而是你的實體經濟不行了」,此話也未免打擊過大。
的確,有一部分實體經濟是在市場經濟中落後的,但更多的實體經濟之所以艱難,乃是因為外部因素。宗慶後舉的第一個因素是「稅費高」;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貨幣對生產結構的扭曲。
相對來說,電商可以繞開一部分稅費,也可以在生產結構的變動中領先一步,這固然是對實體經濟的幫助,但如果馬雲由此而不體諒實體經濟的處境,視外部壓力下一些實體經濟的艱難掙扎為「落後產能」、「不思進取」,這就有失「設身處地」的換位考慮。
近來,有關大陸企業賦稅過高,企業老老實實繳稅就面臨死亡的爭論一直沒有平息。而中共政府主要依靠國有企業發展經濟,國有企業在大陸佔據絕對壟斷地位,經濟政策及銀行都在支持國企,國營企業要政策有政策,要錢銀行給錢,一年下來虧損了還可以找政府要補貼。而國企多是經營不善,很多還是殭屍企業,浪費國民財富。
國泰君安宏觀團隊研究報告顯示,國企利潤的改善近幾個月以來明顯高於民企,連續5個月增速上行,民企反而連續6個月增速回落。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