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選擇正面反擊(圖)


無印良品(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3月19日訊】3.15晚會每年都要出點紕漏,那年試圖收拾麥當勞,結果是給人家做了活廣告,再一年試圖敲打蘋果,結果讓蘋果變得更火……你想指責人家雙重標準,沒想到自個兒栽在了雙重標準之下。

怎麼說呢,麥當勞的內部品控標準,和蘋果的售後服務政策,都要高於國家標準,更遠遠高於市場平均水準,不是說它們沒有問題,然而放著那麼多毒大米、毒蔬菜、地溝油不打,放著華強北的山寨貨不抓,是不是有些舍本逐末?

與其說是被對手擊敗,不如說是自己作死。3.15的信譽真正一落千丈,還是栽在那著名的「8點20分發」,台上義正詞嚴地打假,台下卻找水軍摻假,知道真相的吃瓜群眾,從此粉轉路人。

說到今年的敗筆,無疑是無印良品

身經百戰的央視調查記者,在店裡撕開了中文標籤的一角,看見了「販売者」後面的地址,便如獲至寶,直接就把無印良品釘上了「進口核污染地區食品」的刑柱。

沒想到劇情一夜反轉,無印良品的品牌影響雖然遠不及麥當勞蘋果,但這份硬氣確實沒給企業形象丟臉,直接貼出了嚴正聲明,並附上原產地證明、出入境檢疫等官方文件,乾淨利索地把耳光抽了回去。

當然這風險很大,你贏了央視一時,央視可以收拾你一輩子,還想不想在中國混了?——以往也有被冤打過的企業,也只敢謙虛低調地辯解,而罕有正面迎敵啪啪懟回去的,單憑這一點就值得點讚。躺槍者本來就不該認命,犯錯者才該低頭道歉。

身經百戰的央視調查記者,犯了一個低級失誤,日文中「販売者」的意思是銷售商,與產地是兩碼事。這並非日本特例,在我國任何產品標籤中也司空見慣,譬如銷售商為北京某商貿公司的紫菜,實際產地可能是福建,天下沒有養殖的帶魚,北京當然也不可能出產紫菜……要打假,也得有個起碼的業務門檻,是不是先學會閱讀商品標籤?

另外3.15有個不好的習慣,欺軟怕硬,只打表象,不打根源,只抓民企,不問官方,在本次涉嫌進口核污染區食品的曝光中,淋漓盡致地體現了這一點。

眾所周知,我們擁有嚴格的海關,手腕子上多戴了幾塊表,都能罰得你哭不出來。自打日本核泄漏事件之後,我國兩次升級禁運名單,並要求所有日本國進口食品出具原產地證明,限制標準比其他國家都嚴,對一個遍地有毒食品的國家來說,倒是有點滑稽。當然核心問題在於,市面上出現了疑似污染禁運區的食品,難道首先打的不是海關、出入境檢疫的臉?央視調查中為何缺席這一章重頭內容?

當然這是慣例。3.15曾經打過數不清的問題食品,但是從來沒有問責過食藥監局,曾經怒對過很多外企、名企,卻從沒有追究過工商監管,就連本次「三無體檢隊」公然竄入幾百所小學行騙,當地教育局的職責何在,也問都不問。

打鐵先得自身硬,在民企、外企面前是好漢,在有關部門面前是軟蛋,一個逮住往死裡打,一個是打死了也不敢問,這點風骨連大褲衩都不配穿。

也就只有企業害怕央視、害怕3.15吧。昨日上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也乾脆利落地回應,證明無印良品沒有來自於輻射地區的產品,還把央視不會讀標籤的低級失誤,又明確重申了一遍。雖然央視沒有點檢疫局的名,但檢疫局也絕不背這隱隱約約的鍋,這不是大水沖了龍王廟,而是強虎碰上了霸王龍。

一臺以打假為主題的盛會,如果要保證客觀中立,似乎應當是一臺公益欄目,然而晚會之前冗長的廣告,證明這是一台商業氣氛濃郁的晚會,而且迄今為止,還沒有出現把會前上廣告的企業給打了的先例,這樣的「低級失誤」倒是從來沒有犯過,於是會前廣告被視為「安全區」……那做賊心虛的無良企業還不排著隊送錢去。

打假確乎有利可圖,然而官方卻嚴禁民間打假人入行,成為官方媒體的獨家生意。當消費者沒法自己維護自己的利益,其壟斷代言人卻可藉此漁利,媒體行業充斥有償新聞、有償不聞,越往上越登峰造極。

在潛規則、逆淘汰中特立獨行,不是那麼容易。無印良品進入中國多年,也並非大紅大紫的企業,幾乎只靠品質口口相傳,對國家法規謹小慎微,規規矩矩也能遭此橫禍,所幸它沒有選擇屈服。即便在目前高漲的反日情緒下,其硬氣獲得網友點讚,紛紛表示要進店消費支持,很多人雖然不喜歡日本,但是更看不慣欺軟怕硬窩裡橫的混混。

當無印良品遇上有照的強人,是躺下裝死,還是向死而生?它給出了選擇,誰給出結果?屢遭詬病的3.15,能否認一回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紙上建築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